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医学总会在1993年、2003年和2009年先后出版了三份《明日的医生》报告,为本科医学教育提供了综合性框架,指导本科医学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的形成。从知识、技能、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三个层面,比较英国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嬗变,发现其要求不断趋于全面、细化、深入。并进一步分析了政治、多元文化、国家医疗政策、医学领域自身及医学教育内部等诸因素对英国本科医学教育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英国医学总会在1993年、2003年和2009年先后出版了三份《明日的医生》报告,为本科医学教育提供了综合性框架,指导本科医学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的形成.从知识、技能、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三个层面,比较英国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嬗变,发现其要求不断趋于全面、细化、深入.并进一步分析了政治、多元文化、国家医疗政策、医学领域自身及医学教育内部等诸因素对英国本科医学教育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也即祭祖送灵仪式或超度送灵仪式,意为恭送祖先回归祖灵地,并祈求祖灵护佑子孙后代生活富足、人畜兴旺。这是凉山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宗教仪式。本文运用美学、宗教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田野调查,分析了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及其神圣观念,阐释了尼木措毕仪式中黑、花、白三色神枝的审美追求、神树崇拜的审美意象、毕摩剪纸的审美情趣、魂归"兹兹普乌"祖界的审美理想等。笔者认为彝族宗教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扎根于深厚的彝族文化土壤之中,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团结和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而实践中医学教学现状和师德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其精英教育的性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德的内涵和临床教学实践提出了“欲育精英则先为精英”的观点,并从“博学、慎思、笃行、修身”四个方面对医学教师师德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省南伞镇与缅甸果敢相连地区的丧葬仪式研究发现,该地区跨境民族在历史悠久的交往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圈。跨境地区丧葬仪式有着其内在一致性和区域特殊性。其内在一致性是哲学层面的个体身份认同,通过仪式中蕴涵的生命观、孝道、礼乐三个文化要素呈现;其区域特殊性是社会学层面的群体身份认同,通过仪式特有的佛道、汉彝互融特征来呈现。两地边民通过对仪式的参与而形成文化共同体,继而实现身份认同。这种双重认同交叠诠释了文化动学之意义。宗教仪式在文化传播中承担着重要媒介作用,而其所承载的核心要素形成的文化动力是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礼育就是以礼为核心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思想和教育体系,包括大学需要遵守的礼制、礼仪和价值内涵三个方面。在大学生中开展礼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无形载体,是提升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礼育的路径包括课堂教育、日常应用、校园仪式、榜样示范和自我修养等。  相似文献   

7.
城市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深入地研究其成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城市空间、城市雕塑空间、城市雕塑造型三者与仪式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仪式是城市雕塑空间得以升华的重要因素,是城市雕塑空间设计必须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仪式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在特殊语境中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人类学家范根内普和特纳分别创立了仪式过程理论,认为仪式的过程具有“分离、过渡、聚合”或“前阈限、阈限、后阈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涵,并在仪式展演的动态过程中得以呈现和表达.(愅)家人的“哈戎”仪式是一个大型的民间宗教祭仪,这一仪式过程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本文立足于象征人类学的视野,运用仪式过程理论和宗教人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就(愅)家人“哈戎”仪式的通过阈限及其象征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面对医学全球化、我国的新医改等新形势,各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是重塑医学的课程文化.从医学课程文化的内涵出发,从医学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和课程形态两个层面阐述课程文化重塑的主要内容,并就医学院校课程文化重塑的目标和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仪式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在特殊语境中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人类学家范根内普和特纳分别创立了仪式过程理论,认为仪式的过程具有"分离、过渡、聚合"或"前阈限、阈限、后阈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涵,并在仪式展演的动态过程中得以呈现和表达。