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的动机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是教师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熟悉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大学新生对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从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把当前的学习同学生的实际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相联系,并有效地利用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及影响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影响学生,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科学化知识的社会要求自觉的内化成为自身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邱开金 《心理科学》2007,30(2):444-446
高职学生是中国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职业化教育模式影响下的高职学生.面对的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教育,职业心理和学习心理折射出高职学生在职业定势、学习动机、成才抱负、人际关系、青春期回应等方面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从问卷探源到本质归因,提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4~6岁儿童的游戏行为、社会技能和学习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幼儿的游戏行为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游戏行为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作用大于社会技能对游戏行为的影响作用,同时,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破坏、退缩行为对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形成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然而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且关系到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如何最大限度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以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然而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且关系到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如何最大限度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以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价值观是否可以通过未来目标和动机内化程度影响高中生的学校投入,对六个城市七所学校的1022名高一学生的价值观、未来目标、学习动机内化程度及学校投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超越型价值观和自我完善型价值观能够使青少年发展出内在未来目标以及较为内化的学习动机,进而更加努力学习,而物质主义价值观则会使青少年形成外在未来目标以及较为外化的学习动机,进而更少投入学习;(2)当考虑价值观对未来目标的作用时,内外在未来目标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但影响学校投入;(3)当不考虑价值观对未来目标的作用时,内在未来目标能够促进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内化,进而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外在未来目标则会阻碍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内化,进而更少投入学习。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价值观比未来目标对学习有更重要的影响,说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更应该注重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学生学习障碍心理影响固素的分析,提出了建掏正确学习观、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信等学习障碍心理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具有良好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使用多水平建模,分析了来自全国100个区县421所学校的心理环境特征对10826名小学4~6年级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途径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4~6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及学业成绩中分别有10.0%和33.3%的变异来自学生个体以外的学校因素。(2)在控制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所在地、师资、学校学生总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等基本特征后,学校总体和学生个体知觉两个层次的学校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影响均显著大于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与个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相比,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相对较强。(3)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受到学校所在地、学校师资水平、学校学生总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调节。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处于师资水平较低、平均家庭年收入较低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具有相对更强的保护作用;对处于农村、师资水平较低、平均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相对更强的保护性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个体知觉到的心理环境仅部分中介其作用;且学校总体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表现的作用强度受到学校所在地、师资水平和学校学生总体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学习策略教学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亚玲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1,24(3):352-353
在当今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之际,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受到普遍关注。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如家庭资源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动机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俞国良等,1998);外部奖赏在一定条件下会削弱内在动机(吴增强,1995);教学中不同的目标结构会导致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动机(郭德俊等,1994)。而对学习策略是否影响学习动机?及如何影响学习动机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运用教学实验、问卷等方法,探讨了学习策略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这对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班级集体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班级集体形成的心理基础,班级集体内的人际关系,班级集体对学生的影响力量等问题展开探讨,这对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促使好班级集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班级集体形成的心理基础交往与归属的社会需要,是集体形成的重要的心理基础,当人离群索居或是置身于陌生人群中时,便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焦虑.所以会产生这种体验,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探讨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的动机特点、意志品质、注意力品质以及工作记忆能力。施测《学习动机测验》、《意志力测验》、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测验和N-back任务测验。结果发现:(1)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显著低于易于进入学习状态学生(p0.05);(2)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意志力上显著低于易于进入学习状态学生(p0.001);(3)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学生与易于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注意广度和注意分配以及工作记忆上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学习动机不强和意志力差是大学生难以进入状态的主要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实践中,初中阶段往往被看作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人的心理断奶期,这一时期充满多种心理矛盾;从教育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终结又是基础教育的中间阶段;从社会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通过社会影响、家庭感染,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具备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因此,全面研究和了解初中学生的特殊心理,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对于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而困难的任务,而且随着学生生活中高强度诱因刺激的增加,物理课堂学习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单调、呆板、没有生机的。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对于物理教学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职生日益面临着校园、家庭和社会的不同影响,他们的心理必将产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影响学生学习及就业效果,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措施的研究对于提高中职生的成才和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某一日标进行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动力因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帮助学生改变学习困难、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论述了: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学习动机的基本功能、结构特点的研究,去发现、揭示其内在规律,利用规律,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的一位政治教师不能把政治课看成仅仅是传授政治知识的课堂,把心理教育看作是班主任的事,而应该把心理教育融进政治教学。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政治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教师心理研究述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学生的心身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所以,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学生和学习心理的同时,也应当研究教师心理,研究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自身心理条件。近代教育心理学兴起以来,关于  相似文献   

19.
论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有目的的活动,又都是由于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什么是学习的动机?国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学生为追求一定的目的而产生的内在原因,一般是表现在活动的预想、计划和方案上。学习动机不是学习活动,但学习活动确离不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力量。欲望和需要是动机的动因。动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体内情况稳定”要求的动因。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人体要维持内部的安全性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学习,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学习心理是对学习的科学研究,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习心理的研究成果,对于改进教育工作有重大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学习是受教育者的主要活动,学生是通过学习来接受教育的,学生学习好,表明教育效果好;反之,教育的影响还存在问题。因此,教育者必须运用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