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认知状况,对南宁市4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调查显示,39.7%的调查对象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不了解;58.7%的调查对象认为第三方调解只可以解决小部分纠纷;35.2%的调查对象最看重第三方调解的中立性;48.7%的医务人员希望能节省费用;47.4%的患者希望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45.2%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责任保险的重要性不大。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立法与监督、培养有资质的调解员以及建立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影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信力的主体性因素及提高其公信力的措施。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对第三方调解进行了研究。影响第三方调解公信力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调解主体的调解能力与调解形象。要提高调解能力,需招聘既懂法又懂医的调解员以提高调解员的专业能力,促进调解员工作专职化,以案件为主体组织团队相互配合完成调解工作,学习调解需要的法学与医学知识,建立调解医学专家库与法学专家库。提升第三方调解形象,需保障第三方调解的中立性,实施免费调解,医调委、医疗机构与媒体多渠道宣传第三方调解以提高知晓度,调解承诺合理并兑现。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探讨患者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影响到医生的沟通方式与患者的沟通偏好,从而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实现医患沟通"零距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2所三甲公立医院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医生语言沟通行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与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及权利维护行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建议医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沟通方式与技巧的运用,尊重患者自主权利,增强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能力,同时利用医务社会工作者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共建平等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医生位于医疗活动的第一线,直接与患者接触,其职业形象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医生的职业形象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医患关系.医患纠纷发生时,除传统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外,"医调委"的第三方介入调解模式也取得一定成效.缓和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并不只是医方的责任,需要国家、医院和医生、患者三方共同努力,而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已经在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推行。通过对北京与天津地区某些医院和患者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处理了大量医疗纠纷,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医患关系。但是,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也存在着关于调解制度公正性的质疑,以及医患关系未能完全修复的问题。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医疗纠纷鉴调制度增加调解的公正性,以及将叙事医学理论应用于医疗纠纷调解以加强该制度修复医患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惩罚既是社会规范在群体得以维系的基石, 也是个体维护社会规范的体现。当前关注社会规范的神经研究大多基于第二方惩罚的独裁者或最后通牒实验框架, 缺乏对第三方维护社会规范过程中相关脑区活动的探索, 对这一过程的内在神经机制也不清楚。本文基于第三方惩罚的独裁者博弈框架, 对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域(DLPFC)进行不同极性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同时依据第三方是否需要为其惩罚付出成本设计了零成本和有成本两个实验任务。结果发现, 第三方在零成本任务的情绪反应和惩罚显著受到tDCS设置的影响, 且阴极刺激显著提升了第三方的惩罚值, 这表明情绪机制对第三方惩罚有着重要影响。另外, 第三方在零成本和有成本任务中的惩罚差异在不同tDCS设置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第三方惩罚还受到自利机制影响的观点相符。本文率先为右侧DLPFC活动影响第三方惩罚提供了神经层面的证据, 且支持了第三方对社会规范的遵从与其负性情绪反应和自利加工密切相关的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7.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广州地区医疗机构145例肾移植受者.结果显示肾移植受者社会支持与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重返工作或学习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影响较大.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优化并鼓励其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8.
