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体论是一种研究部分-整体关系的逻辑理论,也是形式本体论的一个分支。经典分体论系统的公理和诸多定理都可以表达为包含部分-整体关系的哲学命题。因此,结合晨星-昏星悖论的特点,将分体论运用到名称同一性问题的分析上,分体论可以得出与传统分析不同的结论:由于晨星和昏星都是金星的时间部分,就此而言,它们彼此都不为对方的部分,因此晨星不等于昏星。  相似文献   

2.
关于分形理论的哲学思考李后强分形理论被誉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由于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而分形是非线性特征的几何表现,因此,分形性应是大自然的一种基本属性。所谓分形是指一个分形是由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客体。分形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混饨理论是相互补充和紧密联系的,都是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分形理论从几何学角度研究不可积系统几何图形的自相似性,可能成为定量描述耗散结构和混饨吸引子这样一些复杂现象的有力工具。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对古老的哲学范畴,是分形理论研究对象。把复杂事物分解为要素来研究是一条方法论原则,哲学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区u,整体由部分组成,可通过认识部分来映象整体。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即元素映现系统,这可能是分形论的哲学基础之一。从分析事物的视角方面来看,分形论和系统论分别体现了从两个极端出发的思路。它们之间的互补恰恰完整地构成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形论的提出,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它打破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隔膜,找到了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和桥梁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似。(2)使人们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巴姆的整体论金吾伦为了理解整体与其部分的本质与关系,巴姆考察了整体,将整体分为三类:(l)集合体:在集合体中,部分之间,无论在功能和存在上,都是彼此无关的;(2)机械整体:在机械整体中,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相互依赖,而在存在上彼此无关;(3)有机整体:在一个有机整体中,部分与整体是完全相互依赖的。巴姆提出了五类系统哲学:(l)原子论:终极粒子彼此独立存在,其推论是不存在整体;(2)整体论;整体论用理想整体性进行描述,本体论上主张一元化,极端的整体论者否认存在部分;(3)突现论:诸部分一起存在,它们的连接、关系和组织相互作用构成为整体,这些整体的存在与性质又继续依赖于它们部分的存在与相互联系性;(4)结构论:结构是从所有现象的基础结构或母结构中演化而来,自然界是一个有序的整体;(5)机体论:这是巴姆本人主张的观点,它反对还原论,反对把有机整体还原为部分或粒子,反对把有机整体还原为无部分的整体性。它承认整体和部分的主导地位是可变的,有时整体起主导作用,有时部分起主导作用。在这里,分析方法、建构主义方法、直觉方法、演绎方法都是有用的。它强调整体性和部分性,它们的相互依赖性与相互因果性是存在系统不可还原的特征。关于整体  相似文献   

4.
张梅玲 《心理学报》1980,13(1):39-47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逻辑关系。儿童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知标志着逻辑思维的发展。 类和数的包含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的区别在于总类与其子类之间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其所包含的元素是依据共同属性结合起来的;数的各元素可以说都处于同等地位,总数比它的部分含有更多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法藏位居中古时期中国佛教法师翘楚之列,其作品显现出他独到的世界观,将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本文重点讨论法藏的佛教阐释、因果理论以及出自法界缘起论的六相圆融说。首先说明法藏信奉的含融观是如何促使他对佛教进行判释,之后概述了四种不同的因果理论,以论证法藏信奉的华严宗——佛教中最具包容特征的宗派,是怎样激起他对法界缘起说的兴趣,紧接着说明这一缘起理论又是如何激励他用分体关系讲解六相,并评价了现存观点,以证明分体关系的合理性。这为简要比较法藏和笛卡尔、斯宾诺莎以及莱布尼兹在分体关系方面的见解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6.
德行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德行是否与幸福保持一致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某种道德理论的判断和评价.运用道德悖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一种新的视角来分析、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现代德性伦理所追求的提升道德主体的整体德性,对于克服功利主义和单纯义务论对德福关系的简单理解.正确理解德福悖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事物构成部分的变化会引发其同一性问题,副本论证集中体现了此问题的困难之处,因此该论证也成为当代形而上学争论问题的一个平台。关于个人的副本论证是原始版本,分存论和整存论的各自解释策略将会在他们对张三-副本论证的回应中得到展示。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副本论证的分析框架来探究单个人工物的同一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分别重构分存论和整存论处理特修斯-副本论证的各自解释方案,并揭示其不足之处。当此问题得到详细辨明后,将表明整存论在处理特修斯-副本论证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同时,本文还将论证,援引单个人工物的意向实体,特修斯-副本论证难题可能会有一个相对令人满意的解释,人工物的同一性问题因此也有了解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形体化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身心关系理论尤其是当代身心关系理论,由身心一元论、二元论中的身心交感论、身心辩证统一论都可以推出该理论和方法,其基石或必然前提条件是身体影响或作用于心理。这说明,形体化心理治疗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斯宾诺莎是身心平行论(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的创始者。身心平行论是副象论和心理一元论的前身,副象论是唯物论的一种形式,心理一元论是唯心论的一种形式。因此一谈到身心平行论我们就投入了身和心的关系这个中心问题,而身心关系这个问题又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机械论和目的论、决定论和意志自由论的焦点,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斯宾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华沃土孕育了道教。道教的根在中国,因此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道教的前身是道家。汉朝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评价道家可以使人精神专一,然后身体也会随精神而专一,再然后人的行为和思想自然就合乎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对灵魂部分的划分,他认为灵魂的各部分在空间上不可分,仅在定义上可分。"灵魂在定义上可分"指的是各个部分的定义不包含彼此,因此,灵魂仅有三个真正的部分:营养、感知和理性。然而,灵魂的多部分如何构成统一体对于亚里士多德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生物体的灵魂都是单一的形式。《论灵魂》第二卷第三章解释说灵魂的统一性是由于"低级部分潜在地存在于高级部分之中"。本文指出这个解释是不清晰的,灵魂的统一性辩护另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传统中发展起来的"虚拟潜在性"概念,另一种是亚里士多德将生命活动作为整体目的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谢劲松 《天风》2005,(4):24-25
社会是人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整体,整体可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自身又可作为一个整体。因此,每个人同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但不同的人群又形成了自己的共同体。如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政治组织、不同的信仰群体都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国家、政党、学校、宗教、公司、企业、家庭自身都是一个整体,但这些整体又属于社会这个整体中,  相似文献   

