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继堂 《天风》1995,(9):17-18
位于旧南通市西北隅端平桥畔的“基督医院”,建于清宣统一年(1909年),由当时上海的基督教区派遣来南通的美籍传教士鲍罗德医师监建。起初名为“纪念医院”,1912年重建后,改名为“南通州基督医院”。该院的业务与设备在当时苏北地区均属上乘。日军侵华后。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基督医院爱国抗日的英雄事迹 位于旧南通市西北隅、端平桥畔,一座两层楼房的"基督医院"建于清宣统一年(1909年),由当时上海的基督教区派遣来南通的美籍传教士鲍罗德医师监建.起初名为"纪念医院",1912年重建后,正式命名"南通州基督医院".该院的业务与设备在当时苏北地区均属上乘.预感战祸随时加身的基督医院的医护人员,在院长海格门和夫人去庐山休假时自发地组织起十多人的救护队,并集中突击进行救护训练.每日以鸣锣为号,像战士般地进行实战演练.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基督宗教赞美诗集是当时“西方音乐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载体”。(王震亚:《西洋乐理输入探源》)这一时期编印出版了很多风格各异的赞美诗集,反映了在当时特殊环境下的基督宗教音乐中国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在“梵二”会议之后一时曾传遍普世。这一概念的提出,使许多国家天主教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会一改过去古老的面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际上,“子民”在旧约圣经中用得很多,以色列民族曾以“天主的子民”自傲。在新约中,关于教会的论述有一百多个,其中相当普遍与重要的一个便是“天主的子民”。因为基督通过死亡与复活,在圣神降临之后建立了新约教会,所以当时的基督徒们便以“新天主子民”自居,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显示了教会是在基督圣爱中的一个共融体,在这个共融体中体现了所有基督信徒各自应有的圣召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夏秋 《天风》1996,(11):19-19
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基督教会,始建于1938年,名为“藤田福音堂”。当时,信徒甚众,活动延续到1968年“文革”,教堂被藤田村委会占用。1988年,改革开放落实政策,永丰县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政策,下发了“永府办(1988)114”文件,明确了藤田镇洋坊村“福音堂”教会的房地产权,并要求藤田村委会办理移交手续。  相似文献   

6.
常有人写文章叹息自己生不逢时,说“余生也晚”。我1930年生于一个基督徒家庭,假使我早生100年,我才真惨哩。 当时第一个把基督福音传来中国的牧师马礼逊是英国人,他实际是搞棉花茶叶和鸦片垄  相似文献   

7.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使徒保罗特别强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4,5)。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督的教会不幸分为三大派别:公教会(即天主教)、正教会(东正教)和新教会(在中国旧称“耶稣教”,也称“基督教”)。一百年以来基督教中有  相似文献   

8.
蒋礼 《天风》1995,(6):23-23
最近,一些教会收到了一张反动传单,说:有一位“活基督”要来做王,要共产党人和世上的君王、总统部归向他。“活基督”是谁呢?传单说:“这位活基督就是李常受。” 这份传单的内容是反动的。它在中国散发,内中又特别提到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智 《哲学动态》2001,(11):41-44
基督宗教伦理原本是基督宗教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圣经》中就曾明确地把基督宗教的基本伦理原则 ,即“爱主”与“爱人如己”规定为“一切道理的总纲”[1] 。至现当代 ,随着基督宗教的精神化和世俗化 ,基督宗教伦理在基督宗教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新正统派神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布鲁内尔曾提出过“以基督宗教伦理学代替神学”的口号 ;美国现实主义神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莱·尼布尔不仅把基督宗教社会伦理规定为其神学的基本内容 ,而且把“爱的律法”规定为其神学的最高原则 ;弗莱切尔的“境遇伦理学”尽管实施“相对主义的策略 ,却依然把“爱”或…  相似文献   

