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2.
常亮 《法音》2022,(2):33-42
<正>佛教传入中国,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明帝时期。在此之前,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在西域地区传播的时间可能更为久远。中国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始于佛经翻译,这一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佛经翻译可以被视为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来自印度的佛教从而开启了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根据学者李尚全的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3.
早在古印度佛教初创之际,许多深奥的教义往往用诗仍颂赞的形式来表现,不少喝赞一吟便是数十数百行,可谓气势恢弘的创作了。佛教传入东土,译经之中不可避免地要译诗渴,因而使中国的文学界发现了这种淋漓尽致的表现手段。尤其是佛与禅的境界,不知启迪了多少诗人的创作,滋润了多少诗坛佳作。中国本是个诗的大国,由于吸收了佛教文化的营养,使中国的诗歌创作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佛教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诗坛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综观佛教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印度佛经韵文的翻译而来…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这是值得纪念的。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王志远先生撰文指出:“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的佛教是来自印度又有别于印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经历了2000年的风风雨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及中国民众已融为一...  相似文献   

5.
佛经翻译与中国文学是双向式互相影响的。而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型:佛经翻译文学与佛经翻译影响文学。佛经翻译文学指佛经翻译文本中包含着文学成分和文学因素,尽管它主要是宗教经典而不是文学作品。它也被称为佛教文学,主要是印度宗教思想的体现,可能受到印度民间文学以及当时文人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朴初居士,人们尊称他朴老或赵朴老,他很喜爱诗歌。作为佛教居士,他对佛教诗歌十分重视。他曾撰文说:佛教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诗坛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综观佛教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印度佛经韵文翻译而来,从翻译的角度去研究很有价值,也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古人是如何以他  相似文献   

7.
心澄 《法音》2012,(8):38-43
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自两汉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外历代高僧大德锐志翻译佛教原典,精心研究,创建宗派,大力弘扬佛教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佛教典籍,源远流长,卷帙浩繁,对佛教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教内实际和参学过程中的见闻,就佛典的诠释、整理和保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感受和思考。一、佛典的传统翻译诠释方法及其现代语体的转换尝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印度哲学研究孙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与印度的交往渊源久远,公元1世纪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引起我国古代士大夫文人们的兴趣,开始了对印度的研究。在这一悠久的历史过程中,主要是佛教僧人们对印度佛教的译经注疏,忙于探究义理、寻求真谛;甚至还有不少高...  相似文献   

9.
佛经的翻译,不仅是建立中国佛教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佛经的翻译过程,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谈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儒、释、道三家。作为三家之一的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逐渐的适应,缓慢的流传,到东晋时趋于繁荣;南北朝时出现了众多学派;隋唐时进入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10.
季老的学问博大精深。他研究佛教、研究佛经翻译、研究古代印度和西域的各种方言,还研究印度古代文学、翻译剧本《沙恭达罗》、史诗《罗摩衍那》,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竟从梵文的“糖”字考证中如抽丝剥茧般写出一本80万字的《糖史》。  相似文献   

11.
圣凯 《法音》2008,(2):6-11
中国佛学的创造转化,是基于对经典的创造性诠释,尤其是通过对一些主要经论的诠释,消化、融合印度佛教,完成佛教的中国化。五世纪初,鸠摩罗什在长安翻译了《法华经》、《般若经》、《中论》等大乘经论;接  相似文献   

12.
李四龙 《中国宗教》2022,(11):62-65
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既与印度佛教一脉相承,又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进而成为东亚佛教的核心。印度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中国社会,这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佛教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农耕文明、宗族社会的佛教形态。  相似文献   

13.
评《日本佛教史》黄心川佛教是世界宗教,也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印度佛教自创立后不久,越南及斯里兰卡,然后再进至东南亚诸国;印度佛教北达中国,又入越南(也有部分南传佛教)、朝鲜、日本等国,一部世界佛教史,或者说亚洲佛教史,乃至说各国的佛教史,无不包...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远在二千年前,古印度佛教僧侣奉持佛经,经由中亚细亚,踏着平沙莽莽的丝绸之路,进入我国新疆地区,再沿着马铃声声的河西走廊而深入到内地,传播佛教。以后,印度佛教的不同派别又分别北上,进入我国西南地区的西藏和云南,弘扬佛教。由此中国佛教形成了汉语、...  相似文献   

15.
方广铝 《法音》2004,(1):7-11
人们常说,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我以为,这句话有四重含义。首先,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史上曾出现部派佛教(小乘)、大乘佛教、密教等三大派系。但后来,佛教在印度衰亡,三大派系都不复存在。而在中国,却保留了承袭印度部派佛教而来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印度大乘佛教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佛教民间化是佛教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佛教的民间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东汉时期,印度佛教在权力阶层的允许下,以神通和民俗为基本路径,在民间的演化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不仅扩大了佛教的群众基础,而且长远影响了佛教的本土化。并为东汉以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18.
律宗是研习与传持佛教戒律的宗派。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律典(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也相继在中国翻译流传,这些律典都属于小乘律。南北朝时代开始出现以大乘教义来阐释小乘律的律学研究潮流,到了隋唐时代蔚为大观,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律宗。律宗形成以后,向全国传布,福建也不例外,现试阐述之。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行求法的第一人,法显对佛教在中国的立足与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对佛教思想、佛教制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从宗教走向信仰方面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开创作用。法显西行所取经书丰富了中国佛学宝库;律藏的搜求与翻译对佛教僧团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佛国记》中对印度各地佛教供养行为的记录与传播,对推动佛教在中国从贵族走向平民,从宗教走向信仰,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法显西行其始也简,而成之却也巨。  相似文献   

20.
林伟 《现代哲学》2006,(1):90-95
印度佛教中的“三世”说和因果报应论是对中国人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然而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已经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印度佛教思想,其中掺杂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思想。本文考察印度佛教的三世概念、因果报应论与中国灵魂论和善恶报应思想的融合过程,并试图通过佛教的中国化过程来说明佛教理论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