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证中的非形式谬误是与形式谬误相区别的一种由论据推不出论题的错误。 关于形式谬误的表现和实质,逻辑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它是由于违反论证方式规则即推理规则而产生的思维形式(或称思维的逻辑形式)方面的“推不出”错误。 非形式谬误的表现和实质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它是除了论证中的形式谬误外的其他“推不出”错误。其实质在于违反论据规则,思维内容不合乎客观实际。但是,在许多逻辑教科书、论著中,却认为非  相似文献   

2.
论证的非形式谬误是相对于形式谬误的一种由论据推不出论题为真的错误。关于形式谬误的实质,逻辑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它是由于违反论证方式规则、即推理规则而产生的思维形式(有称之为思维的逻辑形式)方面的“推不出”逻辑错误。关于非形式谬误的表现和实质,逻辑学界的认识就不能说是一致的了。多数的、尤其是权威的、影响深广的教材、论著,都认  相似文献   

3.
非形式谬误     
在日常语境中遇到的■,很少以严格、明确的形式出现,有些概念可能模棱两可,或者前提省略,或者真实性被认为十分明显以至不需要清楚地表示,带有省略命题的推论(常常是前提)是不全论证式,一些常见的非形式谬误或逻辑错误出现频繁,足应引起注意,它们往往表现为省略前提的(或虚假的)不全论证式: 1 诉诸个人 (直接攻击其人) 这类谬误出现在前提中,指攻击或贬低(直接攻击其人)一个人而不是指某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形式论证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庆寅  赵利 《哲学动态》2003,22(4):34-36
一非形式论证 (informalargument)是与形式论证相区别的逻辑论证。形式论证是形式逻辑研究的内容 ,非形式论证是非形式逻辑 (informallogic)的研究内容。非形式逻辑于 2 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 ,用“非形式”命名这种逻辑 ,意指这是一种不严格的逻辑。形式论证具有固定的结构 ,要求结论从前提演绎得出 ,否则论证无效。非形式论证的结构常常不明显 ,它不单纯要求结论从前提必然得出 ,也允许结论得到前提足够的支持 ,仅当前提对结论的支持不足够时 ,才认为论证是谬误。对于论证 ,形式逻辑关注它的演绎有效性问题 ,非形式逻辑关注它的有效性程…  相似文献   

5.
谬误(Fallacy)是不正确的论证模式。西方谬误研究自亚里士多德始至今经久不衰。如果说,以往在逻辑中讨论谬误完全是因袭亚里士多德开创的逻辑传统,那么,在符号逻辑占主导地位的当代,讨论谬误多少有点“对抗”符号逻辑的意味。本世纪50年代以来,新修辞学的兴起,日常语言学派的主张以及从逻辑应用出发对符号逻辑的反思,为研究符号逻辑视野之外的论证(Argt nent)开辟了道路。而谬误正是论证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十年,这  相似文献   

6.
家族相似是维特根斯坦反对本质主义的一个经典论证。有学者认为该理论充满内在的谬误,会导致虚无主义,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及其哲学立场提出了一个挑战。本文在回应上述批评的基础上指出,家族相似理论不仅没有他所指责那些论证谬误,而且也不会导致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它背后是一种语境决定论的哲学思想,里面包含着一种基于生活形式的原初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是寻求真理的工具。但是,正确的思维只有同谬误的思维相比照,才有实际意义,才能显示出它在认识中的作用和价值。因此,谬误研究应为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汉语中,“谬误”可泛指一般的错误、差错;也可用作与真理相对的反义词,指与客观现实不一致的认识。作为逻辑术语,“谬误”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谬误,指在思维议论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错误,包括思维形式上完全违反形式逻辑的错误,言词上与形式逻辑有关的错误,以及实质的即关于事实或内容的错误。狭义的谬误,指貌似正确的错误推理,亦即违反形式逻辑规律、规则而产生的错误。中国古代逻辑中的谬误论,讨论广义的逻辑谬误。  相似文献   

