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征,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选取4组青少年患者家庭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同时对4组家庭观察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有关的家庭功能信息,进行编码和主题分析。发现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呈现出家庭关系联结疏离-缠结化,家庭互动情境矛盾化,家庭预后被动性的特点。表明家庭功能影响着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历程,疾病反过来影响着家庭功能,在临床实践中需对患者的家庭功能状态进行干预,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选取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境障碍患者和普通青少年进行测评,探索三组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差异。结果发现,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家庭与心境障碍家庭在家庭功能的过程和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适应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庭与普通青少年家庭在家庭功能的过程和结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家庭极端型的比例高,普通青少年家庭平衡型的比例高。表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家庭处于功能失调的状态,但两者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探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过程和结果的特点,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101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01例普通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两组家庭在家庭功能过程发展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庭功能结果方面及家庭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功能过程发展中的角色、情感反应、问题解决负向预测家庭功能结果的亲密度(P0.05),问题解决和总功能维度负向预测适应性(P0.05)。表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功能的过程和结果上失调,且家庭功能的过程与结果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诸多研究得到了非常一致的结论,即以家庭情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功能系统与青少年犯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犯罪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以改善家庭功能为基础的干预项目,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该文综述了中西方近20年有关家庭功能的定义、理论、影响因素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进展。有关家庭功能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家庭发展结果为取向和以家庭发展过程为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关系、发展阶段、生活事件等对家庭功能的影响,并发现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最后分析了已有家庭功能理论及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指出了未来家庭功能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92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和冒险行为两两之间相关显著;(2)自我控制能力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能力和不良同伴交往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冒险行为这一路径实现。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家庭、同伴和个体自身因素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北京市三所中学620名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的方式,先后两次(间隔为九个月)让被试报告其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以探讨青少年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均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任务完成、沟通和卷入方面存在变化,均为后测功能不如前测功能;而危害健康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2)家庭功能的每个方面均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即家庭功能发挥越好,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也相应越少。(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更大程度上是家庭功能影响着少年的问题行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中的卷入维度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希望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其认同整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既对认同整合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希望对认同整合产生间接影响;(3)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持守调节了家庭功能与认同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是建立在人际心理理论基础之上,具有循证医学理论依据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将原本应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治疗理论和程序经过修正后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实践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团体治疗目标明确,实施领城广泛,具有校为明显的疗效和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该疗法仍然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突破和实务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对疏离感预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家庭功能健康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其疏离感较高;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关系的调节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高水平的同伴接纳可以调节不健康的家庭功能对男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而在女青少年中,这种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探讨意象对话技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1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3组,意象组:单纯意象对话技术治疗;药物组: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帕罗西汀辅助认知治疗.患者随访1年,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意象对话技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帕罗西汀联合认知疗法疗效相当,比单用帕罗西汀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反应风格理论,本研究探索反应风格在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使用孤独感量表、儿童反应风格量表以及儿童抑郁量表对 795 名 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孤独感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2)青少年孤独感能通过反刍、问题解决间接预测抑郁症状。(3)反应风格整体(比率分数)中介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反应风格能够解释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1060名五至八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家庭功能如何通过同伴接纳的中介作用影响亲社会行为,同时探讨了留守状况在该中介模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同伴接纳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及亲社会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留守状况调节了家庭功能通过同伴接纳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后半段路径。具体而言,与曾/现留守青少年相比,非留守青少年的家庭功能通过同伴接纳对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反应风格理论,本研究探索反应风格在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使用孤独感量表、儿童反应风格量表以及儿童抑郁量表对 795 名 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孤独感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2)青少年孤独感能通过反刍、问题解决间接预测抑郁症状。(3)反应风格整体(比率分数)中介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反应风格能够解释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抑郁症变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医学社会学角度探讨我国传统的社会规范与医学观念对抑郁症病患心理的影响,以及社会心理支持与家庭关怀的调节作用,探查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本土文化根源,丰富我国抑郁症研究的医学社会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从医学社会学角度探讨我国传统的社会规范与医学观念对抑郁症病患心理的影响,以及社会心理支持与家庭关怀的调节作用,探查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本土文化根源,丰富我国抑郁症研究的医学社会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探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感知差异,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对患者与父母亲进行调查。发现在家庭功能过程发展的感知上,父子在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总功能方面差异明显(P0.05);母子在沟通方面差异明显(P0.05);父母在问题解决方面差异明显(P0.05)。在家庭功能的结果方面,父子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差异明显(P0.05),母子在亲密度方面差异明显(P0.05),父母在适应性方面差异明显(P0.05)。表明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过程和结果的感知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晓乐  王东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763-177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抑郁模型动物或抑郁症病人下丘脑异常的大量证据, 诸如下丘脑体积及神经元数目的改变,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改变, 下丘脑相关激素、受体及其基因、神经肽的改变, 下丘脑与其他脑区功能联系的改变等等。然而, 下丘脑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所获证据多来自动物实验、或临床间接指标(如病人外周血激素水平等), 或病人脑组织尸检, 缺乏来自病人活体下丘脑异常的直接证据。今后的研究可考虑运用影像学的手段更直接地探索抑郁症患者活体下丘脑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 以期发现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可靠性指标, 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提供依据, 为揭示抑郁症病理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的频频出现亟需学界对其现状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科学范畴的调查研究。运用医学社会学知识,通过观察及访谈的质性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发现对抑郁症来说,就其社会性本质而言,抑郁症作为污名化的结果,是一种符号暴力;就其表征而言,抑郁症患者的病人角色和病人身份十分复杂,这体现在病因多源性和治愈不易性两个方面;就其网络化应对而言,虚拟社区中的患际关系之于抑郁症康复的功能有利有弊,需要加以辩证认知。这些事实决定了对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怀与努力。  相似文献   

20.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探索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两者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大小和机制为目的,采用Skinner等人编制的家庭评价量表(FAM,测量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Olson编制的家庭适应性、亲密度量表(FACESⅢ,测量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2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施测,通过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2)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各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3)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比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预测作用更大;(4)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是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