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Dornier公司发明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医疗治疗设备,主要由冲击波发射源、B超、X线影像诊断定位系统组成。ESWL与CT、MR被称为20世纪医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三大技术革命。冲击波的原理归纳如下:放电装置在水中高压放电,高压电经反射装置高度聚焦在第二焦点上,形成几百乃至上千万大气压的冲击波力致体内结石粉碎,而人体的器官及相邻组织仅不至于有明显损伤。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由于冲击波的声学特性、光学特性、能量特性、应力作用以及空化效应,冲击波已被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比如:泌尿系统结石、阴茎硬结症、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肝胆胰胃等消化系统结石,骨肌系统损伤、劳损、感染、腱鞘疾病,颈、肩、腰、腿、股骨头坏死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此外,冲击波有望在21世纪应用于心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胆、胰系统结石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中青年十分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规范相继出台,有利于规范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建立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规范,本文探讨中外对前列腺炎的诊治方案,特别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中青年十分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规范相继出台,有利于规范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建立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规范,本文探讨中外对前列腺炎的诊治方案,特别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以排尿异常及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综合征.其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还不十分清楚.最新研究表明,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似,并与体液免疫有关,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本文就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组织相关免疫学改变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探讨Ⅲ A型慢性前列腺炎与男性不育症关系。测定了150例Ⅲ 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对照组的精液质量,精液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Zn水平及前列腺按摩液、精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患者与对照组的精液量、液化时间和精子活动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PSA含量、PAP含量和Zn含量均显著低于CP可育组与对照组(P0.01)。患者前列腺按摩液和精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Ⅲ A型慢性前列腺炎可导致男性精液参数变化,引起前列腺液的特征性分泌物水平改变,影响相关炎症递质分泌,与男性不育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累及青壮年患者,属于慢性进展致残性疾病。因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研究发现早期发现、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有可能避免股骨头病变进展、塌陷,从而保留自身关节形态与功能。目前对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而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源于一种高能机械波,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并被证实有助于缺血性疾病治疗。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基本机制,国内外学者利用ESWT的生物力学效应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ESWT具有非侵入性、刺激强度可调、副作用少等优势,并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对ESW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疗法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病,因常规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我们的调查显示,多数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成为其求诊和持续接受治疗的障碍。本研究发现对这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病,因常规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我们的调查显示,多数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成为其求诊和持续接受治疗的障碍.本研究发现对这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头痛等疼痛症患者大部分伴有情感障碍,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在采用玻璃酸酶做皮下压痛点区注射的方法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颈肩痛综合征等症的过程中,病人的情感障碍与疼痛症状一同消除,疗效显著。该治疗反应提示了一些有关情感障碍的中介机制的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仍存在不少缺陷。当前须不断提高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改进和细化分类方法,并重视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入路,对两组共41例患者分别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行TLIF手术,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区域疼痛、腰腿痛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入路组。因此,经肌间隙入路行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创伤造成的多裂肌退变和术后慢性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入路,对两组共41例患者分别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行TLIF手术,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区域疼痛、腰腿痛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入路组.因此,经肌间隙入路行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创伤造成的多裂肌退变和术后慢性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已经经历了近200年,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存在很多疑惑和争议。慢性前列腺炎不能单纯视为躯体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与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和医疗实践有机结合,将促进泌尿外科医师和患者对慢性前列腺炎疾病更深刻认识,这不仅为提高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指标和工具,也为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法,为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西地那非研制成功20余年,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isorder,ED)。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西地那非可以明显降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西地那非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西地那非的研究历程给人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已经经历了近200年,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存在很多疑惑和争议.慢性前列腺炎不能单纯视为躯体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与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和医疗实践有机结合,将促进泌尿外科医师和患者对慢性前列腺炎疾病更深刻认识,这不仅为提高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指标和工具,也为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法,为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巨兴达  宋伟  徐婧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2):2141-2152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具有遗传基础的儿童发展障碍疾病。近些年, 研究者们从分子病理学层面发现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异常与孤独症患者认知和行为异常存在相关性。尸检研究、临床案例、动物模型研究均发现毒蕈碱型(M型)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和孤独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小鼠为模型的行为学研究中, 编码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Ⅲ亚型的CHRM3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出现认知障碍、刻板行为等孤独症样表现。深入了解CHRM3基因的功能将能够帮助研究者进一步解释孤独症的相关行为特征, 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致女性假两性畸形的临床诊断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CAH致女性假两性畸形患儿病例资料,就诊年龄1岁3个月~14岁,平均7岁2个月。均经醋酸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后,根据患者原发病、年龄、社会性别及家长意愿进行性别选择及外科手术治疗,评估其长期治疗效果。67例患儿最终矫治为女性62例,矫治为男性者5例,随访2年~15年,62例矫治为女性者5例失访、3例停用糖皮质激素再次出现不同程度阴蒂肥大,余生长发育良好。5例矫治为男性者2例其身高较同龄人偏矮,余3例进入青春期后加用雄激素后有胡须生长、声音低沉,阴茎牵拉长4cm,但不能勃起。CAH致女性假两性畸形并非罕见疾病,内分泌治疗结合外科矫正手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矫治为男性需慎重。  相似文献   

18.
慢性前列腺炎认识和治疗的困惑与提高疗效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高、疗效差的困惑,全面系统地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基础和临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其规范化诊治程序和提高临床疗效的策略。对提高治疗决策因素结合方法论进行探讨,引导医生从减少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的角度,探索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决策实施率,促进和谐的现代医患关系形成,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慢性肝病男性患者性腺功能的变化及与肝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62例慢性肝病男性患者的性腺激素水平,慢性肝病患者根据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依据Child-Pugh标准分为A、B、C级,比较各组患者的性腺激素水平。研究发现42%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特别是存在肝硬化的患者更为明显。此外在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分级B级和C级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A级患者,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A级患者。无性腺功能减退的慢性肝病患者其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如AST、ALT等显著好于存在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提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性腺功能的异常,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对评价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和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肠促胰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现有治疗手段保护β细胞功能作用有限。最新的研究发现,肠促胰素不仅能够改善口细胞功能,而且能够避免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回顾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对2型糖尿病口细胞功能、传统治疗及肠促胰素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及延缓疾病进展作用进行了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