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外显竞争态度对内隐竞争与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进行测验,选取良性竞争态度和过度竞争态度大学生各60名作为被试。采用偏好判断与再认测验相结合的实验范式,操纵三种不同的加工类型,考察两组被试对竞争动词、合作动词两类刺激的内隐与外显记忆贡献。结果显示:1)过度竞争态度者和良性竞争态度者都具有很强的内隐竞争性;2)过度竞争态度者比良性竞争态度者具有更强的内隐竞争性;3)良性竞争态度者比过度竞争态度者具有更强的内隐合作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想象接触对不同民族群体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随机选取不同先前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想象接触,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外显态度量表评估不同条件下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结果表明:想象接触显著提高了不同群体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对外显态度影响不显著;而先前接触经验对不同群体的内隐态度影响不显著,对外显态度影响显著。研究还发现,即使是已经发生过面对面接触的个体,也可以通过想象接触来提高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进一步拓展了想象接触在整个群际接触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察个体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公平偏见及内隐态度,对社会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相对于低社会阶层,个体更易将公平性词汇与高社会阶层相联结(实验1);也更易将积极性词汇与高社会阶层相联结(实验2)。上述结果表明,个体存在社会阶层偏好,对高社会阶层持有一种更加公平的、积极的内隐认知。 相似文献
5.
6.
7.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8.
IAT在内隐助人态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新方法,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采用IAT对内隐助人态度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词汇测验,目标概念是助人性和非助人性词汇,属性概念是积极词和消极词。通过比较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在不同联结情况下被试完成分类任务所用的反应时之差,来确定其是否具有倾向于助人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1)IAT词汇测验中,助人性信息和积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助人性信息和消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2)IAT测验中,男女被试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IAT可以应用于内隐助人态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情绪调节内隐和外显态度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以及情绪调节外显态度问卷对134名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测验,考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随年龄的增长,其积极程度逐渐下降;(2)情绪调节外显态度表现出不依赖于年龄发展的稳定性,同时情绪调节外显态度的性别差异显著;(3)情绪调节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呈较低程度的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的心理结构,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内隐和外显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非耐用商品(洗发水)和耐用商品(手机)为态度对象,探讨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及其对行为选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当态度对象为非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呈一致性,而当态度对象为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出现分离;(2)在非耐用品上,内隐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而在耐用品上外显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1.
加工水平对不同类型内隐记忆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内隐记忆研究表明 ,加工水平影响外显记忆而不影响内隐记忆 ,这样的实验结果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系统分离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际上 ,内隐记忆研究中的加工水平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加工水平效应作为两类记忆系统分离的依据是不充分的。在我们的这项实验中 ,结果表明 ,加工水平影响概念样例生成这种内隐记忆测试而不影响知觉辨认测试。 相似文献
12.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mental association between each of a pair of target categories (e.g., Black vs. White) and each of a pair of attributes (e.g., negative vs. positive). Recent work on the mere acceptance effect shows that, if one of the categories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n an apparent preference for the focal category can emerge on the IAT, even when no such preference actually exist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mere acceptance could influence responding on names-based racial IATs, perhaps leading to an exaggeration of anti-Black/pro-White bias. Whether such IATs can be influenced by a mere acceptance effect is unknown, though. By manipulating whether “Black” or “White” was the focal category on a names-based racial IAT, the present studies addressed this very issue.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operation of mere acceptance effects, but not effects large enough to fully explain the appearance of bias on the IAT. 相似文献
13.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Greenwald开创的内隐联想测验,自编IAT程序,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较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对自杀类词语敏感等。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对不同类网络信息态度进行测量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词汇测验还是图片测验,相容联结的平均反应时均小于不相容联结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结论:(1)人们对于不同类的网络信息有一定的偏好,产生了IAT效应;(2)与政策信息相比,被试对娱乐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即实验中所采用的截图与词语)都表现出显著的偏好;(3)在内隐社会认知领域,存在对娱乐信息的偏好,且男女之间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 探讨激情犯和累惯犯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特点及预测特征。研究发现, 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态度有显著差异, 但是内隐态度未见显著差异。由于部分罪犯在内隐态度中出现反转效应, 将激情犯和累惯犯分为激情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 累惯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 这四个组都产生了显著的IAT效应, 并且每个组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都发生了分离。从结果可见即使是同一犯罪类型, 犯罪时都实施了暴力行为, 但暴力态度却有差异。在测量外显暴力态度的基础上, 结合内隐暴力态度的测量, 将细化犯罪人分类, 为不同特点的犯罪人实施不同的改造和处遇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Meta-stereotype refers to individuals' predictions about how their group is viewed by an outgroup rather than their own impressions about the outgroup (i.e. other-stereotype). We posited that, because of their inferential nature, meta-stereotypes can be affected by evaluational aspects, and that being liked or disliked can evoke reciprocal feelings toward the outgroup.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meta-stereotypes are predictive of implicitly measured attitudes toward an outgroup by focusing on the Japanese meta-stereotype of Koreans. Japanese participants answered questions about their meta- and other-stereotype of Koreans and completed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to assess their attitudes toward Koreans relative to their ingrou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ta-stereotypes, particularly those for negative items, were related to the IAT-assessed rela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outgroup, whereas other-stereotypes were not. The indicative aspects of meta-stereotypes with respect to attitudes toward outgroup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移情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的情境变量,通过对移情的启动来考察状态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实验1在启动被试的移情感后,采用暴力IAT的方法考察被试内隐暴力态度的变化;实验2则在移情启动之后,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中的冲动倾向(VIO)考察被试的外显暴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启动被试的移情感后,我们没有发现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暴力态度发生显著变化,但经移情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检验后发现,移情的启动减弱了男性被试的外显暴力态度,而对女性被试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情与暴力态度之间不存在内隐联结关系。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一是取决于意识层面的认知加工过程,二是与个体的特质性移情水平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分别运用外显的描述性范式和内隐联结测验两种方法对决策的比率偏好及其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外显决策受到效价类型的影响,负效价情景下的比率偏好现象明显降低;(2)被试存在内隐比率偏好效应,这种偏好影响着被试对决策的认知和解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运用内隐联结测验来测量内隐比率偏好是有效、敏感的。(4)外显比率偏好与内隐比率偏好涉及决策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内隐自尊的稳定性--成败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本研究以瑞文智力测验为成败操纵基本任务,对成败操纵前后、接受成功反馈和失败反馈的个体在内隐联想测验中的反应及其内隐自尊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是接受成功反馈还是失败反馈,成败操纵后,被试的反应速度都显著地快于操纵前;(2)不论是接受成功反馈还是失败反馈,成败操纵后,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都显著地低于操纵前。内隐自尊易受即时的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当个体兴奋水平、情绪唤醒水平较高,动机较为强烈时,内隐自尊作用将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