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DCIS患者25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53例患者中接受全乳切除术175例(69.17%),接受保乳术78例(30.83%),其中56例(22.13%)患者保乳术后接受了放疗;年龄≥55岁(OR=0.029,95%CI:0.009~0.091,P=0.000)、首发症状为乳头湿疹(OR=8.319,95%CI:2.229~31.045,P=0.002)、活检方式为切除活检(OR=3.155,95%CI:1.496~6.776,P=0.003)、病理类型为粉刺型(OR=11.287,95%CI:4.015~31.734,P=0.000)、瘤体最大径3cm(OR=8.362,95%CI:2.741~25.514,P=0.000)为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独立因素;全乳切除术、保乳术联合放疗、单纯保留乳房术三组之间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首发症状、活检方式、病理类型、瘤体最大径是影响DCIS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且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家属参与授权教育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选取120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两组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的授权教育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授权教育模式,为期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这一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Meta分析法对有关非那雄胺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及病理分级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符合标准的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1).结果8篇文献,无异质性(Q=6.26,P=0.51),非那雄胺治疗组降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高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0.68(95%CI:0.65~0.71,Z=17.16,P=0.00).Egge: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O.21).对前列腺癌病理分级进行分组,非那雄胺治疗组前高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2.16(95%CI:1.97~2.36,Z=16.93,P=0.00).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也能使发生的前列腺癌的病理级别增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胎足月出生的巨大儿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分娩的502例巨大儿的产妇临床资料,对比同期病例资料完整的4 162例产妇相关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巨大儿总体发生率为12.06%,2014年~2016年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1.14%、15.84%、10.67%。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年龄≥35岁(OR=1.453,95%CI:0.501~0.946)、孕前超重(OR=1.663,95%CI:(1.158~1.828)、孕期体重增加超标(OR=1.389,95%CI:1.262~1.530)、非初孕(OR=1.236,95%CI:1.089~1.403)、经产妇(OR=1.458,95%CI:1.146~1.854)以及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5.294,95%CI:3.710~7.555)均是发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2014年~201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胎足月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同期全国以及北方地区平均水平;发生巨大儿的孕妇剖宫产的风险增加(OR=1.843,95%CI:1.624~2.091)。孕前超重、孕期体重增长超标、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均与巨大儿的发生呈强相关性(P0.01),其中孕期体重增加和妇女孕前BMI是降低巨大儿发生的可控因素,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孕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指导孕期体重增长、加强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老年病房住院及门诊≥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体位性高血压(OHT)组三组。观察三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的心脏超声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与ONT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OH和OHT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NT和OHT组比较,OH组LVEDD、IVST、LVPWT、LVMI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EF、FS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剔除年龄和高血压病程因素影响,OH组患者的LVMI仍明显升高(P0.05),EF、FS值仍明显降低(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OH与左室结构和功能有相关性,提示OH可加重左室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选择DPN组患者72例,非DPN(NDPN)组44例,健康对照(NC)组30例,空腹采血测Hcy、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显示Hcy水平DPN组及NDPN组明显高于NC组,DPN组较NDPN组升高,提示Hcy水平与DPN相关,高Hcy血症是DPN的重要危险因素,HBA1c及病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的22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n=76)、IMT增厚组(n=74)和斑块形成组(n=78),分析BPV与IMT的相关性。结果显示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分析吸烟与高血压病(HTN)合并冠心病(CA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细胞(WBC)计数水平之间的关系。选择CAD合并HTN患者148例,HTN患者179例,测定血Hcy、WBC、血脂水平等指标,分析CAD+HTN组与HTN组病例间不同吸烟状况对血Hcy、WBC、血脂水平的影响。在各项检查指标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使高血压患者血Hcy、WBC、血脂水平升高,这也可能是吸烟促进HTN患者CAD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可作为HTN患者CAD发展程度的判定指标,为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HTN合并CAD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S-P法检测17例HT患者甲状腺组织切除标本和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ES、iNOS及bFGF的表达并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三者在H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HT组中ES、iNOS及bFGF的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其中ES与bFGF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ES与iNOS、bFGF与iNOS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1,r=0.723,P均<0.05).结论为在HT中,高表达的ES、iNOS及bFGF在其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33例。进行MMSE量表评估后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MCI组)及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检测Hcy水平及测量IMT值。结果显示,MCI组的年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I组较对照组Hcy值及IMT值明显增高(P0.05)。Hcy及IMT均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Hcy与IMT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Hcy、IMT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与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值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对Disposcope内窥镜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6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依据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分为三组(n=20):A组0.2μg/kg,B组0.3μg/kg与C组0.4μg/kg.结果显示插管后1min,A组呼吸频率(HR)、收缩压(SBP)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插管时,C组SBP<90mmHg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与B组(P<0.05);插管后1min~5min期间,A组SBP>140mmHg、HR>90次/分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与C组(P<0.05),而C组HR<60次/分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与B组(P<0.05).