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病理基础。ACS的发病机制为长期冠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导致斑块形成,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斑块破裂或侵蚀,导致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肌细胞损伤。ACS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ACS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冠心病仍是人类,尤其是高龄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中青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急剧上升趋势。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无论选择保守药物治疗还是选择PCI开通血管使心肌充分再灌注治疗,均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治疗基石。  相似文献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只有结合患者、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才能使STEMI患者获益最大化,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冠心病的主要死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系列病因相同,但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别很大的疾病谱.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危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已成为共识.本文对最近发表的中华心血管病学会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并结合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及继发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并发展到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血小板的聚集仍可通过非血栓素A2依赖途径产生,而氯吡格雷正是通过非血栓素A2途径了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及继发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并发展到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血小板的聚集仍可通过非血栓素A2依赖途径产生,而氯吡格雷正是通过非血栓素A2途径了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探讨半剂量替罗非班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被确诊为STEMI行直接PCI的女性患者66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n=33,3min内负荷量10μg/kg,0.15μg·kg~(-1)·min~(-1)维持48h)和半剂量组(n=33,3min内负荷量5μg/kg,0.075μg·kg~(-1)·min~(-1)维持24h)。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血流分级、90min 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30d内半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在女性STEMI行直接PCI术治疗患者中适当地减少替罗非班剂量不会影响临床疗效,但可显著减少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确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因素。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连续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3例,38例(18.7%)发生了无复流现象,分析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的临床及造影资料,发现年龄、白细胞计数、术前血糖、ST段抬高幅度、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术前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术前killip分级、血栓负荷量及犯罪血管长度十个因素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其中五个因素为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这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及对照组,即术前不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通过TIMI帧数法比较冠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罪犯血管、疼痛到球囊扩张时间、多支病变比例、支架类型及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3级血流的比例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有增加趋势(93.5%比89.7%).PCI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校正TI-MI帧数明显减低(26.2±11.52比34.3士18.11),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急诊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非ST段抬高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代谢物的变化。采用串联方法检测7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和6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液中的代谢物。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及Logistic回归筛选出2组的差异性代谢物。OPLS-DA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预测性,亮氨酸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较高,而C5DC、C16∶1-OH、C26/C20、C18∶1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不同的代谢特征,寻找差异性代谢物能深化我们对心肌梗死的认识,为二者的新型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笔者分析124例冠心病患者内脏脂肪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内脏脂肪含量与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临床类型之间无相关,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重组内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血栓负荷轻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内脏脂肪含量影响最显著的是腰围,而与BMI呈负性相关。因此认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内脏脂肪含量越高,血栓负荷越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对于STEMI版早期诊断并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增加心肌再灌注、防止心肌进一步坏死,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从STEMI的诊断、早期医疗、再灌注治疗、辅助治疗及二级预防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对于STEMI版早期诊断并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增加心肌再灌注、防止心肌进一步坏死,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从STEMI的诊断、早期医疗、再灌注治疗、辅助治疗及二级预防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了解目前辽西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及院内救治延迟的状况和影响因素。连续入选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病在12h内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性别、交通情况、发病地点及对疾病的认知是症状入门(S2D)时间的影响因素。交通情况、对疾病的认知是S2D时间3h的独立预测因素。谈话时间、导管室人员到达时间及准备手术时间是入门球囊(D2B)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是D2B时间90min的保护预测因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前后比较,D2B时间明显缩短,说明该项目对缩短D2B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观察口服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选取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后1周、8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于入院即刻、PCI术后8周抽取静脉血测定脑钠肽(BNP)。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的LVEDD、LVESD、WMSI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1),且尼可地尔组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口服尼可地尔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上与最新指南的差距,找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我院的临床实践与最新指南存在较大差距,在强化抗栓,调脂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使用上均有待提高.今后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规范用药,以达到更好的预后和转归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上与最新指南的差距,找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我院的临床实践与最新指南存在较大差距,在强化抗栓,调脂治疗,B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类药物使用上均有待提高。今后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规范用药,以达到更好的预后和转归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胸痛中心"这个概念提出的初心是为了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上第一家胸痛中心出现在1981年美国巴尔地摩地区的一家名叫SLANGLE的医院,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如今中国所设立的胸痛中心主要诊疗指标是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定的,同时要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胸痛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衡量AMI患者救治水平的一种标杆。与以往传统的胸痛性疾病住  相似文献   

18.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经冠脉给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PCI术中无复流(NR)的疗效。选择急诊PCI术中出现NR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分别联合硝普钠组、硝酸甘油组及维拉帕米组,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冠脉TIMI血流状况、校正血流TIMI帧数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组冠脉TIMI血流达3级约82.6%,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维拉帕米组约78.3%,两组均高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约31.8%(P0.05),三组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死亡,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或维拉帕米相较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对PCI术NR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80例STEMI并发CS行PPCI者,根据术前是否置入IABP分为IABP组(n=48)和非IABP组(n=3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与非IABP组相比,IABP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10.4%vs.28.1%)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率(37.5%vs.65.6%)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并发CS者行PPCI,预防性置入IABP可较少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对149例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并比较经静脉(A组)、冠脉给药途径(B组)和无替罗非班(C组)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造影结果、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峰值及峰值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术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C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2h sumSTR、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变化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因此,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和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与静脉途径给药相比,经冠脉给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