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不同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癌症部位、患病时间不同的癌症生存者148名,采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30)进行测量。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RF、EF、SL和FI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女患者在SF、AP和QOL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PF、RF、FA、NV和AP有统计学差异。患病时间与总体生活质量(QOL)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癌症患者之间SF、DY、AP得分有统计学差异。有无复发或转移、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以及目前是否正在进行化疗均会对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结论: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提示医务人员应根据癌症生存者不同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和护理,在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法治观念的加强使得人们在医疗纠纷解决过程中多念及依法维权,但根据裁判文书及大连某三甲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实际解决医疗纠纷的过程中,法律手段所占比重并不大,这也提醒我们需要给予与法律手段相对的伦理手段更多关注。在实践中,伦理手段存在患方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存在主观偏见、医方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存在利益驱使、医疗纠纷调解人员忽视对患者沟通与安慰、赔偿标准上忽视了道义上的公平公正、司法鉴定中没有考虑医生的医者仁心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意识到重伦理祛唯法律论是医疗纠纷解决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要求的赔偿数额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难以使众多的医疗纠纷得到妥善处理,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双方常常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时使患者及家属蒙受极大的身心痛苦,医院和医务人员在经济上、名誉上遭受巨大的损失.口腔医疗纠纷相对其他的医疗纠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就其防范措施作简述.下文中的"医方"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方"是指患者或患者的家属.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癌症部位、患病时间不同的癌症生存者148名,采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30)进行测量.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RF、EF、SL和FI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女患者在SF、AP和QOL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PF、RF、FA、NV和AP有统计学差异.患病时间与总体生活质量(QOL)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癌症患者之间SF、DY、AP得分有统计学差异.有无复发或转移、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以及目前是否正在进行化疗均会对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结论: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提示医务人员应根据癌症生存者不同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和护理,在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干预是维持和发展社会规范的关键力量,对整个人类群体具有进化意义。补偿和惩罚是第三方干预的两种主要形式,二者均是维护社会规范的重要力量,具有恢复得失平衡以及促进规范遵从的积极作用。研究者广泛认可威慑效应是第三方惩罚促进规范遵从的主要作用机制,然而也有许多研究结果与该假说相悖。除威慑作用外,第三方干预行为作为高代价信号,也具有澄清社会规范、改变人们规范知觉的作用,这暗示着信号效应可能也是第三方干预促进规范遵从的重要作用机制。探究第三方惩罚促进规范遵从的边界条件、检验第三方补偿等非破坏性措施在维护社会规范方面的有效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168例诊疗效果不佳、住院时间超长、发生手术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特殊病人实施追踪管理,分析发现我院近三年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下降,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二次手术或严重术后并发症、疑难危重并治疗效果不佳及住院日超30天病人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对象主要集中在疑难危重并治疗效果不佳、二次手术或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日超过30天,最多的是外科、ICU及内科特殊病人;追踪方法包括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医务部参与医患沟通及调阅病历。实施特殊病人持续追踪管理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东莞市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认知评价,分析医患双方认知评价存在的差异,为完善该机制提出有益的建议。利用自行设计并咨询专家后修正的问卷,对东莞市内20家医院的医患双方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意愿、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知晓情况、对医调委的认知及评价存在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多途径提高公众知晓度,确保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相对独立性,加强与医疗机构的互动,强化医疗纠纷预防。  相似文献   

15.
诉讼和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两种基本方式,两者之间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第一种类型是把调解视为外在于诉讼并成其为补充的ADR类型;第二种类型是把调解视为诉讼基本纲领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第三种类型是把调解置于诉讼过程中的诉讼调解制度。不同的类型有其不同的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患者在门诊就诊时中断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就诊时发生中断的心理反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大连市某综合性医院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患者门诊中断发生率为40.44%,不同科室的中断发生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发生中断的心理态度反应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对中断的不满率高达77.31%,患者不满情绪随中断时间延长而加重。医院及医护人员应当重视门诊就诊中断问题,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在医疗纠纷中,患方通常带有极大的负面情绪,故对患方情绪的倾听和接纳尤为重要。在促进式调解模式的基础上,抓住调解与法院判决的不同之处,按照不评价、不做判断、全盘接纳的中立性要求,从行为规范、话语格式到规避事项等方面,构建了规范化的倾听模式,包括将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汇过滤掉,当事者双方都要面对调解员发言,在回应时将消极的话语转换成积极、正面的话语等技能。促进式倾听技能,不是言语化的指南式的技巧,而是通过不断演练,在调解中自然地流露出的身体记忆。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医患沟通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技术沟通是指基础性的沟通内容及方式方法,用"心"沟通是指带着热忱、设身处地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沟通,"忘记"沟通是指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沟通,才能达到高水平的沟通.  相似文献   

19.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施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29例患者,其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针对术后患者的乳房整形效果进行剖析,同时对肿瘤复发率进行随访。29例患者均成功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乳房整形效果优良满意度为75.9%(22/29)。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与乳头距离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复发或再次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联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其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较高,此术式安全有效,在限定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历算卦     
我说经历算卦,是曾经有算命先生给我算过,也见过周围的亲友、熟人算过卦。现在举出几个例子给读者作谈资笑料。我县有一个农民,是从省外迁回来的,迁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