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孔子研究十分活跃,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可谓硕果累累。匡亚明同志的《孔子评传》是这众多硕果中更为突出的一个。《孔子评传》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对孔子及孔子思想作了历史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系统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功。《孔子评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些新认识、新概念。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针对“文革”中全面否定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重新评价孔子;他进而认为,在孔子诸多有价值的思想中,其大同理想和建造小康社会的具体主张更值得深入研究。在他所著《孔子评传》一书中,讲到孔子政治思想时,就专门将《礼记·礼运》篇的“天下为公”与《论语》中“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思想、将《礼运》篇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与《论语》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提法相比较,郑重指出两者间存在一脉相承的联系。近年来,学术界又陆续整理出版了…  相似文献   

3.
<正> 读了蔡尚思同志《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见文汇报《学林》专刊第293期)——与匡亚明同志商榷的文章,对其中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简称“三人行”)的分析,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就教于蔡尚思同志和广大读者。蔡尚思同志在文章里,不同意匡亚明同志在《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见文汇报《学林》专刊第288期)一文里,关于对孔子  相似文献   

4.
论孔子思想的实践指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孔子思想的实质与核心问题 ,学界曾进行过多次争论 ,但迄今为止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观点。蔡尚思先生在 6 0年代曾撰文认为 ,“孔学主要是礼学”,80年代初在他的《孔子思想体系》中又明确提出“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是礼”。匡亚明先生则认为 ,“仁”是孔子的哲学 ,也是他的伦理道德学说、政治学说、教育学说 ,一句话 ,是他的全部博大庞杂的思想体系的“一以贯之”的总纲。 (见匡亚明著《孔子评传》,第 1 92页 ,齐鲁书社 1 985年版 )也有人提出 ,中庸是孔子思想的实质和核心 (见郭碧波《孔子思想核心再认识》,载《哲学研究》 1 985年第 9…  相似文献   

5.
<正> 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出版后,蔡尚思发表了题为《不宜抬高孔子》(载《书林》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不宜》)的书评。1987年1月27日,匡老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以下简称《如何》),主张对孔子评价要坚持“三分法”。随后,蔡老又发表了《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载《文汇报》1987年3月10日。以下简称《也谈》),提出了不同意见。拜读了二老的大作,深受教益。同时,也有不少疑问。我想,既谓“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那就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不宜抬高孔子”,也不宜贬低孔子。现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向二老请教,祈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6.
耿耿丹心 孜孜求索──匡亚明同志《求索集》述评王同书,沈道初一“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孔子的自我评论。我们觉得用之于《求索集》(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匡亚明同志也是恰当不过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南京大学名誉校...  相似文献   

7.
<正> 我拜读了《孔子研究》一九八七年第一期上谭承耕同志所写的《关于孔子何以被尊崇的问题——与匡亚明、蔡尚思等同志商榷》一文,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谭文不同意匡、蔡等同志关于孔子之被薄崇是由于他提倡“忠君尊王”的观点,指出孔子受尊崇的关键原因是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思想体系内在结构的合理性。我基本上同意谭文这一命题,但觉得仍不够全面。现在我就补充说明以下三点: 第一,孔子是生活在二千五百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古代大教育家。假如说大多数封建帝王尊崇孔子是由于他倡导“忠君尊王”对巩固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于1984年9月22日(阴历8月27日,孔子2535诞辰)在山东省曲阜宣告成立。国务委员谷牧同志任名誉会长,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同志任会长。推举国内有关学者和知名人士三十二人为理事,组成孔子基金会理事会。理事会推选张健,吴富恒,孔德懋,孔令朋等十一人为副会长,抽调曲阜师范大学和曲阜县有关部门六位同志组成办公室,着手开展对国内外宣传工作和征集基金的工作。会务。1984年9月26日,孔子基金会在曲阜召开了第一次会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公告(草案)》,《中国孔子基  相似文献   

9.
辛冠洁、丁健生、蒙登进同志主编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和《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下称《古代》、《续编》、《近代》),已由齐鲁书社再版重印。这套《评传》,由中国  相似文献   

10.
陈以凤 《孔子研究》2012,(4):127-128
<正>从汉代司马迁修撰《仲尼弟子列传》至今,历代学人对孔子弟子都给予了大量关注,成就颇丰。但因材料和时代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仍存有不少问题和缺憾。新时代呼唤一部新的孔子弟子研究作品面世。由杨朝明、宋立林等编著的《孔子弟子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以下简称《评传》),在深入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资料,集中为孔门28位弟子立传,可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暨《孔子研究》杂志于四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孔子故乡曲阜举行首届春季学术讨论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匡亚明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有相当造诣的学术工作者、教学工作者,还有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共七十余人。全部名单如下(以姓氏笔划为序):  相似文献   

