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行 《天风》2000,(12)
有一篇《盲人点灯》的故事:“一位盲人坐街乞食,身边常点一盏灯,过路人问他:‘你既不能见白日黑夜,有灯无灯对你都无分别,你点灯是为着什么呢?’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而是为使人看见我,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盲人点灯,让路人诧异不解,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岂不更让路人自惭形秽。盲人不愿成为绊脚  相似文献   

2.
一位胎生的盲人在他的朋友家里聊天直到夜色苍茫。临别时,他的朋友说:“让我给你点上一盏灯笼照在路上走。”盲人回答说:“我的眼前始终是一片黑暗,提一盏灯笼有什么用?”朋友说:“你提着灯笼在路上走,别人会老远就看见灯笼,不至于撞在你的身上。这样可以照亮别人,保护自己。”盲人欣慰地笑了:“很好很好!照亮别人,保护自己!”于是,盲人就提着燃着的灯笼上路了。虽然他依旧是艰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身高不到1.2米的中年矮子上了车,售票员招呼他买票,但他说: “我从来不买票。”售票员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满1.2米,可以不买票。”售票员不同意,两个人就争吵起来了。于是,我上前说道:“车上不是有《乘客须知》吗!应以它为准!”这时,一位乘客读出了其中一条:“每人可带1.2米以下儿童一人,但1.2米以下儿童单独乘车须买票。”我说:“根据规则,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对于名人在公众场合戴墨镜的现象,人们见怪不怪,持某种理解的态度。因为戴墨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确实可以起到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或种种意外事件发生的作用。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戴墨镜与人打交道不但不利于交往,还会给对方带来心理不适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林春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戴近视镜的人,一天早上,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眼镜了,可是他又急于去见已经约好的老同学,不戴眼镜感到很别扭,就随意拿起墨镜戴上了。走到楼下,他看到邻居家那条平时见到他很友好的小狗,就习惯地摆摆手,奇怪的是,小狗吓得边躲边向他“汪汪”。更让他…  相似文献   

5.
名山上多有神庙,游览名山的游客和到神庙进香的香客经常是同路人。 有一次,我到一名山游览,跟随一帮香客上山。路边有一些盲人在那里喊:“请抽个签,算个命吧!”“你的面相好,能当大官的。”有一个不瞎的人向我打招呼。我应一声:“过时了。我都58岁了,还怎么能提拔?而且我也不想当官。”他没再说什么,我照样走自己的路。 走到庙前,看见很多人正在烧香。香烟缭绕,弥漫于松柏之间。庙前有几个妇女正在卖香。有一个妇女也向我兜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威尔逊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如今终于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这天,当他从办公楼出来时,听到背后传来“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来的,威尔逊停下了脚步。盲人意识到前方有人,连忙上前说道:“先生,我是个可怜的盲人,帮帮我,  相似文献   

7.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  相似文献   

8.
窗外吵吵嚷嚷,几个年轻人拿着照相机,咔嚓咔嚓地照个不停。原来桃花开了,很艳丽。以往,总是我最先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然后,我给大家照相。今年身体有点麻木,对气候的感觉不是很灵敏。有朋友来到我的办公室,约我出去走动走动。“别老坐在办公室,  相似文献   

9.
小蒙在班里的“故事”比较多,同学们经常来“告状”,小蒙的缺点倒是真不少,诸如懒惰、散漫、冲动、斤斤计较、撒谎……对待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光盯着他的缺点也不是办法。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表扬他一番机会终于来临了——  相似文献   

10.
盲人作为人类群体中的特殊组成,具有自身独特的显现。这些显现使盲人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不同的形象。对盲人形象的认识根源在于视力正常者对盲人感知经验残缺与虚假的界定,但其合法性有待商榷。将视力残疾群体界定为"盲人",界定的主体不是盲人本身而是视力正常者。建立在消极的现代权力体系基础上的盲人界定是不合法的。感知能力的相对性消解了视力正常者对盲人界定的权力。视觉能力的障碍应是一种盲人的特点而非缺陷,应构建盲人与常人平等的群体关系。  相似文献   

11.
问题:我虽然想了解你,但我不知道是否会更好地了解你,也许会对你了解得更差吧;但是,我认为《行动报》上的解释还是会引起对你的更多误解的。“绝望”、“孤独”这些字眼,在一篇讲存在主义的文章里比较更为强调。而我似乎觉得,在你那里,“绝望”或“苦恼”,是某种更根本的东西,不单是指一个感到孤独而必须作出决定的人的决定而已。这是对那种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产生着的人生条件的感受。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选择,这是不待言的,然而,苦恼和绝望却并不是通常总要发生的。萨特尔:显然,我不是想说,当我在蓍草和巧克力冰糕之间选择的时候,我是在选择苦恼。苦恼是经常的,在这意义上,我的最初的选择是带有经常性的。事实上,据我  相似文献   

