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程八级     
读经:马太福音5章3至10节。 我们常称马太福音5至7章为“登山宝训”,是主耶稣宣布天国的宪法。5章开头这一段,通常称为“八福”,好像是八种福,或八种有福的人。但细心研读。深觉是主耶稣说明天国子民应有的属灵资格。清注意3节的第一福,主耶稣就说:“天国是他们的。”到10节的第八福,主耶稣又说:“天国是他们的。”可见八福是始终联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4)
正旧约圣经,尤其是《诗篇》中常常提到"有福"■这个词。根据旧约原文希伯来文的词序,我们在《诗篇》1篇的开头所读到的第一个词正是"有福"■。按照原文直译《诗篇》1篇1节的开头为"有福的人是……""有福"■是一个阳性名词,意思是一个人所处的福乐状态。这个词从没有用来形容神,却常常用来形容人,而且是惊叹式的强调语气,就  相似文献   

3.
倪光道 《天风》2002,(8):20-21
圣经马太福音5章3节说:“承认自己灵性贫乏的人多么有福啊,他们是天国的子民。”(新译)但在教会里,对待灵性的贫乏有两种光景:一种是不知道自己灵性的贫乏,还自以为富足;另一种是常常感到自己贫乏、可怜,而不知如何是好,甚至灰心丧气,无福可言。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话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瑛 《道德与文明》2002,(5):18-20,49
公正这个概念、范畴,使用范围极为宽泛,内容极为丰富,它可以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里应用;但是它本身又是个极为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更具体的内容充实,它在任何领域里都是软弱无力的.人们对于公正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一定要用历史的、具体的眼光对待.要弄清我们所追求的公正,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条件下的公正.我们所反对的不公正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条件下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5.
藏福于心     
幼时腊月,每近年关,父亲总要给人写春联。写得最多的,便是“福”字,福寿双全,福星高照……十分显眼,不觉记在心中。 人有祈福之心,大概是因为生活还不够完美,或者是人生还不够顺达。老子说,祸兮福所府,福兮涡所伏。灾祸常常无情地砸到人们的头上,即便不砸到自己头上,落到邻人的身上,依然像悲剧一样震撼人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各位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在此过诸圣瞻礼,庆祝天堂上的所有圣人圣女,他们都在为我们求天主。其中也有徐家汇的教友,他们过去同我们一样生活,来堂念经、参与弥撒圣祭。如今他们在天堂上享见天主圣三,为我们求天主,为我们求得需要的大量圣宠。 今天弥撒中的福音,读的是耶稣山中圣训中的真福八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一端一端地讲,只讲第一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耶稣讲神贫的人是有福的,没有讲贫穷的人是有福的,当然贫穷的人是有福的,但耶稣对所有的信徒,对整个人类,讲这道理。所以讲:“神贫的人是有福…  相似文献   

7.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曾经认为,在人的权利尚未得到足够尊重的今天,动物保护是个奢侈的话题。学生的这封信让我震惊,也让我感到内疚和羞愧。长期在平静的书桌前伏案工作的我们,不曾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承受的道德压力和内心冲突。我们甚至还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其中的问题。动物的悲惨遭遇对于我们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人何以能够铁石心肠地残忍对待动物?善待动物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意味着什么?不回答这些问题,生命伦理学教育就是那么“脆弱和荒唐”。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对于我有什么价值?人如何对待社会以至整个外部世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还是渺小的,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么?人如何对待逆境,又怎样立身处世?对于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如何看待,人又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自我完善和幸福的理想人格又是什么?……对诸如此类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是不屑一顾的。而把产生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土壤中的哲学仅仅局限在几条规律和几对范畴的一般宇宙观的哲学问题上。哲学不去具体分析和解释现实存在着的一般人生问题,人们也难以理性精神科学地对待生活。要不然,  相似文献   

9.
幸福之道     
要到达真正的幸福,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中道。讲中道的人很多,什么是中道?他不讲解我们还懂得一点,听他一讲我们反而糊涂了。真正的中道是什么呢?可归纳出四点:(一)对人的原则是自他兼利当你跟人相处或进行一种交易的时候,不要只求自己的福利,而应先考虑到别人的福  相似文献   

10.
安信义  吴新望 《天风》2014,(1):14-16
<正>经文:《诗篇》65章2节至11节听祷告的主啊,凡有血气的都要来就你。罪孽胜了我,至于我们的过犯,你都要赦免。你所拣选、使他亲近你,住在你院中的,这人便为有福。我们必因你居所、你圣殿的美福知足了.拯救我们的神啊,你必以威严秉公义应允我们.你本是一切地极  相似文献   