13.
形体化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身心关系理论尤其是当代身心关系理论,由身心一元论、二元论中的身心交感论、身心辩证统一论都可以推出该理论和方法,其基石或必然前提条件是身体影响或作用于心理.这说明,形体化心理治疗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汉字认知过程中整体与部分关系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回顾了整体与部分在认知中的作用争论的历史,讨论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作者认为,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影响汉字认知过程和策略的重要变量,人们加工汉字的过程和方式视汉字的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5.
本期论坛的四篇论文,可以说都是从某个角度谈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审美关系问题。李健夫先生的论文倡导的科学主体论美学,基本点就在于立足人类现实生存的整体研究;徐大卫先生的《艺术与科学》,比较研究了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和人格建构;王祥博士的《自然审美可否标准化》,刘成纪先生的关于写生的谈话,其中心都是阐释人对自然世界、对社会人生审美感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7,30(5):1095-1098
以汉字为材料研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意义关系对知觉的影响。实验1采用整体/局部的等级模式。结果表明,整体与部分的意义关系影响整体与部分的知觉。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启动字部件与目标字有意义关系。结果表明,启动字部件对有意义联系的目标字有启动效应。整个研究表明,汉字知觉中存在由整体到部分和由部分到整体的双向平行加工,整体与部分的意义关系影响字词整体与部分的知觉。  相似文献   

17.
奎因彻底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因在《语词和对象》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这一论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论证与反驳。通过分析奎因本人对此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看出: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是奎因哲学思想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在语言中的继续批判;是他的整体论思想的逻辑发展;以及本体论相对性思想的理论前提。通过分析戴维森、大卫·刘易斯、普特南论对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使我们对彻底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整体与部件表征在物体图形识别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物体表征及其对识别的影响,特别是整体与部件的关系。实验一主要研究物体整体与部件分别对物体识别的影响;实验二考察部件之间的相对距离、分割方式对物体识别的影响;实验三对自然分割和非自然分割的信息表征特点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1)被试在识别被人为分成几个部分的图形时,可能运用心理操作将各部分“拼凑”起来,然后再进行识别。(2)对物体的表征是多元的,既可以通过整体特征达到对物体的识别,也可以通过局部特征识别物体。(3)部件的表征具有一定独立性,可以通过部分信息完形出整体,而不受物体熟悉度的影响。如果能够识别构成物体的部件以及确定其间的空间关系,就可以实现对物体整体的识别,但部件识别不是物体识别的绝对前提。  相似文献   

19.
社会是人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整体,整体可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自身又可作为一个整体.因此,每个人同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但不同的人群又形成了自己的共同体.如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政治组织、不同的信仰群体都形成了自己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九部分介绍了巴哈伊教的教义。第一部分是该教的上帝独一论。第二部分是先知连续显现论。第三部分是人类一体论。第四部分是宗教同源论。第五部分是天堂地狱论。第六部分是宗教与科学论。第七是社会财富论。第八是对宗教仪式的态度。本文认为,巴哈伊独特的宗教观说明,只有消除宗教偏见,坚持团结统一,完成宗教的现代转换,才能使宗教保持活力,并有益于全球社会的的发展。巴哈伊的历史可以作为一借鉴,这是我们在研究中应特别注意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