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完全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本文分析5例AML患者,在治疗前完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经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后,即给予大剂量Ara-c(Ara-c 3g/m2,12小时1次,共6次)单药强化治疗共3疗程,每次化疗前均进行骨髓穿刺、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判断治疗效果,观察15例次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之后所有患者均持续完全缓解,并且早期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所有患者均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及不同程度的感染、消化道反应等,但均安全度过,不影响进一步治疗。本研究提示大剂量Ara-c作为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分子生物学缓解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t(8;21)是AML常见类型之一,多项研究表明t(8;21)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因而早期识别高危患者进而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整体预后。根据治疗前合并基因突变、初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56表达及治疗后微小残留病水平可将患者预后再分层。基于危险分层调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机、维持化疗、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或激酶抑制剂等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随着新的发病机制的发现,可能有更多的指标用于高危患者的识别及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进而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差,约半数以上复发患者存在耐药难治,其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对于复发后获得再次完全缓解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和复发率(CIR)均很高,从而部分抵消了移植带来的益处。因此,allo-HSCT对于部分患者并不适合,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手段。近几年,随着我们对AML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新药物新疗法层出不穷,极大改善了复发难治性AML的预后。多个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初步试验结果鼓舞人心。虽然新疗法治疗相关副作用越来越少,疗效越来越好,但allo-HSCT是治愈复发难治性AML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免疫重建显著缓解甚至治愈自身免疫病。笔者对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进行了介绍和综述,就其在1型糖尿病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前景和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较理想的方法,由于其供体不足而受到限制.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成为提供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良好的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诱导免疫耐受,修复受损胰腺组织改善胰岛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且通过免疫调节改善胰岛细胞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较理想的方法,由于其供体不足而受到限制。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成为提供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良好的细胞来源。造血千细胞移植通过诱导免疫耐受,修复受损胰腺组织改善胰岛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且通过免疫调节改善胰岛细胞微环境。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组成体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有修复受损组织、利于造血重建和调节免疫能力.是生物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尽管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感音神经性聋缺乏直接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异于其他干细胞的优点,耳蜗内移植后能起到基因治疗的目的,并有潜在的分化为内耳功能细胞的功能,但仍面临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感音神经性聋缺乏直接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异于其他干细胞的优点,耳蜗内移植后能起到基因治疗的目的,并有潜在的分化为内耳功能细胞的功能,但仍面临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变,导致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地分裂增殖,不能发生程序性凋亡,从而导致骨髓及外周血中大量白血病细胞积聚,进一步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发生及发育,而呈现贫血、出血、严重感染等临床表现,及全身脏器的广泛浸润,比如浸润至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按照造血干细胞细胞系别发生恶变的不同,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  相似文献   

11.
克服肿瘤干细胞耐药性的策略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干细胞(cancersterncells,CSCs)是肿瘤细胞的祖细胞。已有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是导致肿瘤治疗后复发的根源。研究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克服肿瘤干细胞耐药性,将给肿瘤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改变,有望彻底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两种形式的肠外营养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治疗中的支持作用。通过回顾某院2014年~2018年allo-HSCT术后肠道GVHD患者按全合一个体化全肠外营养(TPN)或单瓶输注营养方式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经过不同营养方案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差异。给予TPN组的患者较单独AA多项蛋白水平以及淋巴细胞数量有较高提升,同时离子水平优于后者。全合一个体化TPN更有利于此类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肿瘤细胞的祖细胞.已有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是导致肿瘤治疗后复发的根源.研究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克服肿瘤干细胞耐药性,将给肿瘤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改变,有望彻底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关于骨髓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瘤细胞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途径以及与蛋白折叠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正常浆细胞的生长.一些基因和分子改变与临床表现相关并成为治疗的潜在靶点.认识骨髓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对于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生长迅速,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发生远处转移,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仍以全身化疗为主,在过去30余年里,EP/CE方案作为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在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但多数患者在化疗停止6个月内疾病发生进展,2年的生存率不足5%,我们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一线化疗方案,本文综述了近10余年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替莫唑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将46例NSCLC脑转移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和单药替莫唑胺维持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维持治疗可以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的总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通过胚胎干细胞及视网膜干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等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眼底病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的探讨及哲学的思考.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疾病这一问题进行相关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通过胚胎干细胞及视网膜干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等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眼底病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的探讨及哲学的思考。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疾病这一问题进行相关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干细胞移植技术飞速发展.脐血干细胞移植在伦理学上具有胚胎干细胞和骨髓于细胞移植治疗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其伦理学上的可接受性并不等于伦理问题的消失.在脐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过程中,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观和科学理性的原则,健康发展,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20.
脑内移植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它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历经脑内组织移植和脑内干细胞移植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其中脑内干细胞移植的研究主要有神经干细胞移植、胚胎干细胞移植、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脑内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经过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最终使之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遵循着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认识的实践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