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整体审视我国临终关怀研究的发展动态、热点问题与研究趋势,以1990年~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临终关怀"为主题,运用CiteSpaceⅤ文献计量软件,从发文量、期刊来源、作者与机构、关键词聚类等方面对临终关怀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导出知识图谱。结果表明,临终关怀研究已获学界关注,研究领域呈繁荣景象,但目前跨区域临终关怀研究协作不足,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姑息医学、服务对象研究、影响因素与实务技巧研究及体系构建四个方面。未来的临终关怀研究需要密切结合研究主题的演化趋势及知识图谱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临终关怀研究热点的分析,剖析研究热点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方向,给予国内临终关怀研究方向以提示。应用PubMed数据库对近5年有关临终关怀的文献进行检索,将检索结果导入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统计高频主题词,提取频次阈值大于42的高频主题词43个,形成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临终关怀的9类研究热点。利用共现矩阵对9类研究热点进行战略坐标分析,用以描述各研究热点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在临终阶段,帮助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患者建立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叙事医学理论,结合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一书中的案例,分别从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三个视角,探讨叙事医学对临终关怀发展的指导意义。相较于传统医学模式,叙事医学模式下的临终关怀能够引导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对待衰老与死亡、促进医护人员叙事能力的提高、鼓励患者自我需求的叙事表达、关注家属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心理护理、改善家属在医疗决策中的辅助作用。叙事医学对临终关怀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有望进一步推进临终关怀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4.
6-10岁儿童对几种常见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文  刘范 《心理学报》1982,15(4):15-2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儿童对几种常见的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的问题。共有太阳、月亮、空气、云、雨等自然概念19个,分为四组。个别地要求儿童逐一回答“是什么?”“有无共同的地方?”“为什么”?被试是6—10岁的儿童,分为5个年龄组,每组20人,共100人。 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常见的自然现象的认知水平随年龄而增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不理解和含混阶段;过渡阶段。6—10岁儿童的认知水平大都处于过渡阶段。2.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的认知,8—10岁儿童是认知发展的飞跃阶段。此外,儿童对自然事物的概念的认知较早,对一类自然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稍晚,对自然事物的因果联系的认知更晚。3.利用自身经验解释自然现象是儿童认知的一个重要特点。决定这一特点的因素,除年龄外,还有对象的性质及儿童经验的多寡等。4.环境教育和文化影响对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终关怀是当代社会新兴的医疗模式和福利模式。佛教以人生为核心命题,以解脱生死为终极归宿,在个体生命关怀方面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这些理论与实践在认知死亡过程、实施临终关怀的目标、临终关怀的核心理念,以及重视家属的抚慰工作等方面与临终关怀理论相通,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临终关怀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启示主要表现为:对死亡生理过程的把握、宗教师介入对临终者生命尊严的维护与提升生命境界的效用,对临终者的角色定位,对临终者死亡恐惧的化解,"觉性照顾"对死亡的超越等几方面。完成佛教临终关怀的现代价值转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模式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理念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区别,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性。本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伊斯兰教义和丧葬仪式,探讨了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思想;同时指出,伊斯兰教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救治过程中的临终关怀活动。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分析癌症病人临终关怀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水平,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应用Histcite分析软件及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领域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06年~2016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200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在此领域中研究最为活跃,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收录此领域研究文献最多。分析发现,发达国家在本研究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我国还需不断探索临终关怀的相关服务体系,以提高癌症病人临终时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晚期肝癌,临终关怀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论述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患者"身、心、社、灵"四个维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医疗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双重角色"问题,提出加强"身、心、社、灵"的支持,呼吁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匹配相应的专业服务人员数量和在临终关怀科室开展多学科诊疗合作以及加强社区服务,推进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非言语信息的启动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言语信息的启动效应研究综述钟毅平,杨治良(华东师大心理系)内隐记忆研究是当今认知心理学的热点之一。如果以研究材料来对内隐记忆研究进行分类,那么,当前内隐记忆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言语材料为研究的刺激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熟悉词、假词、成对词、字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加拿大颁布的临终关怀相关政策和指南的研究,探索加拿大临终关怀模式的特点和优势。阐释了加拿大临终关怀的界定和发展,并从发布、主要内容、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加拿大临终关怀实践模式指南。