8.
渐进式论证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很少得到专门讨论的论证。不过,和渐进式论证形式几乎完全相同的连锁悖论和连锁型滑坡论证,则得到了不少关注和研究。虽然连锁悖论和连锁型滑坡论证传统上都归为谬误,但我们不需要改变论证的形式而只需要限制推理的长度,就能避免得到荒谬的或不可接受的结论。换而言之,并非所有渐进式论证都像连锁悖论和连锁型滑坡论证一样会得出不能接受的结论。那么,渐进式论证究竟何时得出可接受的结论进而成为一个好的论证,何时得出不可接受的结论而成为谬误?对于连锁型滑坡论证,沃尔顿认为若推理过程从可控区域经过灰色区域最终滑向失控区域,就会得出不可接受的结论。不过,关键的灰色区域如何更为精确地定义和识别?本文将使用概率论和模糊集对渐进式论证、连锁悖论和连锁型滑坡论证的论证过程进行定量刻画,从而回答这些问题,并得到这些论证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实践的逻辑”要求的不断增长和数理逻辑对日常思维中逻辑问题的无能为力的日益显著,非形式逻辑越来越引起逻辑学家、语言学家的关注。非形式逻辑以论证为中心,力图回答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论证的分析,语言预设的特征以及谬误的类型等。其中对论证的分析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蒙诺·比尔兹利(Monroe Beardsley)采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论证的结构以帮助人们对论证进行评估,这种图表经过斯蒂·文·托马斯(S·N·Thomas)和诺尔特(J.E. Nolt)的发展和完善,就形成了所谓的  相似文献   

10.
吴梦  翁学东  孙铃  白新文 《心理科学》2013,36(1):175-182
赌徒谬误指当某一独立随机事件发生后,人们倾向认为这一结果再次出现的概率降低。如果一连串的随机事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人们倾向于认为随机事件将呈现系统性反转。证券市场中的赌徒谬误指在股票上涨(下跌)序列中做出股价将要下跌(上涨)的判断。本研究探讨股票市场特征(趋势长度及方向)及投资者的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对赌徒谬误的影响。以83名股票投资者为对象,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趋势长度主效应显著,短线情境下赌徒谬误频次更高;趋势方向主效应显著,下跌情境下赌徒谬误频次更高;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在短线下跌情境下,赌徒谬误频次更高;投资者的自我效能感对股票趋势长度具有调节作用,高自我效能的投资者在短线情境下更容易出现赌徒谬误。  相似文献   

11.
"证明"一词在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中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指主要在数学领域中使用的演证,其二指主要在人文学科领域中使用的论证。演证与论证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这一特点在所谓"准逻辑"论证中有集中的反映。按照与形式逻辑推理或数学推理的相似性,准逻辑论证可区分为两大类11种,具有"似逻辑而又非形式"的性质。相异于佩雷尔曼认为准逻辑论证的结构不能被形式化,本文指出,它们可以在巴斯和克雷伯"形式3"的意义上被形式化,即有其论证型式;运用相应的批判性问题,可对这些论证的确信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合取谬误是一种常见的判断偏差,它指的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评估合取事件及其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对合取规则系统性偏离的一种现象.实验1 就认知需要类型对合取谬误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高认知需要的被试较不易表现出双重合取谬误和单合取谬误.实验2 探讨了警告类型对合取谬误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警告时个体最易表现出单合取谬误,其次是间接警告,最后是直接警告;此外,认知需要与警告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高认知需要的被试在直接警告和间接警告时更少表现出双重合取谬误,在直接警告时更少表现出单合取谬误.  相似文献   

