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雨 《佛教文化》2016,(4):98-103
2016年6月18日,北京素仁素食餐厅,一家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素食餐厅成立了,餐厅的策划人叫谢一源,这是他策划的第59家素食餐厅。  相似文献   

2.
邓伟生 《世界哲学》2016,(4):127-135
斯坎伦的契约主义道德理论,是为了取代效益主义而建立起来的。效益主义在证成一个行为的道德正确性时,会考虑受该行为影响的人的福祉总计,因而人数很多时变得很重要。人数在道德上的重要性,似乎也符合我们的直觉。这也是效益主义有吸引力的其中一个理由。斯坎伦的契约主义,由于坚持只有个人理由才构成反对一项原则的理据,因而面临难以说明人数在道德上重要的问题。他提出"打破平衡论证"来尝试说明,在不依赖总计的情况下,也能说明人数的重要。本文认为他的论证是不成功的,但只要引入几个重要区分,在契约主义框架内,其实可以容纳总计而不会滑向效益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欺坎伦的实质性道德动机理论(moral motivation),如何能回答"我为什么要道德"的问题,并且他如何通过这个理论来解释道德理由(moral reason)较其它理由具有优先性和重要性。我们认为,斯坎伦的动机理论,诉诸人与人之间相互承认的关系这个实质性的价值,来说明道德要求的给予理由的效力,并不能准确地描述我们的道德经验,而较之效益主义也不见得高明。其次,他对于道德价值较其它价值更重要和具有优先性的论证,也没有说服力。因为当道德价值与其它价值相冲突时,并不是道德价值总是优先的,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人们的实践,远较斯坎伦描述的为复杂。宣称道德价值总是有优先性,是一个太强的论旨,因而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威廉斯的内在理由论是一种理由内在主义,他认为一切理由都是内在理由,而欲望是行动理由的唯一根据。威廉斯得到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动机内在主义,即认为当行动者相信其有理由做某事的时候,他必然也有一个相应的行动动机;而具体的论证策略则是将规范的理由还原为解释的理由。威廉斯的论证策略或许可以解释人们的行动机制,但却会取消理由的规范性维度,甚至会取消规范性本身。因为理由内在主义是一种理由唯我论,无法保证理由之规范性的普遍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辛竹 《科学与无神论》2009,(3):F0003-F0003
1971年,美国宇航员詹姆斯·欧文登上月球,从月球上远眺地球,他是这样描一述的:“站在月球上远远望去,我第一次惊异地发现,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渺小而脆弓弓!她就像一个蓝色的皮球,孤零零地悬在黑乎乎的空际——在漠漠无垠的宇宙中,造化赐给人类的,竟是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她太宝贵了!那一刻,我最迫切的想法是重返地球并告诉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暧的、有生命的,好好地照料我们的地球,珍惜我们的地球;加倍地爱护环境,爱护生命,爱护生活!”  相似文献   

6.
真月 《法音》2005,(11):6-11
(2005年10月24日)一、讨论的背景与前提我们生活在所谓“世界化(全球化)”时代中,世界化可以说是通过地球这个空间概念融合在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从天文或宇宙观点看待地球这个行星,并表示在这个行星内展开的各种状况特征,强调了一种将“地球“看作是一个单位的认识。过去,我们将该地球称之为世界,为了将在此生存的所有人与生态系中的其它动物区分,把它称之为人类。“人类的发展”是指,超越特定地区种族或文化界限的地球上所有人共同的较为正确的成就。当前的人类正经历着对可持续发展持怀疑态度以及担心人性丧失等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素食主义者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主张杜绝肉食,代之以豆类及其它素食。公元前5世纪的另一位希腊哲学家安培多克勒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们之所以倡导素食是因为相信灵魂可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我们多是强调自己的理由而不在乎别人的理由,这种片面固执的态度是引发争端的缘由。因此,我们要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一个理由。  相似文献   

9.
素食问答     
主持寄语:闻妙居主编了一本素菜谱,其中有一部份素食问答,本刊编者觉得这对不理解佛教素食内涵的人土很有实际意义。在本刊出版素食文化、茶文化专辑时,特摘如下。(一)问;我本想发心素食,但觉得很难为情,怕人家笑话我,怎么办?答:我认为,你首先要把为什么素食的道理弄明白,只有把素食的重要意义明白了,你自会理直气壮地宣布吃素食,而不再怕人笑话你,倘若人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时,你也会应付裕如了。记得丰子恺居士在《护生画集》中,就有一幅画,题为“亲摘园中蔬,敬奉君子宴。”他称“素宴”为“君子宴”,可见素食是…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伟人的子女为传媒和读者注意,也许莫过于毛泽东主席的子女们。 要想见到毛泽东同志的长女,似乎很不容易,理由也简单:多年来,李敏养成了习惯,不想因为她是一位伟人的女儿受公众的注意。尤其是1984年,贺子珍妈妈也离开人世后,李敏几乎与世隔绝,很少出门,很不愿意张张扬扬接受所谓的采访。 李敏告诉我,作为毛泽东同志的子女,确实体会到“父亲在世时,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把我们的姓名都改变了,他让我们姓李而不姓毛,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要让人知道我们是毛泽东的孩子,以  相似文献   

