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心房纤颤与持续性心房纤颤同样面临着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关于阵发性房颤是否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争论热点问题。阵发性房颤是否抗凝治疗使患者面临着严重出血或血栓栓塞风险。循证医学论证了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必要性及风险性,并且由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有着不同的脑卒中及出血风险,个体差异的绝对性和多样性客观上要求对患者进行风险/效益比评估,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选择年龄≥80岁、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NVAF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75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行CGA及针对性干预,对照组83例,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12个月~24个月。主要观察终点为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总栓塞发生率及总出血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3.23%、4.84%,对照组分别为15.1%、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见老年综合征的评估与干预可提高高龄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残余心血管风险,利伐沙班是一种口服Xa因子直接抑制剂。ATLAS ACS 2-TIMI 46研究、ATLAS ACS 2-TIMI 51研究提示ACS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利伐沙班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同时不增加致死性出血的风险。COMPASS研究提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用利伐沙班2.5mg bid联合阿司匹林心源性死亡、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更低,但严重出血风险增加。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的患者应依据出血、缺血事件风险选择不同的抗栓策略。本文回顾了利伐沙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相关临床研究及指南推荐,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华法林抗凝率的影响。入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科住院、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高龄NVAF患者共90例,平均年龄(83.33±2.19)岁。对全部入选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沟通;对不同意抗凝患者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筛查老年综合征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定期随访追踪。3个月后重新进行CGA及华法林抗凝的沟通。比较CGA及针对性干预前后抗凝率的变化。CGA及针对性干预前后,抗凝分别为35.56%、56.67%,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224,P0.05)。CGA及针对性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龄NVAF华法林抗凝治疗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A~2DS~2评分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早发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EO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按最终诊断将患者分为肺炎组45例和非肺炎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吞咽困难、年龄、房颤、不同时间血清PCT浓度、入院时NIHSS评分和A~2DS~2评分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分别比较不同时间血清PCT浓度、A~2DS~2评分以及两者联合对EOP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72h血清PCT的浓度、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吞咽困难、年龄、房颤、24h及48h的血清PCT浓度、入院时NIHSS评分和A~2DS~2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血清PCT浓度联合A~2DS~2评分量表用于预测EO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P0.001),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88.6%。依据A~2DS~2评分联合PCT检测结果有助于预测早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指导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与安全性,选取152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50),非诺贝特组(n=49),两药联合组(n=53)。比较三组调脂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调脂能力明显高于单药组(P值小于0.01或0.05)。联合组调脂达标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因此,联合组具有安全、高效的调脂能力。  相似文献   

7.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影响。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110例急性心肌梗死需行初次PCI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80mg/d,n=36例)及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mg/d,n=36例),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n=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所有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留取术前及术后第1、第3天的血标本,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记录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各组患者PCI术前TC、TG、LDL-C及hs-CRP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各组血脂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各组患者hs-CRP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大剂量组下降更为显著,且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小剂量组与术前无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相对安全有效,不仅降低血脂,且显著下调术后炎症因子的升高,减轻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对比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为目的.将6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利拉鲁肽(1.2u/d)及甘精胰岛素(0.3u/kg·d)分别联合二甲双胍(1g,Bid)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减低(P<0.05);利拉鲁肽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而该组治疗后体重及收缩压下降,与胰岛素组有明显差异(P<0.05).故对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同样有效控制血糖,而利拉鲁肽能够明显降低体重及收缩压,并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A1S患者103例;对照组:非AIS患者7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MA阳性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MA阳性率为41.75%,显著高于对照组MA的阳性率20.83%(P〈0.05)。MA与AIS可能有相关性,MA可能是AI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联合DC-CIK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将4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放疗同步XELOX方案联合DC-CIK治疗和放疗同步XELOX方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联合DC-CIK治疗可以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将盛京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名慢性肾脏病2期、3期和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肾康栓组,相同基础治疗,肾康栓组加用肾康栓肛入,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肾康栓组治疗后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P0.01),血尿素氮、血清尿酸下降(P0.05),血红蛋白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仅血红蛋白上升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按照早期及中晚期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分析后结果显示肾康栓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相关指标,对于指标异常程度较小的早期患者疗效更加显著,具有明显延缓其疾病进展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早醒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 通过对22例抑郁症早醒病人、20例抑郁症非早醒病人及20例健康自愿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检测,结果发现,早醒组与对照组比较P2、N2、P3潜伏期与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P2、N2、P3波幅明显降低;非早醒组与对照组比较N2、P3潜伏期与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N2、P3波幅明显降低;早醒组与非早醒组比较P2、N2、P3潜伏期与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N2、P3波幅明显降低。早醒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非早醒组(P<0.05)。研究表明抑郁症早醒与非早醒病人均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损害程度早醒病人比非早醒病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评估RPH-Block优化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选用RPH-Block优化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法,对照组选用STARR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随访指标。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分析,发现研究组术后3d疼痛评分、5d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随访指标分析,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Longo ODS评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Longo OD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Longo ODS评分(均为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达较高水平。重度直肠前突治疗上RPH-Block优化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射类同于STARR手术,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比较长春瑞宾(vinorelbine) + 顺铂 (cisplatin)( NP)与多西他赛(docetaxe)+顺铂(DP)在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面的差异。回顾性分析79例晚期NSCLC病例应用NP和D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NP组CR3例、PR13例、RR(CR+PR)38.1%;DP组CR0例、PR13例、RR35.1%。NP组静脉炎较高,DP组骨髓抑制和腹泻发生率高(P〈0.05)。NP和DP方案在治疗晚期NSCLC中,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后中的价值。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PAPP-A水平,随访两年。PAPP-A浓度在TIA和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有差异(P均0.05),预后预测的OR值分别为1.41(P0.05)和1.25(P0.05)。笔者由此认为血清PAPP-A浓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比较大隐静脉腔内激光疗法(EVLT)联合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临床疗效。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80例,采用EVLT的90例患者为激光组,采用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治疗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激光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数目及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VCSS计分差值、CEAP分布改变无差异,但伴静脉性溃疡病例,激光组VCSS计分差值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EVLT联合高位结扎术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术式,伴有静脉性溃疡的病例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MMP-2、TIMP-1在DMEH和DN发病中的意义,随机收集T2DM患者146例,其中SDM 57例,DMEH 38例,DN 51例,健康对照38例。用ELISA法测定MMP-2、TIMP-1的含量。结果显示,DM患者尤其是DMEH和DN患者血清MMP-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且随病情发展呈逐渐降低趋势。而血清TIMP-1随病情的发展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SDM、DMEH组和DN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和P〈0.01。因此,MMP-2和TIMP-1可能参与了DMEH和DN的发生发展过程,定期检测DM患者血清MMP-2和TIMP-1的含量变化有助于DM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8.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锻炼组)和试验组(品管圈组),分别行不同模式的功能锻炼。采用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RNADL)量表分别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试验组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品管圈有助于提高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MMP-2、TIMP-1在DMEH和DN发病中的意义,随机收集T2DM患者146例,其中SDM 57例,DMEH 38例,DN 51例,健康对照38例。用ELISA法测定MMP-2、TIMP-1的含量。结果显示,DM患者尤其是DMEH和DN患者血清MMP-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且随病情发展呈逐渐降低趋势。而血清TIMP-1随病情的发展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SDM、DMEH组和DN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和P〈0.01。因此,MMP-2和TIMP-1可能参与了DMEH和DN的发生发展过程,定期检测DM患者血清MMP-2和TIMP-1的含量变化有助于DM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选取因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160例,其中80例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40mg,80例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PCI术后与术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优于非阿托伐他汀组(P〈0.05)。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