10.
岳清华  林超群 《天风》2014,(4):54-55
最近,有一因信仰邪教而自杀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湖北省襄阳市农村的刘宗保夫妇因为沉迷于邪教“三赎基督”,先后跳桥自杀身亡。刘宗保本是农村当时不多见的拥有高中文凭的人,为人善良,乐善好施。刘宗保夫妇自1992年开始信“三赎基督”,以为信了这个教,种地不用施肥,生病不用服药。好心民警建议刘宗保去教堂请教牧师关于基督教纯正信仰的问题,他到了教堂,牧师安排信徒们一起与他交流、为他祷告,还送他一本圣经,可他却发现圣经上的内容与其此前的信仰相差巨大,从此再不去基督教堂,并开始了频繁的自杀,多次被人阻拦或救起,直到3月3日他从桥上跳下,再无踪影。刘宗保的妻子当时就在不远处默默地望着丈夫从桥上跳下,没有阻拦。她说,这是神的惩罚,谁也没办法逃避。3月16日,她亦跟随丈夫,跳下了湍急的运河。这对夫妻因信仰“三赎基督”而踏上不归路,酿成家破人亡的悲剧,错误的信仰真是可恶的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1.
散发主馨香     
魏悌香 《天风》2011,(6):47-47
“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这句话也可以翻成:“因为他时常率领我们,使作为基督俘虏的我们得以参加基督凯旋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基督的奥秘 “你们念了,就能晓得我深知基督的奥秘。”(弗3:4) 使徒保罗声称自己“深知基督的奥秘”,历世历代的基督徒对此深信不疑,理由也许就是保罗所留下的13封书信,并且在他的书信中透出了无穷的力量。除保罗以外似乎没有第二人敢自称“深知基督的奥秘”。保罗所说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3:6)如果奥秘的确如此,那么我们也不难成为“深知基督的奥秘”的人,  相似文献   

13.
罪人的福音     
“罪人的福音”、“天主慈爱的福音”、“世界救主的福音”,都是经学家为路加福音所起的别名,甚至连大诗人但丁,都称誉路加是“记述基督慈悯的经师”。 实在的,路加福音的中心思想,即是救赎的普遍性、至一性和基督对罪人的慈爱。因此,路加一开始报告基督诞生于白冷时,即把此中心思想表达了出来:“看,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新约     
《中国天主教》2010,(4):39-40
(一)四福音: “福音”本有“好消息”和“喜讯”的含义,新约的作者用它来指基督完成救赎工程的大喜讯。这个喜讯原先由口头传授,稍后才记录成书,当时,写耶稣的行实和事迹的人很多,但教会承认的只有四部;初期教会为抵抗“伪福音”甚至把这四卷书称之为“圣四”。  相似文献   

16.
游乐 《中国宗教》2022,(6):82-83
一唐贞观九年(635),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教士阿罗本携经籍来到唐朝都城长安,为中国带来了“景教”,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宗教教派。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沿袭了东方教会注重音乐的传统,其宗教仪式大多采用赞美诗与歌咏的方式,“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  相似文献   

17.
黄馥萍 《天风》2005,(11):30-31
约翰福音第17章,是基督最后一晚对门徒们所说的话,他特别强调合而为一,在所读的这几节经文中,五次提到了“合而为一”。耶稣祈求上帝让门徒能够合而为一,这是主耶稣在世时,他最后的心愿。合而为一是当时主的门徒们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  相似文献   

18.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19.
基督道德与个人完善迦南基督道德是以“信、望、爱”超性之德为其根本,以自然道德律“十诫”总纲为内容,以本性道德“智、义、勇、节”为特征,以基督献身为榜样来完善自我、完善教会、完善社会的行为规范。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以基督信仰为总纲,以爱人为实践内容的...  相似文献   

20.
夏新穗 《天风》2007,(9):2-4
基督不是以色列人私有的财产,更不是西方教会的“专利品”,基督来为要拯救全世界那些愿意真诚悔改的人——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从列邦中所拣选出来的,他们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23:9),圣经因此称他们为“选民”(太24:22),“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罗9:4,5)。然而,因为他们弃绝了神的儿子耶稣,不承认他是基督,并且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救恩便临到外邦人”(罗11: 11),“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2)。以色列人迫切盼望基督来,甚至“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路3:15)。既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