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22,(1):5-11+125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实质内容和世界意义,就在于它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中,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国家独立为首要前提的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中,以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为现实基础的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以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使命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督教一旦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神学思想,就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有所为。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着眼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其独特贡献不仅体现在经验借鉴、理论参照、制度创设等层面,更彰显于独特的实践智慧之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守智慧;从国情出发独立选择现代化道路、谋划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智慧;统筹处理好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等关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智慧;现代化整体布局、发展理念、战略思维的调整与转变,突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智慧;在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努力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人类实现现代化和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更大的贡献,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担当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需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不断进行完善和充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南,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反对宗教有神论,把人民的福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南,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反对宗教有神论,把人民的福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2,(7):F0002-F0002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中央统战工作会议7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年是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要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大会。宗教学研究要深入贯彻和不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新时代十年党的宗教工作成就和经验研究,从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宗教问题的研究,从宗教问题的处理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胸怀天下,加强面向现代化的宗教学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宗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伟光院长的重要论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马克思1879—1882年期间研究笔记札记》深入分析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涵。论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回答了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王伟光院长指出:"尽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类概念,在今天一些人看来已不合时宜,但仍是概括当今时代本质的理论抽象,它们并没有所谓‘意识形态终结'。但用唯物史观和世界历史理论来看,发现时代并没有过逝,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世,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前进于世界历史大道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选择。"这一结论从时代的精神状况出发,澄清了是非,明确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需要按照"三个意味着"重要思想创新我国宗教学研究:一是要迎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校准我国宗教学研究的学术方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二是要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立场,发展当代中国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三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深入研究宗教治理现代化思想,为解决全球宗教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以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为根本要求,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中国共产党则是领导我国人的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人学所主张的为人类求解放,百年党史中贯穿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遵循“一元多线”发展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新时代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行”的新论断。“两个行”所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原因在于,既遵循了“行”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创造了“行”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特殊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同时,在“遵循”与“创造”的守正创新中亦探索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前一个“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后一个“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两者的统一只有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方能得到系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是“反对《资本论》的革命”或新自由主义道路,而是执行马克思晚年“政治遗嘱”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守正性产物,也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创新性产物。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与基本方略,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理论品格与精神实质。从伦理学视角看,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彰显了"人民为大"的至善伦理,是一种"大"伦理观。称谓这一伦理观为"大"伦理观,是因为它在内涵上全面覆盖了经济-民生、政治-行政、文化-文艺、生态-环境等伦理诸领域,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各方面,在实践上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指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本质的关联,是因为这一现代化事业必须经由一场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而这场革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建立起本质联系的,是在这一历史性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当今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一种"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中国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而且还在于:它在完成其现代化任务的同时,正积极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超越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核心价值,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构建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为迎接中国新的文艺春天,吹送东风,焕发精神,形成氛围。他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美学的党性原则、工农兵方向、人民至上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废止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正确处理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运用实事求是的辩证方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个内容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而不断创新发展的伦理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面向世界借鉴吸收人类伦理文明成果而朝向未来不断求索伦理文明真谛和奥义的结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具有遵循道德生活规律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弘扬民族伦理精神与荟萃时代伦理精华的辩证结合,立足中国的本土意识与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相互兼容,扎根传统的继承性与面向未来的创新性相互涵容等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适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推出了幸福、美丽、创新等价值观念,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适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提出了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等价值观念,在价值观上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外贯通,它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的体系建构趋于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18.
刘同舫 《哲学研究》2023,(3):5-14+12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大历史观,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历史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在秉持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历史意识这一思想前提下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叙事。唯物史观赋予中国道路以现代性理念,推动中国道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实现自主创新,使中国在现实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构建出现代化新道路的宏伟图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立足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起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展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之变”的辩证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基于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全球现代化发展的多元路径,开启了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新起点,推动了当代世界共同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展现了现代化的崭新图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助于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在实践中的中国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不仅找到和走通了一条使中国站起来的伟大道路,而且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原则。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找到和走通了一条使中国富起来的发展道路,并在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原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紧贴中国社会改革实践,一方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克服"左"的教条主义约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又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面向实践、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在理论探索中把借鉴、继承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民族尊严意识,把民族尊严意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要我们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心,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了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为振兴中华、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奋斗。其中,民族尊严意识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它包括维护国家的统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改革为人的尊严实现保驾护航。而建设经济特区思想是发展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