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0,(9)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86级学僧通过四年的学习,于今年6月毕业.6月20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中国佛学院的全体学僧身披袈裟高兴地进入了会场.会场中间悬挂着"中国佛学院86级毕业典礼"巨大横幅,主席台上方是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像和赵朴初院长题写的"知恩报恩"四个铜匾大字,庄严醒目.在主席台两侧就座的有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代表.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于6月30日举行了第九届学僧暨研究生班毕业典礼,共有52名学僧毕业。他们除一部分人继续深造外,多数已分赴各地寺庙从事佛教事业。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自1980年12月创办至今,已为全国各地输送了近400名佛教人才,有的在当地佛协、寺庙中担任...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6,(6)
任务之局长,赤耐副局长,李佐民副局长,兄弟宗教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中国佛学院自从1956年9月创办以来,到现在已有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我们佛教界包括中国佛学院在内,也和全国人民一样,走过了极其艰难困苦和曲折的道路。今天,我同大家一起参加本院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和86级本科开学典礼,既感到很大的欢喜和安慰,又不禁感慨万端。在这里,我首先要对中国佛学院成立以来,和我们同心协力为学院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为培养佛教人才作出了贡献,在动乱时期受到摧残迫害而离开了我们的首任院长喜饶嘉措大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7)
<正>本刊讯6月18日,中国佛学院举行2015届本科班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34位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下午3时整,中国佛学院全体师生在法源寺大雄宝殿举行了诵经祈福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主法诵经。随后,毕业典礼在中国佛学院礼堂隆重举行。出席此次毕业典礼的领导有:学诚法师,国家宗教局四司副司长赵忠海、院校处赵红宇处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宗性法师,中国佛教协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8,(8)
本刊讯7月17日上午,北京法源寺呈现一派节日的气氛。在全国佛教界欢庆中国佛教二千年的时刻,中国佛学院教学楼竣工暨九四级学僧毕业典礼在新落成的教学楼礼堂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92岁高龄的赵朴初居士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亲自赶来出席典...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学院隆重举行九三级本科生暨第五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本刊讯6月11日上午,风和日丽,宾客云集,北京法源寺呈现一派节日的气氛。在全国人民喜迎香港回归的时刻,中国佛学院第五届硕士研究生和九三级本科生毕业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四恩与五爱     
佛教和中国历史文化、伦理道德水乳交融,双向交流,相互渗化,不但直接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道德风化.在今天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中,对我们佛教徒来说,佛教的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三宝恩的"四恩"与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可以相得益彰,为我们"在教言教"开展五爱教育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理论依据,也可以使佛教的"知恩报恩"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6,(5)
赤耐副局长,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在为86届本科生举行毕业典礼的时侯,我首先要向大力支持我们办学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表示感谢!向诸位老师这些年来的辛勤培育表示敬意和感谢。同时向诸位毕业的同学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王丽心 《法音》2012,(4):63-64
本刊讯3月31日,由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佛学院、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承办,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协办的"首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在中国佛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北京佛教  相似文献   

10.
成和 《佛教文化》2016,(6):16-21
中国佛学院本科和硕士学历,师从杨曾文教授,毕业后又在中国佛学院留校任教。就当很多人以为,来自福建的戒毓法师要将毕生之力投入佛教学术事业之时,这位学院派却在离校500多公里外的河北邯郸,拿起了锄头。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6月6日9时30分,中国佛学院隆重举行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兼中国佛学院院长一诚法师、副会长兼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圣辉法师,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徐远杰司长,中国佛协副秘书长那仓、丛铭、蘧俊忠、陈文尧等领导,以及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姚长寿居士和全院师生出席了庆典仪式。毕业典礼由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向学法师主持。一诚法师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圆满顺利地完成各科学业的99级同学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你们在学校所读的是有形的书,上的是小课堂;社会却是一本无形的书,工作和生…  相似文献   

