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医疗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给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风险和挑战。从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责任认定、隐私权保护和医生主体性地位四个方面探讨了医疗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风险。提出要实现医疗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采取重构责任伦理,强化特殊监管;加强隐私和数据保护,保障公众安全;坚定医生主体地位,优化诊疗质量等应对策略,以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本研究调查了四川大学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的“伦理修养”(“保密与尊重”和“知情同意”)和“医师责任”两方面的认知,并将其与患者认知进行比较。笔者分析了医学生和患者认知差异,并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未能发自内心地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最重视的仍然是临床技能的提高。研究提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增强感染力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对医学生教育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85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医生职业价值"、"医生职业的忠诚度"、"医师精神培育方式"三个方面的认知情况,发现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有待提高、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仍需不断提高、医学生比较认可学校的医师职业精神培育方式。最后,在培育医学职业精神视角下,提出坚定医学生人文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医学生职业理念、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三个路径,从而提高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哥伦比亚大学医学职业研究所(IMAP)和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主办、上海医学伦理学会协办的“中美医师职业精神高层研讨会”,于2006年11月3日至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及国内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前,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学者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学研究室及相关学校的学者先后在我国的北京、西安、济南、上海就医学的职业精神的情况进行了考察,为这次会议作了必要的准备。提交此次会议的30多篇论文,分别从医学职业精神的涵义、医患关系和谐化、利益冲突、行业管理和自律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的发言一致认为,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医师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忠诚,它是医师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医师的职业精神要求医师至始至终都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5.
医师职业精神的教育和评价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各国制定了一系列医师职业精神的评价方法。介绍了墨尔本大学使用情境判断测试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评价方法,通过设计临床实践中具体的伦理困境,评价医学生有效沟通、关注病人、团队的有效合作、压力管理和对职业精神的承诺五方面的能力,并采用Angoff标准设置法进行评价标准的制定。结果显示,情境判断测试对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地评价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传统的医师职业精神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以新疆某医院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对医师队伍职业道德行为及职业精神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院大部分医师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身份的患者;当个人私事与处理患者二者发生冲突时,部分医师对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持保留态度;此外,医师以病情轻重收治患者现象在该院比较普遍。在此背景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途径亟待重建,一方面是尽量减轻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和职业精神退化;另一方面是探索新形势下医师职业精神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7.
医师裁量权与患者决定权处理不当易导致医患纠纷.从医师裁量权与患者决定权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医师裁量权与患者自主决定权的冲突原因及表现.从法律制度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医师职业伦理的养成和医疗技术的提高等方面,提出了协调医师裁量权与患者自主权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务员职业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职业伦理规范总和的公务员职业伦理精神为公务员“依法、廉洁、高效、公正”行政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在经济转型、文化冲突、矛盾突显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政生态环境下,公务员职业伦理精神面临制度伦理价值沦丧、制度困境、制度界定模糊、制度伪适应症等制度化缺失问题,我们要从“职业化”、“法制化”、“政治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等五方面提出公务员职业伦理精制度化建构方略。  相似文献   

9.
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尊重患者自主和坚持社会公平,是医师专业精神的基本原则,而努力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坚守诚信、保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等,则是医师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医师的这种专业精神,是医师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和职业规范,是医学宗旨与目的在医师心灵中的凝结.医师专业精神对公众、对每位患者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只有当医师具有此种专业素养时,患者才能获得最佳治疗.位可信任的医生守卫患者的利益,是患者的最佳福音,是患者利益最重要的保障,是任何法律、法规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第二次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商定,为了促进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深入,推动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启动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并制定了“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大样本的人群调查,即医师和患者两个人群的问卷调查;中美两国职业精神的历史比较;职业精神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医患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麻醉医师是现代医疗行业中风险最高的职业之一。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患纠纷案例逐年增加,其中麻醉导致的纠纷占有较大比重。临床麻醉中的医患冲突不仅涉及医患的心理层面,同时与伦理、法律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在现代临床决策思维中,仅遵循技术的规范和科学的证据仍是远远不够的。麻醉医师务必要认识医患冲突的多重属性,强化医生的职业精神和法律意识。不仅需要提高麻醉技术,更要不断扩展临床决策思维,协调伦理与法律困境,缩小文化差异,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互联网对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对患者、医生和医患关系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相较于医生,互联网对患者的影响更大,信息赋权带来了角色改变,给医生带来了挑战,并对现有的医患关系产生影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医患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阿拉伯国家和马来西亚等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医师职业精神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本土化过程中对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发展。并从亚洲国家与西方医疗体制的差异、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对医师职业精神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以及医学生教育培养和评价体系设计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亚洲各国与欧美国家医师职业精神发展水平和认知差异的原因,为亚洲各国提升和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医师职业精神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互联网对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对患者、医生和医患关系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时称,相较于医生,互联网对患者的影响更大,信息赋权带来了角色改变,给医生带来了挑战,并对现有的医患关系产生影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医患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5.
会议消息     
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课题开始启动2007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第二次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商定,为了促进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深入,推动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启动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并制定了“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大样本的人群调查,即医师和患者两个人群的问卷调查;中美两国职业精神的历史比较;职业精神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医患利益冲突;医师职业的潜规则深探;职业精神教育课程的对比评审等。目前大样本的试调查已初步完成。丛亚丽和杜治政两教授向会议汇报了“38名外科医生的问卷调查”和“16位病人访谈的初步…  相似文献   

16.
一个具有良好医师专业精神的医生,实际上也应当是患者心目中的理想医生.为了了解医生对自身专业精神素质的要求与患者对医师的期盼是否一致,医生的努力是否是患者所希望得到的,本调查在问卷中,以"您心目中的理想医生"为题,设计了6个问题19个选项,在此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三方远程医疗模式的理性思考,阐述了不同主体视角下第三方远程医疗模式面临的伦理困境:患者面临知情权与诊疗需求的冲突,隐私权保护等伦理问题;第三方远程平台视角下,面临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求诊端医生面临患者的质疑,患者生命健康与自身利益保护的伦理困境;远程端医生面临推卸责任以及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冲突的伦理问题。进而提出加强规划和宣传,明晰权利义务;规范平台准入和医疗责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解决医疗伦理问题的常设机构,健全医疗伦理监察制度等建议,以期推动远程医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精神科医师特殊干涉权,因精神科领域医疗活动的行为、对象及医师权利具有特殊性,同时符合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这也是医师自主权的合理运用,因此具有合理性.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干涉权由于经常被扩张化而侵犯了患者的利益.由此提出干涉权必须坚持人道主义精神的、坚持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以及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试析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伦理和法律都认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享有医疗保健权、自主选择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因病免除一定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权利、医疗监督权等权利。1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经对知情同意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执业医师法》规定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 ,但应当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母婴保健法》中对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终止妊娠手术等方面提出了应经本人同意 ,并签署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20.
吕慧云  李侠 《哲学分析》2023,(1):50-60+197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数字治疗可以破解传统医疗面临的诸多困境,如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治疗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延展、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的建立等,这些优点在数字治疗技术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治疗技术也可能引发新的伦理困境,如隐私问题、数字技术的可靠性问题,以及伦理约束问题。因此,提出数字治疗中的分布式伦理架构是很有必要的,将具体责任与各类主体直接挂钩,从数字技术的生产者、运营商、监管者、医生、消费者到公众都分摊一部分责任,力求实现对数字治疗技术的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与伦理规训。这些有益的尝试能够为我国数字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其最终目标是使数字治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上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