12.
真实的记录 可贵的探索──评《吴仁宝评传》孙宅巍由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冯治撰著的《吴仁宝评传》(以下简称《吴传》)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前,我们已经读到过冯治同志所写的《史来贺评传》、《果都春秋》两部反映农民代表和农村风貌的著作。吴仁宝是全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13.
否定之否定规律究竟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黄枬森、张翼星同志的《关于对立统一学说与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分化》(载《哲学研究》1982年第5期,以下简称《分化》)一文认为,经过两次否定完成一个周期的三段式没有普遍性,不能把它作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只是“前进性和重复性相统一”。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大致可以作这样的概括:由于事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认为《易传》为孔子所整理,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否定,然而,仍有不少人坚持认为《易传》是儒家作品。通过对《易传》与稷下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特别是通过对《易传》基本内容所显示的特点及稷下学对《易传》之影响的探索,认为不仅《系辞传》是稷下之作,而且整个《易传》就是稷下黄老学派之作。 一、《易传》的功利性特点体现了齐文化的特点,其功利性与齐文化紧密相联,这表明《易传》应是齐学之作。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与稷下学──兼论《易传》为稷下黄老之作黄宝先司马迁认为《易传》为孔子所整理,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否定,然而,仍有不少人坚持认为《易传》是儒家作品。通过对《易传》与稷下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特别是通过对《易传》基本内容所显示的特点及稷下学对《易传》之...  相似文献   

16.
孔子前后两次欲应叛者公山弗扰、佛肸之召,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处境、语言环境和真正的用意在。二子是乱臣之乱臣,他们的背叛多少带有否定之否定的性质,与一般乱臣贼子有别。孔子欲应其召,与《春秋》诛伐乱臣贼子的宗旨并不矛盾。《论语》中的两段相关记载,有其历史根据,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现实中的孔子的所作所为,是难得的宝贵史料,无损于孔子的圣人形象,不能随意加以否定和刊除。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暨《孔子研究》杂志,于1986年4月26日至30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召开首届春季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会长匡亚明、主编辛冠洁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编辑和新闻工作者70余人。会议讨论了《孔子研究》杂志的办刊宗旨,有关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基金会今后的学术活动等问题。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问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构成,有四种意见。一种认为就是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这是封建统治阶级一贯提倡的。另一种认为不仅仅是儒家学说,但研究它有利于把握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8.
<正> 三十多年来,除了作为历史知识小丛书之一题为《孟子》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外,竟没有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探讨孟子及其思想的专著问世。这与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件憾事。吕涛同志撰写的《孟子评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填补了孟子研究的这一空白。介绍全面、论述系统是《孟子评传》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孟子是一个思想极其丰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尚书》的关系是《尚书》学史上的一大问题,前辈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孔子是否删减或者编次《尚书》以及为《尚书》作序上。这种讨论延续了两千余年,至今未有定论。《论语》本身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孟子》、《荀子》也没有提供相关的信息,汉代司马迁明确指出孔子编次了《尚书》,班固则有孔子删《书》为百篇并为之作序的说法。后汉时期,孔子删《书》并为之作序的说法很有普遍性。孔子删《书》百篇并为之作序之说创立后,汉唐学者,无论是经今文学家还是经古文学家亦或史学理论家,大体因循而无异议。宋、元、明学者对于孔子与《尚书》关系的认识,怀疑与肯定汉唐学者观点的均有之,就具体内容而言,在孔子与《尚书》方面,认为孔子编次了《尚书》的意见依旧占主流,而在孔子与《书序》方面,反对的意见开始占上风,许多学者开始否定孔子作《书序》。学术在因循与怀疑之路途中得以演进。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子现在正为世界许多国家有识之士所公认,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伟人之一,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克服了过去盲目尊孔或反孔的倾向,采取了比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想作风,对孔子的思想做比较公正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近年来对孔子的研究还开了不少学术讨论会,发表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研究文章或专著,但对孔子遗留下来的一种“非常宝贵”的遗产——“大同”思想,似乎重视很不够,很少发表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或论著。解放初期在《光明日报》和一些其他报刊杂志上还可以看到几篇有关孔子“大同”思想的文章,对大同思想某些问题还展开了一些争论,但主要涉及《礼运》篇的真伪等问题,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实质及其重要意义作更多的探讨。最近匡亚明同志发表了一本关于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