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语言的外在造型美在于将文学形象的形态、美质特征转化为"视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而又清楚地传递给眼睛,使读者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在文学鉴赏中产生联想,从中获得新鲜而陌生的美感.文学作品的这种外在造型美有助于呈现作品内在的美与力,而作品内在的美与力则使得用文字方砖营造起来的文学建筑更富有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艺术观中包含着一种重要的思想,即艺术是一种心理投入和身体陶醉的行为过程,而非最后所取得的作品或者外在结果,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将人的审美情感从内在心理转化为外在现实.正是通过这种观念和实践,才能使人摆脱现实功利,进入一种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和追求美,相比之下对心理美容则重视不够。其实,没有健康的心理,哪有红润、细腻、白皙、娇嫩,亮丽的容颜呢?没有健康的心理,哪有健壮的体魂和蓬勃的朝气呢?%心理美容的目的是除去烦恼、焦虑、紧张、急躁、忧愁、寂寞,获得内在的年轻效果。与外在的除疵点、皱纹,亮丽肌肤等两者不可偏废。心理美容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费,只需做到以下几点:%幽默幽默是人的一种健康机能,是心理美容的良方。幽默和风趣的言行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欢快的情绪,而且能缓解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生活的调味品和润滑剂。它能使沉…  相似文献   

4.
孟子认为,人外在形体与内在德性是相表里的,这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身体观。这种身体观由对孔子"仁"的发展和突破而来,这是基于人心善端的扩充论证了人性善。扩充的过程就是通过身体之气特别是"浩然之气"对善端进行存养,不但可使内在德性充实完满,而且这种道德之气还使外在形体生发出光辉,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这种美还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显现于天地万物。最终人不仅"身心合一",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传统技术伦理学的外在进路影响了其实践有效性的发挥,荷兰技术哲学家维贝克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德物化"的思想,认为在具体情境中技术物与人共同构成复合的道德行动者,技术物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意向性和自由,能够承担起道德调解的作用,因此主张对技术物进行负载伦理价值的设计,使技术物在道德实践中发挥"行动者"的作用,对使用者的行为产生道德引导和规范作用。"道德物化"可以通过设计者的道德想象、扩展建构性技术评估和情境法得以实现。"道德物化"思想的提出超越了传统技术伦理学的二元分析框架,由外在进路转向内在进路,在技术的发展、使用及其社会嵌入过程中发挥了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个人优质形象包括由仪表及礼仪构成的外在形象及内在修养形象,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个人本身长相的改善及身体的装扮可以塑造理想的仪表形象;对个人言行举止的规范可以树立优雅的礼仪形象;通过读书学习、艺术修炼及陶冶生活情操可以提高个人的内在修养。只有内外兼修,使两者和谐统一,才能构建出秀外慧中的优质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7.
美容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认可了美容医学带来的"身心解放"内在价值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美容医学发展的一种伦理反思。针对当前不正常和过度的求美现象,从义务论和功利论的视角分别分析了美容医学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例如,在义务论看来,美容医学似乎成为了一种文化殖民和技术命令,在功利论看来,外表并不能等同于幸福和自我的价值。最后,提出了"中值理论"作为解决当前问题的新路径,强调了真正的生命之美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公共健康伦理学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公共健康伦理学的对象——公共健康伦理何以可能这一前提性的元理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正面解答,公共健康伦理学的学科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质疑。解答公共健康伦理何以可能的问题,应该立足于公共健康与伦理的关系,从二者之间的外在关系和内在关联两个方面寻找其所以可能的根据。公共健康伦理所以可能的外在根据,在于公共健康需要伦理导向,内在根据在于公共健康具有伦理属性。20世纪末不断爆发的公共健康危机唤起的伦理自觉,使公共健康伦理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诊治过程中的多学科协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腺癌是全身疾病,其治疗和诊断都需要多个学科的积极参与协作才能完成。本文就自身体会认为乳腺专科医生掌握诸如肿瘤外科技术与肿瘤内科治疗措施,熟悉乳腺癌放疗与美容整形的相关技术,并能掌握诸如乳腺B超等检查手段等多个学科知识,同时和病理等相关科室紧密协作,是处理好乳腺癌诊治过程中的多学科协作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全身疾病.其治疗和诊断都需要多个学科的积极参与协作才能完成.本文就自身体会认为乳腺专科医生掌握诸如肿瘤外科技术与肿瘤内科治疗措施,熟悉乳腺癌放疗与美容整形的相关技术,并能掌握诸如乳腺B超等检查手段等多个学科知识,同时和病理等相关科室紧密协作,是处理好乳腺癌诊治过程中的多学科协作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技术并非外在于人类社会,而是与人类社会协同进化的,因此创造技术的设计过程并不单纯是追求对自然的理性控制和实现技术的功能效率,人类的价值理念也应该内化于技术设计成果之中,即技术设计并非单纯的理性实践,也是伦理实践。然而,技术伦理实践的外在进路关注的是技术应用以及应用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解决方案是从技术外部的社会文化层面着眼,期望对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批判的考察并予以规范,这样的方案因其外在性而缺乏有效性。技术伦理需要走出这种外在进路,走出单纯的学科化的倾向,通过建构性技术评估和道德化设计等内在进路,真正实现技术设计的伦理介入。  相似文献   