12.
法印     
梵语Dharmamudr意译,又称"法本末"、"法本"、"忧檀那(udn)"等.法,指佛法,印,指印记、标帜.法印,是指佛教的标帜、特质,是证明是否为真正佛法的标准.又,印有真实、不变不动  相似文献   

13.
王丽心  贤清 《法音》2009,(6):58-59
6月10日.中国佛学院举行2009届本科学僧毕业典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学院第一副院长学诚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袁莎、国家宗教局四司副司长张剑等领导及中国佛学院师生100多人出席了典礼。毕业典礼在“国歌声”中开始,随后由一诚法师拈香.主法诵经。  相似文献   

14.
编后语     
《法音》1992,(4)
加强佛教界的自身建设,保持佛教的纯洁性,是当前佛教界的首要任务。自去年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部分常务理事座谈会上发表“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重要讲话以来,全国佛教界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各名山大寺兴办的僧伽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九华山丛林执事培训班已初见成效。本期赵会长在《弘扬佛法,利乐有情》一文中,进一步要求我们“要担当弘扬佛法的责任”。他指出“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我们自己本身就要依据佛法加强自身建设”。他还强调:“要懂佛法才能弘扬佛法。”作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僧人,应该要有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古德说:“佛法弘扬本在僧。”但我们如果不懂佛法,又怎能弘扬佛法?已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经过四年精进学习、修持,中国佛学院九0级40名学僧即将完成学业,于六月份获得毕业。毕业后的学员,除极少部分作为学院师资留下,进入研究班继续学习,或推荐出国留学外,大部分学员将回到各自的寺院,把自己四年中所学到的理论与弘法利生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佛教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佛学院级九○级40名学僧即将毕业@弘教  相似文献   

16.
桑吉扎西 《法音》2005,(7):45-46
本刊讯6月12日上午,中国佛学院在教学楼举行200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圣辉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副秘书长陈文尧先生,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姚长寿居士,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教务长吴占有活佛,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所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周宁局长、褚有奇副处长,国家宗教事务局院校处李革处长等领导和佛学院师生近百人出席了毕业典礼。典礼由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向学法师主持,圣辉法师作了重要讲话,并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代表院长一诚法师向行将毕业的学僧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你们今天虽然…  相似文献   

17.
王丽心 《法音》2012,(6):51+2
本刊讯6月7日,中国佛学院举行2012届研究生论文答辩毕业典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湛如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张厚荣、向学法师;本届研究生的指导老师及论文答辩嘉宾等出席了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由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宗性法师主持。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6)
正本刊讯6月1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一行到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学诚会长对广声法师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广声法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新加坡弘传佛法,培养佛教青年弘法僧才,推动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往来表示赞叹。学诚会长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汉传佛教"走出去"。广声法  相似文献   

19.
梵呗清歌     
这一年来梵呗清歌栏目收到的佛曲与信日渐增多,这是一件大好事。就当前情况来看,不少佛教信众对于佛教音乐的认识还是有局限的。他们往往只承认日常熟悉的作为仪轨用的唱念,而对为弘扬佛法而整理、创作的佛曲则不大能接受。上期本刊劳里写的《有声有色》一文中后面一段话是颇含代表性的。这确实不能怪任何人,佛教要有自己既有宗教性又有艺术性的佛曲还有待努力。我们想在今年的梵呗清歌栏目中为这方面的发展做点有益的事。本期发表了两首佛曲。1《养心行孝歌》佛教提倡报父母恩,行孝极为重要。用歌曲来弘扬这种精神是需要的,但是就词曲来看…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2,(9):1
当今,中国正快速进入老年社会,关爱老人身心健康,使他们有尊严地安度晚年,不仅是老年人子女的义务,更是全社会的一份责任。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佛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知恩报恩,不仅是佛教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所以佛教强调"报四重恩",即报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今年,全国五大宗教团体商定,将9月17日至23日设立为"宗教慈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