12.
杨达 《思维与智慧》2014,(11):44-45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在当时的《九华周刊》上看到过对他的专题报道,知道他是一个求学海外的盲人留学生。而得知他已是学成归来的亚洲唯一盲人医学博士,则是在此次残联组织的报告会上。中等的身材,匀称而壮实的体形,色调明朗的着装,映衬着白净的肤色,整体散发出一种儒雅的文气。特别是那颗头颅,浑圆而饱满,面颊丰腴,庭宇开阔,属于常见的智慧型,或是骨相学所谓的福相。如果不是那副墨镜和那根盲杖的“告密”,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达官或贵人。呵呵,开个玩笑。  相似文献   

13.
盲人买剪刀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天赋极 高。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老朋友修理工对阿西莫夫,朋友说:“嗨,阿西莫夫 !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智力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 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了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柄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 。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 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该怎么做?’”阿西莫夫说:“他…  相似文献   

14.
李洪志是打着气功旗号起家的,名称开始叫“法轮功”,但他说他传的是“法轮佛法”。他的“法轮佛法”“不是低层次祛病健身的气功”,也“不是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世界上一切学说中最玄奥、超常的科学”。为了与气功与宗教相区别,李洪志经常使用“法轮佛法”、“法轮大法”、“法轮修炼大法”、“法轮佛法大圆满法”、“宇宙根本大法”等名称,他的书也多以“法  相似文献   

15.
〔治愈胎生盲人〕耶稣从圣殿里出来,在路上看见一个生下来就瞎眼的人。他的门徒问他:“老师,这个人生来就瞎眼,是谁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呢,或是他父母的罪?”耶稣回答说:“他瞎眼,与他自己的或他父母的罪都没有关系;而是为了在他身上显扬天主工作的大能。趁着白天,我们应做派遣我来者的工作;黑夜一到,就没有人能工作。我在世上的时候,我就是世界的光。”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些泥,抹在盲人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到熙洛阿池(拉Siloe,英Shiloah,Pool of Siloam,史罗亚池,西洛厄池,西  相似文献   

16.
我在一家照相馆上班。一天中午,在我们附近捡破烂的那位老人进来了。她有点紧张地说:“我要照相。”然后径直走到镜子前,用手梳理着她的头发,整理她的衣服。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们姊妹多,家境贫困,经常受人欺负。每次受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我们吃了亏还要受母亲的责骂。明明我们有理,母亲不去与别人论理反而责怪自己的儿女,这让我们心理很不平衡。母亲说:“人亏亏一时,不会亏一世。好人人欺天不欺。”我非常不解,觉得母亲有点软弱,于是心里暗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心理故事。这个故事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两位盲者和一只蚂蚁。这两位盲者姓啥名谁,笔者也说不清楚,只知道那位长者有一个雅号——“盲人哲学家”。他从明眼人那里听来几句“唯物”、“唯心”之类的名词,就时常挂在嘴边,别人便因此送给他这样一个“美名”。那位年青的盲者也想混个好名声,就拜“盲人哲学家”为师,他很聪明,大有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之势。这两位既然是师  相似文献   

19.
走过爱河     
李长第 《天风》2001,(12):35
唱起赞美诗第259首“在我前磐石涌活泉,喜乐如水常丰盈”我就特别地感动。是主耶稣一路引导我向前,使我尝到恩主爱的滋味,走过主的爱河,就像约伯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我的童年苦不堪言,令我难以忘怀。姊妹6个,我是排行老三,家境贫寒无依无靠。妈妈精神不好,经常软弱无力,因为生下我是个女孩的缘故,妈妈从此就一蹶不起,常常疯疯地离家出走。每次爸爸找到我妈时,不是在柴禾堆里、就是在废墟里,夜里两三点钟我们姊妹几个还点着蜡烛等妈回来,有时看  相似文献   

20.
很久很久以前并且忘记了是在哪儿,在我开始梦想写小说的时候我就听见有人说过;“作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文学创作,最最重要的是得有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那时我年少幼稚不大听摸得这句话,心想可有人不是在生活中吗?“没有生活”是不是说没有出生或者已经妞世?那样的话当技是没法儿写作,可这还用说么?然而很多年过去了,这句近乎金科玉律的话我还是不大听得懂。到底什么叫“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到底是指什么?也许是,有些生活叫生活或叫“有生活”,有些生活不叫生活或者叫“没有生活”?如果是这样,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