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画院推动了宋代绘画的蓬勃发展,其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通识美术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阐释宋代画院发展的原因和背景,分析宋代画院教育与当下教育的相似点,结合当今高校通识美术教育存在的考核制度过于简单、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弊端,探讨宋代画院课程设置对当代通识美术教育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涛以万恶点墨、纵横挥洒写真性情,用东方式的主观的线与类色刻画事物内在的生命.他摒弃画院技法,我自立法,独抒自我,盘礴睥睨,峥嵘奇崛,张扬其狂放恣睢的个性,彰显自我独立的人格操守.石涛的"一画"理论就是包孕技法、画理、理之源及其内在关联的审美本体理论体系,凸现了文人画抒写性情的内在"心"的本原性.  相似文献   

3.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做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称之为南宗之祖。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出现了"关家山水"和"黄徐异体"的花鸟画。  相似文献   

4.
姚婉缇 《美与时代》2014,(12):93-93
宋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两宋画工画与文人画、画院画一起,形成总体性的雅俗结合态势,使宋代绘画达到鼎盛。其在艺术成就上所达到的高度在历代乃至今日都是无法被超越的。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和中国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画家的身份及历史渊源又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师曾的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7.
刘宁 《美与时代》2023,(4):18-20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北宋进入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绘画的两个突出特点是画院发展繁盛和文人画思潮影响下士人画观念形成。绘画内容不单表现现实生活,更是多表现对现实生活、人生理想以及自在精神的追求。以苏轼为首的文人士大夫群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文人绘画先河。这一时期美学思想的发展对文人画产生影响,赋予了其独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浓重的一笔,笔者将针对文人画的具体含义,文人画发展中体现出"书画一律"的特点,以及中国画中"书画同源"与文人画的关系进行讨论。同时也探讨了"六法"论,"南北宗"论对中国文人画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自建国以来,美术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美术教育自身赢得了应有的地位,其成就是巨大的,美术教育主流学科教育功不可没(包括中国画学、油画学、设计学等).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画更是文人画的重要时代,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选、"元四家"等,而元前期艺坛足以领袖群伦的必然是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赵孟頫。他开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先河,开创了元代文人绘画的新面貌,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元四家"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和画体,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当今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自隋创立科举制,以文取仕,历代沿袭,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官,都擅诗词,工书法。因此,官僚和文人难以分割,古称"士大夫"。士大夫们以画自娱或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是必然的,并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因此,文人画的兴起与科举制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墨戏"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墨戏"画的主体是文人,可算是文人画的一类。"墨戏"画虽然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美学特征,不能和文人画混为一谈。宋代是"墨戏"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墨戏"画的美学意蕴与绘画评论中流行的"逸"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马骏 《美与时代》2004,(7):18-19
中国画史上的文人画,追源溯流,并非由一种流派、一种风格所形成的.也不受某一地区,某一画种所局限.但却包含着各种流派、风格、画种的神韵.文人画作为中国画史上的一种艺术现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她与中国美术史密不可分.文人画以其文、人、画三要素,构成了中国画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庞世伟 《美与时代》2007,(11):42-45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民族自强和"门户开放"的呼声中最终爆发了以高举"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而引发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民族文化之前途问题的大辩论,而"文人画之价值"问题正是这场辩论的焦点之一.针对以康有为、陈独秀等为代表的"西化"派对明清"文人画之价值"的全面否定,陈师曾撰写了<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对明清"文人画之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积极的辩护.该文对近百年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变革历史研究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一辩论及其后来近百年的历史与实践证明:今天的中国画仍是大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5.
"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将文学、书法、绘画融为一体,强调"士气""逸品",重视笔墨情趣和意境的表达,反映了古代儒生文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在中国书画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堪称中国绘画艺术史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代绘画占有很特殊很重要的地位.“宋人尚法,元人尚意”.元画一反南宋那种客观写实的画风,而继承光大了北宋苏轼等人倡导的文人画的审美主张,以绘画主体表现性的“意”、“韵”为其审美特征.元代文人画表现了当时的文人们与现实不合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并对后世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在这其间,汤垕与他的《画鉴》对文人画的兴盛起到了某种承前启后、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研究文人画不可不注意汤垕的绘画鉴赏美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画家的视角,研究、分析北宋翰林图画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从中可以看到,画院开明的政策、有效的制度,尤其是兴办"画学"所形成的新的教育思想,把北宋绘画推向我国绘画史上迈绝前代的巅峰。它对中国画民族风格的形成、"写实"技法的完善以及中国画"诗化"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宫廷画家为迎合帝王的旨趣而创作,也是限制绘画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米桠 《佛教文化》2011,(2):23-25
热贡画院院长娘本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有时间画唐卡. "人家说热贡画院是七百年来,热贡艺术首次以企业化模式运作.在我看来,热贡画院只是在追求一种现代的经营理念.下一步,我准备把经营和管理全部交给我弟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这一块." 占地面积二千多平方米的热贡画院,与周围"热贡艺人之家"的独门小院,形成鲜明对比.热...  相似文献   

19.
易境,即易学蕴含的境界精神。中国文人画从审美观念到技巧法度,无不以易境为追求。易境的核心是太极,太极落实在文人画中,即是画的整体气蕴;象是《周易》之本,意象为易境之本体,是文人画思想理论的精髓;绘画讲究"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间方立意定景",与易学的三才之道不无相通之处。"神"是易境的目的,经历代文人拓展、引申,《易传》的"神"逐渐发展为蕴含自然之道与变化之理的至高美学境界。文人画以气韵风神为核心,"意"即神之方、易之体;"仰观俯察"不仅是圣人画卦的方法,也是文人画传达易境的基本途径。观卦的"大观""童观""窥观""观我""观国",深深影响了文人画的观物理念和审美取向。今天,深入发掘文人画的易境不但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亦对弘扬传统美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宋朝的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首先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苏轼在谈到绘画的欣赏品评与创作时,虽然站在否定"形似"的角度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主张,但研究表明,苏轼并非一味地否定"形似"强调"传神",而是注重作品的两个方面.苏轼的"形"、"神"、"理"的观念,对我们当前绘画的实践与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