认为加拿大临终关怀发展成熟,呈现出国家支持、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服务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特点,其实践模式指南的颁布对世界临终关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期望加拿大临终关怀的成功经验能为我国提供借鉴,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为学习而测评”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客观量化学习现状并提供诊断反馈的测评模式日益受到重视。相比于横断认识诊断测评,纵向认知诊断测评更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为使国内学者系统性地了解纵向认知诊断模型,首先,依据建模逻辑将已有纵向认知诊断模型划分为基于潜在转换分析的和基于高阶潜在结构模型的两类,并逐一介绍和说明两类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情景;然后,通过模拟研究为读者呈现如何使用纵向认知诊断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及如何解读相应的诊断结果。最后,提炼出四个可进一步研究的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生前预嘱及临终关怀的认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97.10%的患者不知道生前预嘱概念;69.20%的患者愿意选择生前预嘱,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宗教、婚姻状态、住房类型、肿瘤类型是其影响因素;84.00%愿意接受临终关怀医疗服务,长期居住地、教育程度、宗教、婚姻状态、住房类型、肿瘤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生前预嘱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知晓率很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必要促进生前预嘱的宣传,让每位晚期肿瘤患者的意愿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理无意识研究在记忆、学习和思维等领域的兴起,内隐时间认知也逐步成为时间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探究内隐时间认知的四种方法:分离范式、序列学习范式、表征动量范式和计时分布相关范式,指出内隐时间认知实验范式在无意识时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也是有相当前景的。  相似文献   

14.
韩云彪在《医学与哲学》1993年第4期载文认为,虽然从伦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对安乐死的肯定论已占多数,而要安乐死真正合法化,受到法律的肯定和允许,还要走一条漫长的路。而临终关怀在这方面却有很大优势。首先,临终关怀是安乐死的补救办法;其二,它们都是为病人的临终而采取的手段,目的和目标是一致的。但临终关怀和安乐死  相似文献   

15.
依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80年代后依恋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依恋研究的新的进展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⑴对不同年龄儿童依恋关系的发展进行研究 ;⑵对依恋与认知和人格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⑶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中的研究发展 ;⑷跨文化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它还会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近10年(2006~2016)来美国18岁及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Bicomb 2.0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查询到的363篇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美国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研究可分为两个大的研究领域。领域一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精神科和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治疗,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儿童青少年PTSD精神科药物治疗相关的研究;(2)儿童青少年PTSD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等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疗法。领域二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心理学治疗,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家庭暴力导致的儿童青少年PTSD心理学治疗研究;(2)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其中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但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长期纵向研究还较为缺乏,未来研究者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追踪研究,并开展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疗效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认知科学与军事训练两大独立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为那些在训练上感兴趣于认知研究应用的人们提供一个实际的方向。我们首先讨论军事训练中与认知有关的一般问题,然后介绍四个很大程度上是以认知研究和理论为基础的先进的军事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我国儿童发展心理学自1982年以来在五个方面的进展:认知发展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跨文化研究;特殊儿童研究;方法论问题。作者指出,我国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在近几年在上述几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占主导地位,而社会性发展领域的研究发展最快。对于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准确地了解近十年来我国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研究热点和重点,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运用Bicomb2.0、SPSS19.0、Ucinet6.0等数理分析软件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抽取出2007年~2016年的231篇文献绘制了CBT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近十年来CBT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在四大领域:认知行为疗法与积极心理学关系研究;心理弹性研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的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临终关怀立法的政策、文献,将其立法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我国制定临终关怀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更多学者的关注,推动我国临终关怀立法的实现。临终关怀立法在我国除台湾地区外,尚无明确法律条文规定实施;西方国家则制定了涉及国家财政支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临终关怀服务对象等多方面较完善的临终关怀法律法规,保障了此项服务的科学发展。建议我国在遵循相关立法原则的前提下,明文规定临终关怀各要素,同时建立、健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从根源上推动国民对临终关怀服务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