因此,0.3μg/kg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Disposcope内窥镜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29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检测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晨峰血压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非晨峰血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24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h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左室重量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能是晨峰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溶栓治疗后J波、校正Tp-e间期(Tp-ec)、碎裂QRS波(fQRS)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选择STEMI患者108例,成功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MAE组(29例)和非MAE(NMAE)组(79例),72例正常人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示MAE组J波阳性、fQRS阳性、Tp-ec≥100ms显著高于NMAE组(P<0.05);STEMI患者Tp-ec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经溶栓治疗后,Tp-ec1周和1个月时逐渐恢复,但Tp-ec仍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J波阳性(OR=3.612)、fQRS阳性(OR=2.905)、Tp-ec≥100ms(OR=3.226)(均P<0.05)与MAE的发生独立相关.以此认为J波、Tp-ec、fQRS和MAE正相关,对溶栓后MAE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对主要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潜在损害.1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QT离散度(QTcd).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而且晨峰组的睡-谷晨峰变异幅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的LVMI、CCA-IMT、ICA-IMT、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BMI、血脂谱、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晨高血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升高使得机体全天处于血压高负荷状态,更易使心肌重构肥厚和心电生理特征改变,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遏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高反应是降压达标和减缓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相关危险因素.选择德州市人民医院1999年~2009年163例SIP患者,首先对18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阳性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SI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史、感染、加拿大卒中量表(CNS)评分、高血糖、TG、纤维蛋白原、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10个变量与SIP发生显著相关(P<0.05);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血糖、感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6个因素是SIP发生的危险因素.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血糖、感染、高纤维蛋白原在SIP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分析保乳术和根治术的治疗成本和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从2002年1月~2005年6月湘雅医院乳腺科的乳腺癌资料库中,随机抽取64例I~II期乳腺癌分为保乳治疗组(A组,32例)和根治术组(B组,32例),并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全部药品费用分别平均为32 474.11±16 126.00元、35 107.30±19 352.71元,总费用平均为53 959.64±22 033.28元、53 382.10±24 042.87元.两组药品费和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556、0.92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A、B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25%、9.38%,两组无明显差异(P=0.64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组生存率分别为96.88%、93.7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566).保乳术患者对残乳的满意率为90.61%,认为保留了乳房后其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仍充满自信的分别占75%和87.5%;相反,根治术者仅占28.13%和40.6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由此得出结论,保乳术和根治/改良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差异,成本亦无明显区别,而保乳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相关因素。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453名,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MBG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分析,症状至PCI时间、血糖、Killip分级、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血栓负荷程度、病灶血管长度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症状至PCI时间(OR:1.20;95%CI:0.90~1.54)、血糖(OR:1.08;95%CI:1.03~1.39)、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OR:0.92;95%CI:0.79~1.07)、血栓负荷程度(OR:1.40;95%CI:0.96~1.87)、病灶血管长度(OR:1.18;95%CI:1.02~1.37)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XRCC4基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本研究选取了210例胃癌患者及25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时照者进行研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明确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基因型.XRCC4基因启动子-1394多态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XRCC4基因启动子-1394多态性的G等位基因频率.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R=2.35,95%CI=1.24~4.46,P=0.007);基因型频率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8):携带基因型TG的个体比TT的个体罹患胃癌的风险提高了2.46倍(95%CI=1.27-4.76).总之,XRCCA基因启动子-1394位点的G等位基因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特点及诊治方面的经验,以早期诊断、根治,改善预后。对确诊的原醛53例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男女比为1:1.65,30~49岁年龄段最多。50.9%高血压首发,15.1%低钾血症首发,并发高心痛9.4%,尿毒症1.9%,脑卒中13.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激素检查,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0者80.7%,ARR>400者占半数,血浆醛固酮(PAC)>140pg/ml者占84.6%。CT及MRI阳性率高。术后病理肾上腺皮质腺瘤占85%,结节性增生占15%(其中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占12.5%)。手术后血压及血钾均较前改善,非手术者口服安体舒通有效。原醛是可治性内分泌性高血压之一,建议高血压和/或低血钾者应常规检查RAA系统激素,并争取行影像学检查,以使原醛得到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应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对脑血管痉挛(CVS)。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158例,均采用神经介入术治疗,按照用药分为观察组79例(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79例(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COS)、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情况、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COS评分由(8.26±1.28)分增加至(13.51±1.21)分,对照组(8.42±1.09)分增加至(10.49±1.06)分,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分别为(101.91±32.42)cm/s、(50.72±20.65)cm/s;对照组分别为(100.12±33.61)cm/s、(50.40±20.54)cm/s;以上指标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83.25±15.84)cm/s、(39.59±11.12)cm/s;对照组分别为(90.83±17.58)cm/s、(46.37±13.52)cm/s;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13%、8.86%,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总有效77例(97.45%),无效2例(2.53%);对照组总有效70例(88.61%),无效9例(11.39%),P0.05。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应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对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较佳,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COS程度,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