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娜 《管子学刊》2004,(3):80-83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国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在外交方面明争暗斗。楚国作为战国时期的第三大国,它的战略方针直接影响当时齐、秦争霸的胜负。齐、秦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不断地改变本国的外交策略,楚国也因此不断地进行调整。本文将着重对这一时期的齐楚关系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先秦齐国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初分封立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前后存在了约有八百年之久。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又发展成为七雄之一。齐之所以存在时间如此之长,又是诸侯国中强国之首,固然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齐文化的发展,应作纵向与横向的分析。从纵向来说,自姜太公封齐到桓公、管仲改革,又到晏婴为政,再到田氏代姜,而到田齐变法兴办稷下之学,这时齐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从横向而言,稷下学宫这个“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各学派兼容并包,其学术文化来自各个地区文化圈(如鲁、楚、秦、三晋、吴越、燕赵、巴蜀等),经过“争鸣”的大交流  相似文献   

4.
“齐文化”概念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文化”这个词,现在大家使用得很多,但如果问一句:“‘齐文化’到底是什么?”我想大家可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里面牵涉到“齐文化”这个概念内涵的界定问题。现在我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以求抛砖引玉。我以为“齐文化”,可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齐文化,是指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从太公封齐始到秦灭齐止,共约800余年;空间:古齐国领地。广义的齐文化,是指齐地文化,是指齐  相似文献   

5.
<正>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白狄族的鲜虞部落在太行山东麓建立的一个国家,它地处燕赵两国之间,是秦、齐、楚、燕、韩、赵、魏之外的一个小国。中山国的历史文献所载仅有片言只语,人们对王室世系并不清楚。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乡发掘了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了大批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其中铁足铜鼎(大鼎)、夔龙饰铜方壶和圆壶3件青铜器上都有长篇铭文共上千字,仅大鼎铭文就有469字,创战国时期青铜器长铭之最,此件青铜器被人们称作“中山三器”。  相似文献   

6.
吴国良 《管子学刊》2014,(3):117-120
齐瓦当是指以齐国故都临淄为中心,范围涵盖齐境内广大地区所出土的、年代为周至两汉的瓦当,与秦雍城瓦当、燕下都瓦当组合称三大主流瓦当艺术体系。齐瓦当是实用建筑构件与美术创作结合的艺术产品,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考古价值,为当今书法、绘画、艺术设计、工艺美术等艺术创作提供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用客是秦国用人的一大特色 ,其中最重要的 ,也是对秦发展壮大起关键作用的 ,是用客为相和用客为将。秦国社会文化的相对落后 ,宗法观念的相对淡薄 ,保证了秦的大胆用客 ;长期的对外战争需要大量人才 ,造就了秦统治者开放的用人心态 ;奔秦宾客的素质和对秦的贡献 ,则博得了秦统治者的信任。宾客奔秦主要有他人荐入、外戚入秦、国君请入和自奔入秦等几种途径。孝公以前 ,多为被动入秦 ;孝公以后 ,多为主动奔秦。在秦强大的同时 ,与秦毗连的楚、魏、赵、韩四国不断衰弱 ,所以这四国奔秦宾客较多。齐一直较强 ,又距秦较远 ;燕国不但较弱 ,而且距秦更远 ,所以齐、燕两国奔秦的宾客较少。  相似文献   

8.
考古发现与战国齐兵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兵器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迭起、兵燹连年的战国时期,各国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竞相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都十分重视兵器的生产和管理。我们从事考古工作,留意齐国兵器凡十数年,现资料日渐丰富、认识亦有所进步。本文拟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以考古新发现和旧所著录的兵器铭刻等与历史文献相结合,来对战国时期齐之兵器之铸造制度、地域及有关问题等略抒己见,以期有助于齐史之研究。限于学力,所论容有未当,殷请海内识者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我国出现“华夷一体化”的民族发展趋势。诸子民族思想均有所变化,并表现为诸多共识。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所推行的民族统一卓有成效,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了根基。  相似文献   

10.
一、火牛阵本事战国末年,齐国名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守城拒敌,以火牛阵大破燕军之事,见诸司马迁之,《史记》。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报齐湣王乘危加兵之仇,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赵、魏、韩等国,合力伐齐。连克齐国70余城,只剩下莒、即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