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痛中心是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当前胸痛中心建设已在全国广泛开展,但在基层尤其是县级医院进展缓慢,其原因在于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与设备相对落后。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正"胸痛中心"这个概念提出的初心是为了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上第一家胸痛中心出现在1981年美国巴尔地摩地区的一家名叫SLANGLE的医院,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如今中国所设立的胸痛中心主要诊疗指标是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定的,同时要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胸痛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衡量AMI患者救治水平的一种标杆。与以往传统的胸痛性疾病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床中关于反复胸闷胸痛患者的较高误诊率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此类患者伴有的心理精神障碍往往被忽视,得不到合理的治疗,预后较差.本文主要讨论关于反复胸闷胸痛患者病因的鉴别、心理精神障碍引起胸闷胸痛的机制、胸闷胸痛与心理精神障碍的关系、“双心”医学诊疗模式以及反复胸闷胸痛的治疗进展,通过增强临床医生对“双心”医学的认识降低胸闷胸痛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减少过度治疗,通过心血管医学和心理干预联合治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最大杀手,但半个世纪累积的大量流行病学数据与临床试验证据,与发达国家已有的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经验,证实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需要整合平台,多学科参与,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大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领跑健康中国,为提前实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拐点的目标,开创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新局面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肥胖是目前全球性最大的慢性病,它既是多种心血管与代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密切相关,相互重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近年来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与心血管预后及靶器官损害呈负相关,有学者将肥胖与心血管死亡率的矛盾现象称为肥胖矛盾.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时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有些癌症进展很慢,也不扩散,可谓"惰性癌"。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癌症发病率、5年生存率和死亡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癌症筛检人群和非筛检人群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别;检查非癌症死亡者体内有无癌症病理病灶等途径,显示惰性癌普遍存在的线索,提出实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针,可能会在诊断和治疗的癌症病人中包含很多惰性癌,从而推高发病率和治愈率,却较少降低死亡率。建议不要在健康人群开展癌症筛检,并大力加强对惰性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发病机理以及心理障碍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分析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原因、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强调心内科医生应及时识别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性,探讨对心血管专科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鉴别诊断,并以"双心医学"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便有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胸痛中心能够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提供有力的条件,代表着医院医学现代化情况的一种全新医疗服务模式。它的建立需要集合医院急诊医学、心脏医学、医疗管理以及社会医学等多学科之间的资源,以达到快速实施救治,尽快进行患者转运或者就地进行介入治疗等目的,最终实现患者的病死率的降低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中国胸痛中心建立所面临的误区以及探讨相关问题,以期能够了解胸痛中心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心血管疾病的美国模式看肿瘤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已上升至前三位。自从美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以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方针以来,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减少了50%,死亡率降低了25%,人们称之为心血管疾病的美国模式。与此相应的是上海市癌症俱乐部提出了“群体抗癌”的新模式,倡导了“第四医学”和“第三人生”的新理论,10年努力的结果,使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延长了3倍,10年生存率延长了2-3倍,创造了癌症康复的中国模  相似文献   

10.
精神疾病诊疗指南包括二方面的内容,即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其他各科相比更为复杂及困难,其原因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1]:(1)大多数精神疾病病因未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体格检查也无特征性的阳性发现.(2)精神症状受年代、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不尽相同,从而增加了诊断交流的难度.(3)精神疾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的不断变化,也影响了诊断的稳定性.(4)由于精神疾病慢性起病者居多,病程潜隐且症状复杂多样,不典型病例的比例有增多趋势.并且两种及其以上疾病状态的混合存在,也为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工作增加了难度.上述原因的存在必然导致了诊断的主观性,常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尴尬局面,最后只能靠年长者的"权威性"下最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疗决策.运用循证医学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有效地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癌症危及生命,人们寄希望于"三早"战略能带来福音。随着诊断技术增强,癌症发病率急剧飙升,但人群中癌症死亡率却没有明显降低,而由此引发的癌症恐慌趋势日益加剧。当今对癌症二级预防战略仍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引发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更是备受关注。"三早"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其本身问题,而是在于如何解释和应用"三早"原则。肿瘤可以早发现,但绝不能早恐慌;癌症应该早治疗,但权衡利弊很重要。人们应该以自然的心态应对恐慌,以整合的理念解决现代肿瘤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卒中单元已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化卒中医疗作为卒中单元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脑卒中治疗模式新的趋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建立和实施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一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为脑卒中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GLM)又称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到目前为止,该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病理诊断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其治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亦无统一疗效评价指标。通过CNKI、Pubmed等国内外搜索引擎查询文献,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发现目前治疗GLM的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其疗效亦存在差异;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单纯抗生素治疗、抗结核治疗、单纯中医中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以往认为,GLM发病率低下,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其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近年来,GLM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治愈率与首诊首治密切相关。采取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病灶扩大切除术联合Ⅰ期乳房成型术是降低手术复发率和减少乳房外形损伤的关键,而手术时机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类型。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已经成为呼吸机依赖和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我们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该文主要综述目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尤其是临床的诊断和抗生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包括年龄在80岁以上的)同时存在此两种疾病的情况正在逐渐增加.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高血压和冠心病有密切的联系.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的选择仍有一定的争议,而在合并冠心病时合理治疗的临床研究也不多.本文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资料提出了可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合适的降压策略和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首位疾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基石,但专科的进一步细化也带来相当多的弊端.因此,需要以患者为核心,摒弃学科的分野,将各种医学知识和防治手段有机融合,构建一个新的整合医学体系去培养年轻医师,切实控制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8.
竹溪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通过培训乡村产儿科技术服务人员,以改善乡镇卫生院产儿科服务条件,提高育龄妇女住院分娩安全意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开展了人员培训、健康教育、设备配置、贫困救助、监督指导等活动.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等重点指标达到终期目标.提出贫困地区妇幼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必需有可行性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脏学会新发布的一项关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科学声明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女性的首要死因,女性冠心病症状不典型,在危险因素、机制、诊断等方面与男性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我们对女性冠心病的特点认识不足,临床上常常出现诊断及治疗的不足,而哲学原理作为一种辩证思维,可以指导我们对女性冠心病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20.
全面正确理解和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在逐渐深化的医疗改革中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口号 ,突出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关注 ,因此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仅关系到每一位病人的健康和疾病 ,同时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和中国现代医学事业发展问题。1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原则应强调医患之间沟通 ,尽快实现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中医生完全从生理学的观点来解释疾病的变化 ,着重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而没有将患者视为完整的个体。B .Engel博士曾指出 :“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