12.
个人形象是由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和谐统一构成的,个人形象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个人形象设计力图通过对个体外在形象的塑造来传达个体内在的精神气质与人格魅力。色彩设计在个人形象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谐的色彩设计是与人物的个性与气质相吻合的。色彩的基本属性传达出色彩的基本性格,色彩的冷暖、明暗、艳浊具有不同的心理象征意义,这些不同的色彩心理象征意义与各类人群的性格心理特征相契合。色彩设计与个人性格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达内容。在个人形象设计中,必须依据个人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点,选择相应的色彩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人造美女"的生命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造美女"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炒作的概念,其背后隐匿着深刻的生命伦理难题,并直接面对现实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其中,生命价值、技术对生命干涉限度、美容与健康的冲突、医疗商业化等生命伦理学难题格外突出,而医疗伤害、技术滥用等是更为现实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身体性(生命性)与文化性的融合统一。体育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在生命伦理的主体形态中,体育是人身体自由的表现形式,是自我存在的行为展示,是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是生命意义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身体的自由是通过生命的积极活动对外在的与内在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束缚的克服而得以展开和实现的。从生命伦理的视角来看,体育包含了人的生理自在、生物自知、生存自我、生活自觉与存在自由的不同层面,它们构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底层到高端的递进提升的紧密结构。人作为体育的主体,其生命伦理价值的维系主要体现在生理自在的身体属性、生物自知的存在基础、生存自我的本性解释、生活自觉的文化关怀和生命自由的本质实现中。  相似文献   

15.
整形美容事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回顾历史,整形美容外科及医学美容技术的发展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但发展过快并非好事,作为整形美容外科医生,在工作当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使整形美容外科及医学美容技术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6.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谈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向低格调的大众影像文化及通俗文化认同的倾向。只有通过系统的美育,使之对美的追求深刻化、系统化和自觉化,才能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健康发展。大学生完美的形象主要由青春朝气、修养风度等方面组成。我们要把美育作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大学生追求高水准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大学生达到内在人格美和外在形体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基督教教育与儒家教育的和谐关系表现在内在的合一与外在的统一,内在的合一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合一,即在"爱"中互渗互融,外在的统一是指外在形象的统一,即在"和"中互尊互荣。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心"具有两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理性认知与伦理实践之心。在这一层境界中,人的心通过理性的认知能力来使得心中之"义"获得必要的道德知识,以此指导自己的伦理实践和教化"性"中的情感与欲望。第二层境界是"诚"心及"大清明"之心。这一层境界的达到需要人通过"虚壹而静"的工夫来达到完全自足、自在的心本体。从第一层境界到第二层境界的跨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正是在进行伦理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心的开放性和超越自我与他人对立的必要性,从而通过一系列工夫进入到第二层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整形美容技术的飞速发展,既给广大有身体缺欠者提供了机会,给整形美容外科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整形美容外科工作者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对整形美容外科实践进行思考,自觉遵守客观规律,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又利于提高整形美容外科的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9,(10)
<正>编者按:教牧人员的行为规范一直是保罗书信中强调的重点。牧者是为人师表者,其外在的言谈举止是内在基本素质的体现,代表了教会的基本形象。所谓"身教胜于言传"所指向的就是,牧者以美好言行彰显属灵生命之美,也见证着自己所传的道。本期开始,本刊将分三次讨论这个主题,大家可以从个人灵修、生活伦理、领袖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