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与父母间有着一条扯不断的亲缘纽带。父母对我们的关注是天经地义的。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我们的关注倍加,这无疑是对我们成长、教育的一大幸事!然而大多数父母却只把关注的热情投放到我们的学习成绩上,这又是对我们成长、教育的一大不幸!  相似文献   

2.
<正>当下,亲子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小别离》《小舍得》《小欢喜》等电视剧,更是将“原生家庭”“鸡娃”“隔代教育”等关键词引爆。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不仅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父母的共同焦虑。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老师,我在咨询室里见过了太多亲子冲突,也看到过许多家长因为亲子教育长吁短叹、束手无策。根据工作观察与实践经验,我认为,如果家长可以在亲子相处过程中做到“无条件”但“有边界”地爱孩子,就能有效规避许多雷区。  相似文献   

3.
正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赛俩目!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父母是支撑家庭的梁柱,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家庭的和睦、生活的幸福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当父母老迈体弱时,子女理应承担起赡养二老的义务,让操劳一生的父母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这是做子女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陈巧凤 《天风》2006,(9):28
家教其实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既极其深奥又十分简单.作为基督徒父母坦诚地把“心育”向儿女说出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同“主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一般!用爱与包容去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生命的基础”,教师只有充满了爱,才会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主动地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才会有追求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现在才切身体会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现在才发现作为“引路人”的我们只有怀揣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哺育、去关爱他们,让每一位孩子的心中都充满对同学、对父母、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们的心中也就注入了爱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这就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7.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10):33-33
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却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杨澜  相似文献   

8.
给孩子的信     
一平:风雨同舟,成长相伴,十六载风雨,你已从一个闭目寻食的小不点儿,成为一名玉树临风的美少年。父母心中美哉!爽哉!明天你就要到一中报到,父母祝贺你进入人生学习的又一阶段——高中。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融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父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影响孩子,助力孩子的成长。可是当下教育孩子却变成了全民的焦虑:“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等等,“教育焦虑”变成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0.
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总是留给无拘无束的少年时代,少年犹如小溪,清澈是少年的特性,快乐的少年的专利。可是成长过程却是注定要添加越来越多的“烦恼”,让快乐慢慢消减、褪色。然而无论如何,涓涓小溪终将汇流成大河,我们终究无权剥夺属于孩子时代的快乐,无论家长还是社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少年、关注快乐、关注成长。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成长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父母的心理是最直接、最具影响力的因素。由于亲子之间强烈的感情,容易使父母对子女的感受、评价、态度产生偏差。因此,研究父母的心理及教育行为,克服不正确的倾向,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观察发现,当今独生子女的父母常常表现出如下值得注意的教养心态。  相似文献   

12.
渊声 《天风》2018,(12):52-52
问: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双方父母的悉心照顾,我们年轻人不太懂得应该如何去照顾父母,尽管我们知道应当孝敬父母,但做起来确实也不容易。请问,我们当如何尽孝?答:张怡姊妹,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父母悉心关怀照顾,孩子集宠爱于一身,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注意到如何去照顾、关怀父母。所以我的建议是:1.尽量抽时陪伴:现在很多父母缺乏的已经不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或心灵方面的需要。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真的老了,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而这一点却恰恰是儿女们最难做到的。许多子女都与父母分居两地,要陪伴父母谈何容易?因此,儿女要想尽办法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孤单的感觉少一点!特别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生命有限,你浪费一天其实就少一天了!  相似文献   

13.
挫折,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常常与我们为伴,躲避它,我们将失去了成长;躲避它,我们将失去了一大笔的财富。挫折,能够帮助我们的成长。成长,我们无法从别人的传播中获得,只有当我们坚强地面对挫折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成长。有时我们会感受到从未有过快乐, 但我们会品尝到成长道路上丰富多彩的滋味,体验到成长道路上未  相似文献   

14.
渊声 《天风》2016,(9):64-64
问:我的孩子并不笨,性格也很开朗,但就是不爱做作业,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作为基督徒夫妇,我们也把此重担交托于主手中,但一见到孩子做作业时的那种厌烦情绪和拖拉作风就火上心头。我们该怎么办?一对基督徒夫妇:海钢、曼丽答:海钢、曼丽同道,你们好!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现在大多数父母把教育孩子视作头等大事,基督徒父母也一样。你们家孩子很聪明但不爱做作业,这确实令人焦虑,但好在你们有信仰。圣经说“不要忧虑”,  相似文献   

15.
分享这个题目之先,我们必须认识和接受一个事实,这就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上帝已选定我们的父母——上帝也要藉着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作工。上帝要通过他们的爱心、他们诸事对我们的告诫以及许多他们自身的经历使我们免于诸多不必要的试探。圣经多次教导我们要敬重  相似文献   

16.
“感谢上帝,终于找到和洛奇相配的骨髓了!”这是洛奇得白血病半年以来,第一次听到父母欣慰的口吻。  相似文献   

17.
圣辉 《福建宗教》2001,(3):6-7,14
深受中国各民族佛教信众爱戴的赵朴初会长,离开我们一周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与我们国家的上亿信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赵朴初会长,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他并没有从我们中间离去,依旧时刻在关注着中国佛教事业,在关注着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在一起的一个集体,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孩子一出生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一切教育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教育才得以实现,这是由情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时期,家庭给予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以后接受其他类型教育以及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因此作为家长应为孩子负责,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很多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至于媒体上的负面报道时有发生。其实,科学的家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逐一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黄春春 《天风》2022,(6):44-44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1-4) 上个月我们过了母亲节,这个月又迎来了父亲节.我们感恩自己的父母,更感恩天父,因为他是创造生命的主,也是赐给我们新生命的主!父母养育了我们,而孩子又出于我们,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尊老爱幼都是基本的伦理要求.然而,这段经文(参弗6:1-4)提醒我们,这些都必须有一个规范,就是"要在主里",子女要在主里听从父母,父母要按照主的教训养育子女.  相似文献   

20.
圣辉 《法音》2001,(6):4-6
深受中国各民族佛教信众爱戴的赵朴初会长,离开我们转瞬就快一周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与我们国家的上亿信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赵朴初会长,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他并没有从我们中间离去,依旧时刻在关注着中国佛教事业,在关注着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成长。  事实上,中国佛教界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倾注着赵朴初会长的培养与爱护,每一位现在已经走上佛教界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同道,对此都会有深刻的体会。例如,学诚法师就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典型,在他年方23岁之际,正是由于赵朴初会长的大力支持、圆拙老法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