11.
人们争论充足理由是不是形式逻辑规律,但什么是充足理由,却很不明确。我们想,为了求得讨论的深入和富有成效,不妨先探讨一下充足理由的规定性,然后再说明它在形式逻辑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一个不断寻找理由往前走的过程。能找个理由颓废,也能找个理由奋发;能找个理由难过,也能找个理由快乐。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开始,但可以选择若干理由走好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据新华社消息现年75岁的罗伯逊是美国基督教联盟创始人和福音派布道家,基督教广播网《700俱乐部》节目主持人,公开要求美国政府派遣特工暗杀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查韦斯常说美国要推翻他或者暗杀他。2005年8月22日,罗伯逊在主持节目时说道:“如果他认为我们要暗杀他,我认为我们真的应该那样做。”他还说:“我们有能力把他弄出来,我认为我们实践这种能力的时机到了。”罗伯逊的理由是:“我们有能力干掉他,我认为现在正是实施这项计划的最佳时刻。我们根本不必花费二千亿美元发动一场战争去除掉一个人、一个独裁者,因为有更简便易行的办法达到…  相似文献   

14.
当代知识论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知识是实践推理的认知规范。实践推理的前提可以被看作行动的理由,于是霍索恩和斯坦利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知识规范RKP:在行动者S的选择是P-依赖的条件下,S把命题p作为其行动的理由是合适的,当且仅当S知道p。这个规范面临着信念反驳、语境反驳和非认知反驳,反驳者们甚至给出了各种替代性规范。为了弥补RKP的缺陷,我们给出了一个新的知识规范KNR,它更能体现行动理由在认知上的约束。KNR不是行动本身的规范,也不是行动理由的构成性规范,只有在实践推理的前提和行动理由等价的意义上才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5.
自动机和人     
《自动机和人》是斯泰因布赫(K.Steinbuch)1961年所写的著作的名字,也是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全书近400页,1963年在西德重版。这里译出的就是该书最后一章的全文。作者在这一章里首先回顾了自然科学的历史,并得出结论说,自然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消除幻想的历史。文章说,心理现象和意识都是可以解释的,所以,把这些现象归结为任何超自然的原则都是非科学的。生物界有退化现象,人体中有退化部分,甚至人的思维系统中也有退化部分。人和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同情感。人类对未来事物的预见性产生于教育和玩耍之中。然而,人类今天的玩耍欲望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文章在最后探讨了自动机和人的关系,说把思维系统称为自动机是错误的,因为思维系统不仅比人们所建造的或想像的一切自动机复杂,而且用途也普遍得多。任何自动机都不能包括人的思维系统所能达到的、巨大的信息加工范围。人的思维系统发展了预见未来的外部世界状况的能力,而任何其它系统是没有这种能力的。自动机和人的区别,不是规律性的区别,而是同一个规律之内的,亦即物理学、实现了的结构的区别。作者说,我强调在理解精神功能时不需要超物理学的前提,理由有四:一,实用的理由;二,在思维过程中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同广大的舆论所相信的东西之间存在着矛盾;三,不同领域中的各种思维信条的并存,是最不经济的;四,政治的理由:德国人民,由于它对幻想的意识形态的经常的僻好,曾经遭受过难以估量的灾难,所以,德国人民就更需要对意识形态采取谨慎的怀疑态度。拉克坦茨否认地球是圆形的,他是神圣的;奥古斯丁承认地球是圆形的,但却否认对地(Antipode),他是神圣的; 我们今天承认地球是渺小的,但却否认地球的运动,我们的义务是神圣的。但是,对我来说真理却更神圣。 J.开普勒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9,(7)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又作韧之)、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职业教育家。他一生好佛,提倡素食,自己坚持素食数十年。黄炎培从20年代起就购买、阅读了大量佛教方面的经书,并进行过深入的研讨。广西柳州市图书馆收有一批(约数百种、近千册)原为他当年所藏的佛教书籍,其中一些书上就有他购、读以及心得体会方面的题记。如他在民国八年六月一次就买了《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注》、《愚贤因缘经》、  相似文献   

17.
实践理由是由心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所回应的事实(即所谓的成善属性)所提供的,这个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给出理由的日常实践的含混所造成的。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行动论说则向我们表明,这种含混是忽略了理由在本质上具有自反结构,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对于成善属性的回应,同时还意识到对于这种成善属性的回应是恰当的。一旦把提了理由的这两个特征,我们就可以区分行为与行动,后者是为了某个目而实施某个行为,既包合行为,也包含目的。由此,选择的对象与道德价值的承担者均应是行动,而不是行为。不仅如此。理由与行动相关的方式与目的和行为相关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行动的实践理由不是外在于、后于或分离于行动的因素,理由的描述与行动的说明是同一回事。  相似文献   

18.
"素食"是梁武帝制定而影响至今的佛教僧制和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梁武帝思想中神明不灭与慈悲情怀、因果报应与修行解脱、仁孝心理与养生需求等几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可以知道梁武帝采用"素食"成功解决当时佛教问题,并使"素食"僧制传延久远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罗素《哲学问题》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素的《哲学问题》是几代哲学学生的必读之物。在该书中,他并没有探讨所有的哲学问题,而仅限于他认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树的那些问题,他主要涉及的是知识论,即考察我们能说知道或有理由相信的那部分哲学分支。在此基础上,他得出了某些令人瞩目的有关所有事物的终极类别的结论。他并没有探讨伦理学以及有关心灵和行为的各种经典问题,如自我的本性或意志自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颇有几分成熟的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我是一名女教师,今年28岁,在感情问题上遇到了困扰,特意来向您请教。"落座后稍作沟通,她便开始了自己的故事,"我正在谈恋爱,算‘现在进行时'吧。他和我一样也是教师。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也算是同事。两年前他离了婚,小孩判给了女方。离婚后,他一直在追求我,我也比较喜欢他。我们的感情是双向的。可是,对我们的恋爱,家里特别是母亲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他离过婚,还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