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记     
迎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一朵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刊物之花——《五台山研究》,在晋阳大地上绽开了。五台山是中国教佛四大名山之首,相传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它历史悠久,寺庙林立,梵声琅琅,香火不断,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成了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它以古老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研究中国佛教的历史、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五台山以婀娜多姿的天赋形态,变化异常的自然景观,清静幽雅的“清凉胜境”,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是世界上鲜有的灵山圣境。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被《杂华》唱为文殊大士的演教之区。文殊大士的般若之智为五台山佛教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当今圆照寺的高僧妙空就是五台山佛教的著名僧医,也是《五台山研究》编辑部的特邀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五台山研究的开拓者、五台山学的奠基人、《五台山研究》的创始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佛教学者崔正森先生于2023年4月26日因病与世长辞。崔先生情怀高远,功力深厚,曾师从任继愈先生,研修佛学,倾注心力于五台山佛教,一生勤勉,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总计达1000余万字,在中国佛教史研究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为地域佛教研究、佛教名山研究、菩萨信仰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面认识中国佛教尤其是唐以后中国佛教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轨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获得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赞誉。崔先生的不幸离去,不仅是五台山研究的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连日来,沉浸在万分的悲痛之中……作为崔先生创办的《五台山研究》,今特别刊登李利安教授撰写的悼念文章,以此纪念先生。愿崔先生开创的五台山学后继有人,愿先生之慧命长存。  相似文献   

4.
各位学者、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同志们:按照双方商定,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如期在号称“清凉胜境”的五台山开幕了。这是双方学者通过学术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繁荣佛教文化研究,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  相似文献   

5.
1990年佛教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估计全年的论文将达百篇以上。除《法音》、《禅》、《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和《五台山研究》为佛教刊物外,许多报刊都开辟了佛教研究专栏,象《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等,都发表了不少有关佛教研究论文。在著作方面,出版、再版了《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儒道佛美学想思探索》、《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三论玄义校释》、《华严经师子章校释》、《童蒙止观校释》、《中国的宗教精神》、《中国僧官制度史》等多部著作。尤为可喜的是,1990年7月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了“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国内外佛教徒向往的一个地方。 五台山对于笃信佛教的藏族人民来说,历来都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五台山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早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吐蕃王朝就曾派专使赴唐朝求取五台山图,并根据原图在敦煌复制了五台山彩图。藏文佛教经典《莲花经》中将五台山列为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研究》2000,(4):47-47
《五台山研究》是五台山研究会主办、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一份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五台山研究》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本着立足五台山、面向山西乃至全国的精神,研究、宣传、探索五台山的历史、佛教、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旅游,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国内动态     
《茉莉花》曲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最近,经过专家们的论证,认定风靡大江南北的著名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起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编导们在一次欣赏五台山佛教音乐时,偶然发现五台山藏传佛教音乐中的《八段锦》曲调酷似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观摩演奏后,认为《茉莉花》曲调是颂扬茉莉花的,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而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的。五台山的佛教则是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的。从此茉莉…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研究会形成一门专门学问——五台山学吗?任继愈先生的入室弟子、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研究中心主任崔正森研究员对此深信不移,他和他的同道多年来推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就是为此付出的努力。这些成果包括《五台山佛教文化》、《五台山佛教建筑艺术》、《五台山宝塔研究》、《五台山与亚洲佛教文化》等数百篇论文以及《五台山游记选注》、《五台山诗歌选注》、《五台山楹联牌匾集锦》、《五台山碑文选注》及其主编的《五台山文物集粹》、《五台山诗文撷英》、《五台山(传)(志)选编》、《五台山旅游览胜》、《五台山画册》、《山西寺…  相似文献   

1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阶段,还是五台山佛教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唐朝时候,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佛教在三教中的社会影响最大”(任继愈《唐代三教中的佛教》,《五台山研究》总第14期第6页),而五台山又是与印度灵鹫山“争峻”(《全唐文》卷17《三藏圣教序》)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化之区,为全国著名的灵山圣境。唐代二十个皇帝中,除武宗反佛外,大都尊崇佛教,扶植利用佛教。其中,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自佛教传入五台山后,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使五台山成为古代寺庙建筑的集群区。历代五台山寺庙建筑,由于各时代生产水平、生活习惯和美学观点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据唐代沙门慧祥所撰《古清凉传》记载:“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爰发圣心,创兹寺宇。”明未清初著名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是文殊道场、著名佛教圣地,《水浒传》是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历史长篇小说。但二者却结下了相得益彰的殊胜因果:五台山不仅解决了作品的某些情节问题,丰富了人物形像,突出了作品主题思想,而且反映了农民起义胜利后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惑和探索。这正是作品现实主义的光辉所在。而《水浒传》不仅写出了五台山佛教的状况,而且反映了五台山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水浒传》是五台山历史上传播范围广、影响时间长、没有分文投入却有巨大收获的最好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北宋的张商英是一个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他曾撰《续清凉传》,详细记载了他在五台山所见到的一系列灵异感应现象,对佛教圣地五台山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张商英其人及其在五台山的活动作一简要叙述与分析,对于研究五台山佛教在北宋的发展状况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研究》2006,(4):48-48
《五台山研究》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五台山研究会与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合办的一份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五台山研究》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本着立足五台山、面向山西乃至全国的精神,研究、宣传、探索五台山的历史、佛教、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国佛教最繁荣的时期,而当时佛教名山胜境,则首推五台山。在唐代二十个皇帝中,除了武宗反佛之外,其余都是崇佛的,对五台山佛教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尤以太宗、高宗、武则天、代宗、德宗、宪宗、文宗为甚。佛教的各个宗派如华严宗、净土宗、天台宗、密宗、律宗、禅宗的名僧,纷纷到五台山活动,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远自日本渤海、新罗、罽宾、乌茶、摩伽陁等国的僧人,慕名专程来求法巡礼.国内的善男信  相似文献   

16.
唐高宗李治乾封二年(667),沙门慧祥陪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高僧释迦密多罗礼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其后撰写了《古清凉传》一书,这是一本有关五台山佛教的最早专著。书中指定了五台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清凉山”;叙述了五台山早期佛教的发展沿革;记录了有关...  相似文献   

17.
1988年7月11日在五台山栖贤阁宾馆举行了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预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日方代表有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爱知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镰田茂雄,《中外日报》社东京记者浅川竜一郎和诸位日本友人;中方代表有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建峰,五台山研究会秘书长、《五台山研究》副主编、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崔正森,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国际旅行社太原分社总经理韩和平,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教授陈扬炯,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孙安邦。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研究确定了明年七月份在五台山召开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有关事宜,并参观了五台山佛教圣地和五台山研究会在五台山资料研究中心(佑国寺)举办的五台山大型展览。为了增进中日友好往来,使大家了解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预备会的情况,本刊特辟专栏,发表会上交流的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后赵时佛教传入山西,五台山始有佛法流布。由于北魏诸帝的崇佛,特别是魏孝文帝的开拓,遂使五台山佛教兴盛起来。到唐代贞元年间,澄观国师作《华严经疏》,又把五台山比附为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佛教在五台山的初传《清凉山志》以为,“周穆王时已有声教及此。清凉山者,曼殊所居,穆王于  相似文献   

19.
憨山大师是明代五台山的一位著名高僧崔正森《清凉山志》卷3曰:“或久栖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者,就可为五台山的高僧。憨山大师不仅来过五台山两次,前后住了九年,而且修禅开悟,也是印证于五台山;他不仅研究宣传了五台山的佛教,而且也保护了文殊...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式样最全,历史也最悠久;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这就是今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上、下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