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道教是非常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一教,"以生为乐",追求生命的健康长存。道教"长生久视"的目标,充分表现了道教对生命的热爱。各种道教经典都说明了这个宗旨。比如,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被《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的《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在道教中,修真得道之人被称为"真人"。《老子河上公章句》中解释说:"修  相似文献   

2.
创造七日     
<正>上帝六日创造,每一日创造完毕,都说:"有晚上,有早晨。"第七日为安息日,却没有说"有晚上,有早晨"。莫非上帝的安息日尚未结束,还在进行?《创世记》第1章记载中,上帝每日创造,除了第二日,都说:"上帝看着是好的。"尤其在第六日,人被造成,"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参创1:31)。在这一章里,"上帝看着"一共出现了六次。很显然,创造的七日,是上帝所看的日子,并非人每天的日子。人类的每一  相似文献   

3.
终极之问     
《天风》2011,(8):65-65
<正>·很多人不喜欢"灵魂"这个词。这也不奇怪,从我们的文化奠基人孔老夫子那儿,"灵魂"这个词就被"敬鬼神而远之"地一笔画出去了。后来的两千多年,大家一直在为抢"馒头"而忙活,"灵魂"自然就算不存在了!其实两千年前还有人也谈到过这事儿,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当然,你可以否认耶稣,也可以回避"灵  相似文献   

4.
听雨     
正在一本书里读到已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轶事: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说:"我很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雨声哪里听不到?写出《虞美人·听雨》的蒋捷的一生,"歌楼上"的少年,"客舟中"的中年,"僧庐下"晚年,赋雨声以不同的人生况味。我们这等平常人未必那么敏感雅致,但听雨是没有问题的。铁皮屋顶下,雨如奔马;柏油路上,雨如爆米花;深谷亭榭,雨如竖琴;荷花荡里的采莲船,雨带鲜活的花香。雨打芭蕉,干脆被衍为家喻户晓的广东音乐名曲。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5,(7)
<正>圣经上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对21世纪的人来说,"离开父母"已经被人广为接受,只是其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谨慎对待。"离开父母"是新婚者独立的表现方式,表明不再增添对父母的依赖,包括物质的依赖与非物质的依赖。物质的依赖指的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即衣、食、住、行;非物质的依赖指情感的依赖。因此,"离开父母"首先是指在经济上的独立,有自己小家庭的经济收入,并能担负生活所需;其次是情感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8)
<正>2015年6月25日下午,"飞人"刘翔在微博宣布与葛天离婚。刘翔写道:"与葛天2014年5月恋爱,同年9月结婚,婚后因性格不合,于今天结束这段婚姻,希望今后各自都有更美好的人生,祝愿彼此。"就在刘翔的消息发出后仅半小时,葛天在朋友圈发出消息:"我人都没有走出民政大厅,微博就发出去了,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想说,能被抢走的爱人不是爱人,能说  相似文献   

7.
在忠恕思想中,"己"或"自我"带有鲜明的儒家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已"作为忠恕思想的起点,并非世界的中心,而是与他人、社会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从而不断拓展、延伸;其二,"己"概念蕴涵了深刻的道德追求,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期望;其三,在"忠恕之道"中,"己"的价值将在日常道德行动中、在道德原理的实践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8.
在"致良知"话头之前,王阳明一度试图推"立诚"为学问头脑。基于"诚"字的诚切、真切、笃实等义,"立诚"说被赋予了成逻辑体系的思想蕴涵:其一,诚其必为圣贤之志向,以此确立人生方向和为学动力;其二,立其纯乎实理之诚体,此是圣人之为圣人的核心因素;其三,诚其好善恶恶之情感,此是为善去恶而恢复纯乎实理之诚体的直接动力;其四,实其为善去恶之行为,此是恢复纯乎实理之诚体而成就圣人人格的落实下手处。"立诚"说几乎将王阳明当时的学术理论和修养功夫尽数收摄在内。不过,"立诚"说不能直接表述知善知恶之明这个维度,因此,王阳明后来放弃了"立诚"话头,而转向了"致良知"头脑。  相似文献   

9.
<正>荀子"隆礼",但又"重法"。他往往将礼法并提,说:"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下引《荀子》只注篇名)"刑"也就是"法"1。他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就在于礼义和法制,"礼"和"法"是治国的最高原则。又说:"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至",极,使……成为最高。"至法",使法制高于一切。这是说推崇礼义,使法制高于一切,那么国家就会正常,就会太平。在"礼"与"法"的关系上,我们知道,"隆礼"是荀子思想的核心,礼治主义是荀子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10.
正西班牙诗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在被那老铁匠触动人心的话语感动之余,我想起了我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1.
汉字趣解     
正【徒】两人一起走,就有你的老师从字形上来看,"徒"是"双人"旁加一个"走"字;从字义上来看,"徒"是指从事学习的人,比如徒弟;从字形和字义综合来看,可以这样理解:两人一起走,就要有做徒弟的心态,就要有拜师学习的心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相似文献   