(亻革)家人的"哈戎"仪式是一个大型的民间宗教祭仪,这一仪式过程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本文立足于象征人类学的视野,运用仪式过程理论和宗教人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就(亻革)家人"哈戎"仪式的通过阈限及其象征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葬墓”是壮族民间信仰天地善院的仪式类型之一,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马山县和宾阳县壮族地区具有重要影响。“葬墓”仪式有风水宝地“葬墓”仪式和一般穴位“葬墓”仪式两种类型。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天地善院“葬墓”仪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就其中蕴含的壮族祭祀亡灵的原因、亡灵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祖坟的地位和价值等文化内涵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池 《宗教学研究》2017,(3):151-157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登麦”苗族支系的“鼓藏”祭仪为例,探讨其背后的宗族联结和信仰共同体的形塑过程.祭仪以祛除病厄为缘起,以追求延迟性恩惠为目的,寄托对祖先迁徙和创业事迹的追忆,并形成特定的宗族性和临时性组织结构、仪式群和祭祀物品.从秩序象征、行为象征和符号象征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展示地处月亮山腹地的苗族人通过“鼓藏”祭仪这一仪式对入神互惠和宗族关系的再确认,同时加深对仪式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你黑笔”是云南楚雄永仁县直苴彝族倮倮颇支系丧葬仪式中的最后一项仪式,俗称“满日子”.一共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尼其达”仪式,把第一个灵魂“夏可玛奇”从坟地请回来;二是亲属之间进行“白”的礼物流动,强化亲属关系;三是进行“耶伙比”,把第三个灵魂“木几木马”送出去,疏导不安因素;四是举行“耶伙咪”,把被吓的家人灵魂唤回来.直苴彝族“你黑笔”仪式在送唤之间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并且在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个层面起到了调适作用,维系了社区内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黄金 《宗教学研究》2013,(1):224-230
“跳仙”是东部方言区苗族民间一种古老的信仰仪式,在苗族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在传统社会文化发生急剧变迁的历史背景下,湘西苗族地区由仙娘主持的“跳仙”仪式仍然保持着相对完好的原初样貌,承载着内涵丰厚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翔 《宗教学研究》2017,(1):199-207
黔西北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以“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观”为核心,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信仰系统,对杜鹃花的自然崇拜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杜鹃花崇拜的“祭花神”仪式,尽管因历史原因停止了几十年,但是近年来又得到了复苏。本文以“祭花神”仪式田野调查为分析文本,通过对仪式的神话传说、法器、祭祀群体、仪式准备过程及展演过程的描述,运用宗教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仪式的起源、结构、变迁、象征及功能进行分析,以挖掘“祭花神”仪式的宗教内涵及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仪式研究是纳西族东巴教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东巴教仪式繁多而复杂,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祭神与祭祖、超度、驱鬼.驱瘟疫鬼仪式是驱鬼仪式中较独特的一种,本文在实地调查及采访纳西族祭司--东巴的基础上,对驱瘟疫鬼仪式中的一些要素作初步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于《荀子·成相》的文化渊源,全文试从三个层面加以考辨,一是乐器辨名:"拊"是以糠填充的鼓类乐器,因齐人称糠为相,故又名"相"。"相"与"舂牍"是两类不同的器乐,在礼乐仪式中也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二是祝官文化:《成相》并非单纯的瞽矇文化产物,其中经典的三言句式,出自周代祝官,功能重在训诫和宣教,后该句式为《成相》沿用。由于礼乐仪式中文体形成的复杂性被忽视,从而导致《成相》中的祝官文化隐而不彰;三是地域文化:《成相》的源头是祝官制度,实为周文化的产物,在后来流变的过程中,又受到鲁国礼乐文化和齐国方言的影响,实与楚文化无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服务学习"模式相关研究的梳理,详细描述了其内涵及特色,并发现"服务学习"模式的特性在医学教育中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医学生学习、社区公益和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医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践、社会责任感、医患沟通意识和医德医风等多方面的培养具有推动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环境复杂和医学教育失衡的现状,探究"服务学习"模式对我国当下医学教育改革和未来医疗环境的影响,为国内未来的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主体文化,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魅力,在精彩纷呈的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东巴画是东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因东巴教仪式的需要而产生并服务于东巴教仪式。由于社会历史等多种原因,东巴画在仪式中的运用呈现出逐渐消亡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撒尔嗬仪式是清江中游一带土家族民间信仰仪式,体现出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作者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认为:撒尔嗬仪式的空间范围、组织形式、传统功能以及传承方式处于变迁过程之中。艺术化的倾向导致撒尔嗬仪式离本来的面目以及原有的功能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