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前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保证肿瘤学安全性的前提下,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不断突破原有的桎梏,在最初的标准保乳手术基础上发展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保乳性乳房全切手术则进一步拓展了原有保乳术的外延。即便不具备保乳手术条件或对保乳手术存有顾虑而需行乳房全切术的患者,乳房重建手术为其点燃了新的希望。现代医学模式的形成完善了医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医疗目的要与患者需求相契合,治疗疾病要与生命质量相结合。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递嬗正是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患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医者为满足病患治疗疾病和追求生命质量双重需求谋福祉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2.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施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29例患者,其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针对术后患者的乳房整形效果进行剖析,同时对肿瘤复发率进行随访。29例患者均成功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乳房整形效果优良满意度为75.9%(22/29)。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与乳头距离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复发或再次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联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其术后乳房整形效果满意度较高,此术式安全有效,在限定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测评,并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应对方式趋向于采取屈服方式,生活质量处于较高水平,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指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4 609例,老年乳腺癌(≥65岁)共795例。按年龄65岁~70岁及≥70岁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65岁~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分别554例(12.01%)及241例(5.60%),初诊Ⅳ期患者及骨转移者≥70岁组均高于65岁~70岁组。两组患者肿瘤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中Ⅰ级和Ⅱ级者均较高。65岁~70岁组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高于≥70岁组患者(χ~2=4.792,P=0.029),局部切除术以及放弃手术治疗患者均低于≥70岁组。而在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以及乳房切除+低位淋巴结摘除术方案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乳腺癌患者自查意识差,但其恶性程度低,由于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调查260例乳腺癌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现状均不理想,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间有密切关系,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来增强其自我管理行为,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关注治愈率同时,人们越来越关心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本文对保乳术及根治术后5年患者进行心理调查.保乳组患者术后心理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根治组.保乳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影响因素主要为术后美容效果,而根治组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与年龄、职业、家庭收入相关.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5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所以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符合保乳原则的前提下,保乳手术是一种既安全又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方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保乳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术式。保乳手术的操作规范主要有美国术式和欧洲术式,其中美国术式更加适合于中国患者。保乳手术要求切缘阴性,笔者所在乳腺肿瘤中心经过临床实践经验所提出的"改良腔周边缘评估法"已被证明是安全且高效的,适合中国的国情,值得推广。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进展很快,近期对保乳术的阴性边缘达成了共识。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ASBS)提出的残腔环切法可以明显降低保乳术后再手术率。对于手术造成外观不满意的患者可以行乳腺整形保乳术。中国的保乳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多学科治疗(MDT)和乳腺专科建设可以提高保乳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8.
保乳手术是乳腺外科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基于对乳腺癌生物学的全新认识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与乳房全切术相同。在精准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下,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生命质量和人文关怀。本文结合笔者团队的保乳经验,对保乳治疗的发展及临床问题做一扼要梳理。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反刍这一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在体象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体象量表(BI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SS)和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对150名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乳腺癌患者的体象可以正向预测PTSD和PTG;(2)乳腺癌患者的反刍在体象和PTSD的闯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中起中介作用,在体象与PTG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体象既可以正向预测乳腺癌患者的PTSD和PTG,也可以通过反刍的中介作用影响PTSD。  相似文献   

10.
隆乳术不仅可以重塑女性的形体美,而且可以增强女性的自信心,在当前具有广阔的市场。纵观隆乳术的发展演变史,从最初的注射隆乳术到自体组织隆乳术,再到当前的假体隆乳术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各种隆乳方式各具特色,其间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针对隆乳术安全性的改进推动了隆乳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隆乳方式和理想的隆乳材料成为当前隆乳术发展的关键和整形外科医师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当前表型是指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乳腺癌组织的受体分子表达情况.对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可直接作为乳腺癌当前表型使用;对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转移灶、循环肿瘤细胞结合原发灶的免疫组织或细胞化学结果可用于综合判断乳腺癌当前表型.乳腺癌当前表型的检测及应用为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动态的循证医学依据,及时掌握和捕获乳腺癌细胞的表型变化,并对治疗方案作出相应调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乳腺癌当前表型这一概念引入临床,保证了临床医师治疗乳腺癌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梳理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脉络,以呈现其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年~2016年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的国家(地区)和关键词。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现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来揭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方面干预的作用效果,并对效果进行评价。中国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今后可以结合"基因检测"、"运动干预"等方向对乳腺癌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鉴于对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认识,为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目前乳腺癌治疗中保乳手术日益受到重视.而为了阻断高危险性的乳腺向乳腺癌发展,预防性乳房切除术也正在被患者接受.保留乳腺与预防性切除乳腺的医学实践反映了目前人们对乳腺癌的深层认识,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修复下颌骨髁突缺损、重建接近生理形态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为目标,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观察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总结出异质性人工髁突修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适应证、术后并发症、手术后长期观察,并与自体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和异质性全关节置换重建颞下颌关节分别进行了对比,由此提供异质性人工髁突修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相关临床决策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实践中,交叉韧带的断裂损伤很常见,有效的重建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韧带移植物的选择不仅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广泛用于韧带重建。本文就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的优缺点、适应证、组织学转归、移植后的强度、本体感觉的恢复以及特殊人群移植物的选择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对比,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韧带移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认识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疾病 ,也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 2 0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在我国大城市女性中的发病率已占据第 1、2位[1] 。随着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早期乳腺癌的普查 ,使相当一部分乳腺癌得以早期发现。外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195 4年Mcstakalio采用单纯肿瘤切除加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 ,其 10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别。近年来保留乳房的保守手术和根治性放疗的综合疗法已成为欧美各国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国内此种治疗模式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浸润性导管乳腺癌(IDC)与浸润性小叶乳腺癌(ILC)的鉴别诊断与预后评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的350例IDC患者和40例ILC患者,分为两组,均进行了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并进行24个月的随访。结果IDC组的钼靶X线和超声检出率均高于ILC组(P0.05);两组肿瘤位置、多中心多灶性、同时性双乳癌发生率和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率都具有差异,IDC的两年内存活率明显高于ILC(P0.05)。ILC的预后更差,病理学检查对乳腺癌分型可以使组织分型更准确,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要注意ILC患者的保乳手术后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亦日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至今,许多通科医生的医学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只有医学模式的彻底改变,才能真正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介绍生活质量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医学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分析局部随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的临床效果。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23例头皮随意皮瓣修复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结果显示,本组23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00%,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小面积皮瓣边缘发黑结痂,经过多次换药后二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皮下小面积积液囊肿,经积极抽取积液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中,皮瓣部分毛发生长正常,切口无瘢痕增生,且皮损无复发。局部随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是直径在6cm以内的头皮缺损的常用方法,且具有外形美观,皮损切除和创面修复一次完成,皮损无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EORTCQLQ-30核心量表调查初治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运用自身对比的队列研究方式,调查了42名乳腺癌化疗患者。结果显示化疗带来的生存质量的下降是显著但短暂的;某些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值得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一些调查项目的修改,可以使EORTC QLQ-30量表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国情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