11.
母慈子孝     
刘蕾 《天风》2002,(2):15-15
申命记5章16节是我们熟悉的一段经文:“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诫命人人都当遵守,然而现在不少人却违背了这条带应许的诫命,不讨神的喜欢。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道德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不法之事时常发生,甚至有人将自己的亲身父母驱之于门外。是他们无力赡养老人吗?不是,他们之中不乏富有者,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常说:“吃亏是福,”这一句话的反面是“占便宜,”中间便是即不吃亏也不占便宜。为此,有人说,吃亏是福;有人说,什么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亏;还有人说,是我的拿,不是我的,白给不要。到底谁说的有理,实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道德经》说,“天地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活着。”《圣经》也说,“在  相似文献   

13.
灵花一束     
《天风》2017,(6)
正祷告不是生活中的"备用胎",而是生命每天的"必需品"。神的儿女们,神的旨意原是叫我们不住地祷告,恒切地祷告。叫别人得福的同时,你已经是最蒙福的人。因为你愿意成为别人的祝福,你就成了上帝所赐福的人。说真话的好处是不用记得曾经说过什么话。神是光,你亲近神就是亲近光,你脸上就越来越有光彩;你亲近神,你心里就越来越有神采。上帝存留我们的"生命",为要完成上帝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张合安 《天风》2005,(5):10-11
"福"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但不同的人对福的理解不同。有人说健康是福,有人说平安是福,有人说悠闲是福,有人说有钱是福,有人说有个美满的家庭是福……到底什么人有福?在旧约圣经写到:"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箴14:21)在新约四福音书中,主耶稣讲过许多关于有福的真理,如:在登山宝训中就连续讲了八种人有福,而"施比受更为有福"是唯一在四福音之外主  相似文献   

15.
大凡人到一定年龄,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都有求婚的欲望。但是有的人恋爱婚姻十分顺利,美满幸福;有的人却谈爱不顺,求婚受挫,苦恼烦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有些心理学家和婚姻问题专家曾进行过调查分析,普遍认为:顺利者,多是对待婚恋有正确的婚恋观,态度正确,动机纯朴,标准恰当,感情适度,行为有节;而受挫者,除生理因素之外,多数是错误  相似文献   

16.
郭为 《天风》2016,(12)
正懒惰是最容易被低估的罪行。它使人麻醉,生命逐渐失去动力,终归要挨受饥饿、捆绑和死亡。你的日子再差,也绝不会差到神的恩典触摸不到的地步。而你的日子再好,也绝不会好到不需要神恩典的地步。什么时候我们开始为自己的名誉地位烦恼,什么时候我们就已经离基督徒的身份越来越远了。当你了解到你生命的每一刻都活在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造物者的视野之内时,生活就会成为一个值得敬畏的任务。有些人以为的自由,其实是牢笼,他们所寻得的快乐,最终会成为对忧伤的拥抱。一个不喜爱敬拜上帝的人,说明他爱的还不是上帝。  相似文献   

17.
高建国 《天风》2008,(22):38-39
前一段时间,我曾研读了《诗篇》84篇。从中看到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渴慕神,就是对神的院宇、对神的工作和对神的赐福的渴慕;二是心向神,向神的感谢赞美、呼吁祷告和朝见敬拜;三是经历神,就是住神里面有福,灵命道路有福,靠神的人有福。现在我们再研读一篇《诗篇》,也就是34篇。它的内容更为丰富,教训更加深刻,也能使我们体会到有更大勉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福、享福,长命百岁。但很少人去探究福的来处。换句话说,有人所想的就是最好不费力气而能得到一切,不需本钱,不择手段,而能赚到大钱。 什么是“福”?在我的信念里?丰衣足食是福,身体健康是福,家人和乐是福,事业顺达是福。说得更明白:吃饱穿暖足矣,不必山珍海味,名牌服  相似文献   

19.
大喜的信息     
伏丽莎 《天风》2001,(2):36-37
现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是什么人,信息都充塞着你的生活空间。大到国际问题,小到生活琐事,一张信息的网包裹着我们,良莠不齐,真伪难辨。但我们今日所听见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信息——耶稣基督的福音。  相似文献   

20.
各种当代社会都充满着流言(rumor)。无论如何,我们都生活在一种信息环境中,而这种环境中既信息过多,同时也信息过少。许多人希望我们相信各种关于真相的说法,或者至少希望我们也同样坚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的来源可能是不确定的,不过,在某些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把它们整合到我们的信念体系之中,按照这些主张而行动,并且通过集体记忆而回忆它们。如果假定确实有这些说法存在,那么,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信任什么人和什么事情。就针对有关社会的各种断言做出的反应引导着我们的各种行动而言,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它可能是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