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罪犯心理矫治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监狱制度同国际司法行刑制度接轨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如何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推行这一工作很有必要.罪犯心理矫治法就是采取心理测验和咨询的原理与技术,促进罪犯的思想改造和心理健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罪犯自杀案件的发生不仅严重破坏监狱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还会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给监狱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工作实践中看来,近年来受社会发展、罪犯构成成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罪犯自杀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对监管安全造成强烈的冲击,为了有效实施罪犯心理危机干预,减少罪犯因为情绪失控引发自杀等极端行为,确保监管安全,如何有效进行罪犯自杀心理危机干预显得重要而迫切。循证矫正理念是在教育改造罪犯工作中得到引进的,是指矫正工作者在矫正罪犯时,针对罪犯的具体问题,寻找并按照现有的最佳证据(方法、措施等),结合罪犯的特点和意愿来实施矫正活动的总称1,它为创新罪犯自杀危机干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就循证矫正理论指导下如何开展罪犯自杀危机干预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心理矫治方法在中国监狱得到了普遍应用。这是因为,导致犯罪的心理原因较突出,罪犯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需要开展心理矫治,以提高改造质量。心理矫治通过运用心理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在心理评估的基础上,善用罪犯寻求改变的心理,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帮助其调节不良情绪,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改善或消除异常心理,达到完善其人格(个性)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4.
监狱是一个关押形形色色罪犯的独特世界。这里既是惩罚犯罪的行刑之地,又是罪犯改造的教育熔炉。对罪犯的改造,是一件非常复杂、艰难的事情。对于今天监狱关押的不同类型的罪犯来说,监狱干警以及社会帮教志愿者如果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掘其身上美好的一面,向其通过包括朗读这样的渠道不断传递美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是会有所好转的。监狱干警以及社会帮教志愿者通过朗读对罪犯的改造或传递美好绝不仅仅关系到罪犯自身,还关系到罪犯背后的千万个家庭,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我国监狱罪犯改造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汉传佛教作为已被古今实践充分证明其有效性的“老办法”和“新力量”,应尝试利用我国监狱现有的罪犯改造模式和平台,以公益慈善活动的形式,参与到重刑犯的教育和改造工作中去.本文对开展这项试点工作的合法性、需求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成人罪犯的社区矫正,因此探索更加适合青少年犯罪群体改造和发展的理论十分必要。以色列心理学家鲁文·弗斯坦提出的中介经验理论涵盖了中介经验的概念、特征、缺失的因素和传递渠道,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它也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可行性、犯罪原因和矫正方法上均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素珍  朱久伟  樊琪  梅玮 《心理科学》2006,29(6):1452-1455
以探讨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为目的,以康健街道社区服刑人员为范围,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在总体上虽基本属于正常人群在其人格特征仍与罪犯人群所特有的特点具有少量共性;其心理健康也普遍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证明了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联系,其结果可以在今后的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中加以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71名不同刑期男性罪犯人格问卷和改造表现问卷调查,以探讨不同刑期男性罪犯的人格与改造表现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分数高的罪犯改造表现成绩优于人格分数低的罪犯。(2)中长刑期罪犯人格与改造表现呈显著的正相关,中刑罪犯的恃强性和自律性,长刑罪犯的怀疑性和乐群性对其改造表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高乐群性对罪犯获得年度奖励具正向的预测作用。提示应根据不同罪犯群体的人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达到更好地改造好罪犯的目的,为针对不同刑期罪犯开展循证矫正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洪吉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3):23-27,82
我国罪犯心理矫正改革20多年,从医疗模式的“心理诊所”阶段,走到非医疗模式的“电话咨询”和“情感宣导”阶段,走到心理辅导模式的“发展训练”阶段,才看清改革的实质是提高改造人主体的心理策略水平,关键是完善监狱民警人格,归宿是民警提高了心理素质的“全员训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起步晚、发展快,面临着保障不足、规范缺乏、管理困难等问题,在新刑诉法正式施行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法治建设,健全保障制度,完善监管手段与措施,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的社区矫正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应用心理思想十分丰富.本文首先介绍了古代应用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分支,即教育心理思想、社会心理思想、司法心理思想、文艺心理思想、军事心理思想、医学心理思想、健康心理思想.然后对其重要成就和贡献作了分析,即提出了一些理论观点,发扬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深化了对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总结经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也反映到生活在一个特殊环境中——监狱内罪犯的心理状态。本文仅就本人长期从事狱中管教工作,对狱中罪犯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心理特点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罪犯心理矫治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元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界产生背景的回顾,并结合罪犯心理矫治这一领域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元分析方法在罪犯心理矫治研究的应用方式和步骤,指出了元分析方法在应用于罪犯心理矫治研究时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期型罪犯的需要特征及行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钧 《心理科学》1998,21(4):324-328
本文研究了长期型罪犯的心理需要特征及行为预测模型。采用爱德华个人偏好问卷(EPPS),分别对191名长期型罪犯、194名正常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EPPS的16个指标的考验值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其中8种需要反映出长期型罪犯不同于正常人的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长期型罪犯心理需要的数学模型,预测其行为的变化和发展,为劳教及劳改工作者管理和教育长期型罪犯提供尝试性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正确理解社区矫正含义的基础上对一个社区矫正个案进行访谈。目的:通过交谈了解一个从监狱管理干部沦落为阶下囚的心路历程;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和探索,从而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生涯辅导;结果:通过测评,访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后,对社区矫正的实践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过去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对自己不同的生活阶段进行了深层次的自我剖析,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取向进行了展望;通过两年的监狱一线教育管理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我的从业决心,本文第二部分我重点阐述了自己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优势以及不足,也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做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克隆人技术的文化心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岩 《学海》2003,3(3):55-59
克隆人问题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目前主要是在科学、伦理道德、宗教及行政方面 ,然而仅仅局限在这个层面上还是不够的 ,还应从文化心理层面进行探讨 ,才能将克隆人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对科技的习惯性依赖心理、道德伦理观念的退让、外向性的思维习惯和注重物质改造的惯性乃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原因。因此 ,要想真正认识克隆人问题 ,必须在 2 1世纪倡导一种新型的人文文化精神 ,和谐统一思想乃是其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以北京市134名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在教师心目中学校心理学服务的重要性,比较了一般任课教师和心理教师对学校心理学服务项目上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所得结论为:1.无论普通教师组还是心理教师组,对学校心理学服务各条目重要性的认可程度都很高;2.所有的教师都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而对团体辅导和心理测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3.普通教师更注重学校心理学服务中的针对学生个体的帮助与辅导及对学生的行为问题的矫正,心理教师则认为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咨询与辅导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犯罪心理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本文通过对《尚书》、《周易》、《诗》、《周礼》等历史文献的研究,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预防、审判心理、刑罚心理和罪犯改造心理等四个方面,对殷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殷周时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虽然是一种比较朴素、直观的理论形态,但它作为中国犯罪心理学思想史的肇始和开端,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谈减刑与假释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法律导致了监狱中押犯获得减刑要比假释容易得多,现实中,未达到原判刑期而提前释放的大多是减刑释放,这种现象与法理相悖,又存在着许多弊端,导致了罪犯的改造流于形式,致使近年来重新犯罪率不断攀升,而且重新犯罪是更恶性的犯罪,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消极影响很大,然而假释这种制度不仅对于巩固罪犯改造成效降低重新犯罪率,而且从法理上来说也是可行的。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减刑与假释的弊利之后,提出了建立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罪犯累进处遇模式,以求更好的提高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从改造罪犯的角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