12.
南京鸡鸣寺的义务心理咨询师清荷,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独居老人的心灵保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有那么多人呵护;妇女有妇联管;残疾人有残联管;但是独居老人是被大家忽视的一群."谈起缘由,清荷说,"老年人最怕什么?最怕孤独." 七十八岁的韩甫标整天拉里邋遢,疯疯癫癫,是梅园街道无人不识的"名人".  相似文献   

13.
《中庸》两篇说主张根据文体或者内容的不同,把《中庸》分为上下两篇。此说由来已久,历来不乏支持者。湖北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之后,《中庸》两篇说得到进一步阐扬。其实,《中庸》被划分为两个部分的论据并不充分:其一,《中庸说》仅是《中庸》的解诂,而非《中庸》本身;其二,引用体与议论体的划分存在模糊性,无法确切分割;其三,"中庸"与"诚"两个主题就内涵而言是相互涵摄、相互构成的内在一体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中庸》的天人合一体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笔者被朋友圈里疯转的"主要看气质"给惊呆了,为了查根寻源,笔者恶补了一下,发现这场"气质运动"始于歌手王心凌的专辑配图,被网友吐槽后,她回复道:"主要看气质!""主要看气质",可以理解成说这话的人或许没有多少颜值;也可以解读成一种方法论——遇事别只看表象,而要看内涵。不管是哪种解释,"气质"的重要价值都不言而喻。气质其实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不由自主的外露,是由内向外散发的  相似文献   

15.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这三句平直易解的话,由于缺失具体语境,在孔子身后的数千年间,语义泛化,被加以最通俗、最一般的解释.学就是学习,习就是温习或复习.由此也产生了"学习"一词.并且,"不亦乐乎"也化为习用的成语,"有朋自远方来"也成为欢迎远道而来的友人的套话.本文运用本证式的语句互见法,以<论语>证<论语>,首先对这三句话的几个关键词进行了考证.考证结果认为,"学"字,大多是指为了干政"复礼"而进行的学习,"习"是演习与实践之意,"时"则是"适时"之意.又根据前人的训释,将"朋"解为"众".与上述考证结果相应,笔者还从<论语·子路>篇所云"叶公问政,子日:近者说,远者来"一句发现了理解<论语>开篇语境的密码.这就是"问政"的"政"字.关于这句话与<论语>开篇的联系,历来无人揭示,因而也就无法准确把握<论语>开篇的语境.由于这一发现,<论语>开篇豁然开朗,孔子说这句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对为政者言为政.  相似文献   

16.
正道家认为,"养生"必须身心兼养:"养身"是"养生"之次,"养心"是"养生"之"主"。《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缘督以为经"是养生总纲。督训中,中道是人生常经。然后是"养生"四义:"保身"是顺道人生的起点,"全生"是顺道人生的目标,"养亲"是顺道人生的义务,"尽年"是顺道人生的终点。庄子所言"全生",是人生至境:"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子华子》)  相似文献   

17.
正"上帝呀,我难受极了!"怀特先生紧皱眉头,捂着肚子在床上翻来覆去。怀特太太被吵醒,她揉着惺忪的睡眼,瞟了一眼墙上的时钟,不满意地说:"十一点多了,你怎么还不睡觉?"怀特先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呻吟,痛苦地说:"我感觉很不舒服。我的肚子里好像有一头大象,它用它的长鼻子不断地撞击我的肚皮,我感觉我的肚皮都快要被撑破了。""怎么会这样?"怀特太太紧张起来,"你晚上吃了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8.
"阴阳"是纵横家论证理论的重要依据。以往的研究虽有关注"阴阳"的重要性,但未能解答纵横家如何运用"阴阳"思想生成相应论证理论这一问题,也没有深入探索纵横家将"阴阳"作为其理论依据的原因。基于此,在广义论证的研究视域下,以《鬼谷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阴阳"的哲学内涵以及"阴""阳"之间的关系;揭示"阴阳"对其论证理论的影响:"说"(说服)"谋"(谋略)作为纵横家论证理论的核心范畴,"说"有"捭阖""反应"等论证规则,"谋"作为论证主张,有"阴谋""阳谋"之分;解释纵横家以"阴阳"为据的原因,认为这与当时国君崇尚"用间(间谍)"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探索"说谋"论证理论与春秋论证实践之渊源。  相似文献   

19.
徐悲鸿的马     
<正>徐悲鸿的马,"有奔腾大势,恨不尽激扬之态",气派超然,气韵生动,惟妙惟肖。那一幅幅精悍绝妙的骏马图,毫无色彩的招摇,而多以一律的墨色挥就,竟然也神形兼具,栩栩如生,不能不令世人们拍案叫绝。"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色彩艳丽,构图严谨,曾被人们誉为"国际艺术语言"的西洋油画更富激情也更有气势!有谁能说它不美?又有谁能说它不属于世界呢?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办了一场员工集体婚礼,神秘证婚人最后一刻揭晓,是阿里的创始人马云。马云在证婚演讲里说:婚姻是算不清楚的,"算了吧"就是最好的算法。马云婚龄30年,毕业不久就娶了自己的师妹张瑛,两人曾一起创立阿里巴巴。如今张瑛的职业一栏写着"家庭主妇"。马云曾说,太太是自己最好的资源,以前是生产资料,现在是生活资料。张瑛被当成"资料",却一点也不生气。她说:"在家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