13.
外刊学论     
利曼:“哲学,哲学史,和意向主义谬误”(Leaman, O., “Philosophy, itsHis tory, andtheIntentionalistFallacy”,HistoryofPhilosophyQuarterly, Vol. 20,No.4, October2003)哲学主要是对论证的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与历史无关。同样,意向谬误认为历史与语境(context)不会增加对客体的审美深度,甚至会影响这种深度。高明的哲学提供观念与论证,且是从一些简单的命题出发经过论证才变得复杂。所以历史在理解哲学中的作用是值得怀疑的。在伊斯兰哲学中,历史在此方面的作用用横向细节 (hori zontaldetail)与纵向细节(verticaldetail)来表达。…  相似文献   

14.
规划谬误是指人们在估计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倾向于过度乐观, 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一种现象。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规划谬误理论和记忆偏差理论。规划谬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个体的经验水平、目标任务的性质等。规划谬误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从第三人称视角进行估计、任务分解及时间分配。未来的研究主要从规划谬误与策略性误解、乐观偏差、过分自信的关系, 规划谬误的产生根源、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究、规划谬误的研究范围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延展心灵论题在近二十年的争论中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基于功能对等性原则,第二次浪潮基于互补性原则或整合主义,第三次浪潮则基于非个人主义和动态系统视野。在围绕第一波延展心灵的争论中,认知主义者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论证:差异性论证、耦合-构成谬误、认知标志异议。第二波延展认知的诞生让差异性论证失去了意义,而第三波延展认知则强有力地回应了耦合-构成谬误。然而,第三波延展认知在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同时,淡化了对物质环境的关注,而这本属于延展心灵的原初关切。  相似文献   

16.
首先,本文将伍兹的谬误思想划分为前、近两个时期:前期谬误研究的基本原则诉诸于形式的方法,具有多元主义特征;近期思想则转向了基于实践推理与认知经济的谬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然化的逻辑理论,带有心理和认知色彩。其次,本文搜集、整理学界近年来对伍兹不同时期谬误思想的研究情况,对它们给予批判性地比较和评价。最后,本文对伍兹谬误思想的历史意义、最新发展以及未来走向做一般性总结,着重指出显现于伍兹新近理论中的逻辑"自然转向"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鑫毅诉诸丘奇—哥德尔—尼尔的弹弓论证来反驳本人关于句子指称事态的结论是失效的。弹弓论证默认了共指替换和组合原则,而共指替换应该包含两种形式:整句共指替换和组合共指替换。对两者不加区分的运用会导致乞题,而且该论证无法证明所有的假句子共指。从弗雷格本人关于概念作为函数的理论出发,可以发现,"真"和"假"不是代入对象之后的概念的值,而是一个高阶函数(带断言态度的句子)的值,因此,断言态度才指称真值。  相似文献   

18.
李勇 《现代哲学》2022,(1):147-153
政治平等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以贝淡宁和白彤东为代表的贤能政治学者反对政治平等,提倡政治不平等。他们的论证依靠的是对政治共同体的目的论的特定解读,同时他们的论证可以重构为工具主义和非工具主义两种版本。本文通过对这两个版本的重构,指出政治不平等的工具主义论证面临政治权利作为基本福祉反驳和滑坡论证反驳,而政治不平等的非工具主义论证面临专家-老板谬误反驳和非目的论反驳。  相似文献   

19.
概率判断中的合取谬误是指违反事件发生概率的合取规则而认为包含多个独立事件的复合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大于其中某些事件的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概率判断偏差现象。合取谬误的界定存在一定争议, 相关的解释机制有因果模型理论、确认理论、惊奇理论等, 影响合取谬误的因素有频率效应、训练效应以及个体差异等等。未来研究应联系逆转合取谬误的心理机制来完善已有的理论, 同时注意应用研究以及其非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露  黄华新 《哲学动态》2004,1(3):20-24
"语用谬误"一词最早出现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一书,该著作对于修辞式推论谬误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亚氏在书中驳斥了作为谬误极端形式出现并以利用手段与诉诸情感为惯用伎俩的诡辩修辞术,确立了以修辞式推论为主要说明方式的新修辞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