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西方政治史学的沉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军 《学海》2001,(4):51-55
20世纪西方政治史学在整个史学领域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其地位和作用没有也不可能因新史学的批判而消失,相反,新史学因纠正其初期对待政治史学的偏激态度而重新定位.史学不能离开政治史而获得发展,政治史在新史学中复兴的原因有多种.20世纪的政治史学同19世纪的政治史学有很大不同,因为人们对政治概念本身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它的范围更加扩大,与其他史学分支的联系更为紧密,在理论与现实、历史与政治上保持更好的平衡.了解西方政治史百年发展的特点,有助于认识西方史学现状和促进我们的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以《胡适口述自传》为例的理由 20世纪中期,口述史学在现代历史科学领域中获得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研究近现代历史的比较新的方法,口述史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如何定义口述史学?口述史学又是怎样兴起的?口述史学又包含哪些特点?对历史的研究又有哪些的影响呢?在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对我们而言比较新颖的学习历史的方法.笔者认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空谈,就会有一种泛泛而论的感觉,既找不到真切的触感,也很难得到有意义的启发.所以在这篇论文里,笔者在论述关于口述史学这些问题的时候,准备以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1]这本书为例来进行分析,从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来反映口述史学的若干特点,希望可以在以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悦 《宗教学研究》2013,(1):272-27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史学领域发生了一些非常大的变化.一是历史哲学的理论方面,在经历了20世纪初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到分析的历史哲学转型之后,20世纪60、70年代,历史哲学领域再次发生了重大的理论转型,也就是叙事的转向.这一转向使得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成为当代历史哲学的主流形态①.二在史学实践方面,第三代年鉴学派的崛起,使得史学的边界更为扩展,方法更为多样②.以《蒙塔尤》为代表,一种以叙事的方式对14世纪初法国一个小山村的社会、经济、宗教生活进行栩栩如生的展示的方法在史学领域开始流行.心态史、微观史等新文化史大行其道,对历史解释的讨论也出现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势头强劲的思潮出现在文化领域.这股思潮率先出现在了建筑、电影和美术等领域,后来又发展到哲学、文学等领域中.这个庞杂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理论被冠之以"后现代主义"的名称.历史学通常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被卷入"后现代主义"潮流的学科.70年代,西方史学受其影响,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研究方向,以及历史实践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渗入到历史学领域后,历史学更为深刻地反思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在史学认识论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史学的根基——历史客观性问题提出了挑战,使现代史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直到90年代末,国内史学界才稍稍有人关注后现代主义,并陆续有所介绍,此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引起了史学界的热烈讨论.本文试图通过概括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客观性的颠覆性阐述,以及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的热烈讨论,来展示后现代思潮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以史学为主流,虽以传统史学的文献考据为主,但已受到实学的经世致用与西学的实证精神浸染。自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将这种实证精神发扬光大,不仅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文献考证,更关注对社会现象的实地考证,从史学中发展出实证之学。这种实证主义转向既表现为重兴-繁荣时期的实地调查,也表现为发展-转型时期以来无论在研究方法、研究宗旨,还是学科依托上都有所突破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中国净土宗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20世纪最后20年以及21世纪。其研究内容可分为史学研究、理论研究、文学研究和艺术研究四个方面。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硕,文学研究亦取得了一定成绩,艺术研究最为薄弱。但总体而言,净土宗研究的现有成绩与其历史影响极为不符,有待研究的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7.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相当多的挑战,本文只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加以讨论。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即中国哲学撰述的内容、范围,以及中国哲学史与其他研究中国思想的进路之间的同异问题。一“中国哲学”是一个20世纪才产生、流行的概念,“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经过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哲学研究本身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冲击,中国哲学研究面对这些挑战发生了重新定位和自我辩护的需要。让我们从头说起。胡适在…  相似文献   

8.
黄静 《学海》2003,3(3):172-177
作为同时活跃于 2 0世纪 3 0年代中国史坛的两个史学流派 ,禹贡派和食货派有着密切的学术关联。顾颉刚与陶希圣二人有着共同的学术主张 ,都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 ,《禹贡》半月刊和《食货》半月刊均贯彻着这一认识 ;禹贡派和食货派之间保持着学术上的往来 ,有合作也有竞争。这种学术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3 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及走向 ,它是一代学人对中国史学发展做出的相同思考  相似文献   

9.
伦理-经济关系是道德体系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课题.20世纪的中国道德哲学的发展,历史而共时地存在三大理论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韦伯新教伦理的"理想类型",还有所谓"经济伦理".三大理论范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但也都内在着深刻的矛盾.21世纪的文明将是生态文明.21世纪道德哲学和道德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既不是机械的"决定论",也不是抽象的"气质论"和"立法论",而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辩证法精髓,融摄三种范式并扬弃它们的内在局限的"生态论".辩证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既是21世纪道德体系的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必须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彭玲 《学海》2005,(2):196-197
商务印书馆 2 0 0 3年 1 1月出版 ,3+2 39页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发展历程、探讨史学发展规律的历史分支学科。 2 0世纪 2 0年代 ,梁启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史学史”的概念 ,1 92 7年在清华大学讲授《补中国历史研究法》时又提出了“史学史的作法” :“中国史学史 ,至少应对于下列各部分特别注意 :一 ,史官 ;二 ,史家 ;三 ,史学的成立和发展 ;四 ,最近史学的趋势。”白寿彝先生称梁启超为史学史设计了一幅“蓝图” ,而自此以后 ,中国史学史的作法也一直按照这个“蓝图”发展 ,直到近些年其研究路径才有了若干的突破和创新。胡宝国著《汉唐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