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非直接接续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而是发端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和批判。经由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突破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视域,批判地划清了同黑格尔辩证法的界限。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为基础的、具有"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外观的"思辨辩证法,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原则为基础的、"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必须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和建构原则,应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体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关联、融为一体,这是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
虽然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费尔巴哈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但他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属于旧唯物主义的范畴。由于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把直观看作哲学的工具、生活的原则,并从直观的观点出发把握感性世界和人,从而导致其唯物主义直观性的主要缺陷。这种直观性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所以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确切概括。关于这一点,学术界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对于这种本质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我们对实践唯物主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已经有了许多基本共识的基础上,现在需要突破已有的对实践唯物主义的一般化的理解,也就是应特别注意研究并强调实践唯物主义的批判本性。就理论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理论,同时又是一种实践批判理论。这是同一理论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又相互转化;缺少对于其中任何一个侧面的…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行体系的批判反思和新体系的探寻建构中,"实践唯物主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或本性。有人认为它是现时代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向。他们的共同意向是要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行体系并建构新体系。那么,他们的基本论点能否成立,是否合理?本文试图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哲学层面,通过与英法自由主义的比较,马克思指认德国自由主义秉赋"观念论"特质,并揭橥德国自由主义"观念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成因。在实践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德国自由主义"观念论"崇尚一种"理论实践"形态,并依据"群众-精神"实践主体、"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实践结构、"改变世界-解释世界"实践功能等实践唯物主义逻辑,揭示德国自由主义"理论实践"的抽象性和狭隘性。在政治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德国自由主义"理论实践"的重要指向是对英法自由主义的批判,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自由人"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自诩的"自由主义批判"的批驳,马克思揭穿德国自由主义的错位历史观和保守政治观,彰显实践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简论“实践主体”及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石。实践性是主体性的基础,主体性是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其实践性批判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性的近代唯心主义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其主体性批判了“不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的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形而上学。正是以实践的主体和主体的实践为理论的切入点,马克思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唯物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所以,正确澄明实践主体的内涵及其品质,对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个重要文献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变革,并不是像传统的马克思哲学解释者所认为的那样,用除去了唯心主义的黑格尔辩证法去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主要缺点,先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和运用到历史领域,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和贯彻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人和社会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而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这一主要缺点以及由这一主要缺点所派生出来的形而上学性以及不彻底性等缺点,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而,马克思所开辟的是一条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批判布哈林的《社会学通俗教材》,反对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独立的、封闭的范畴体系,反对他把唯物辩证法贬低为形式逻辑。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统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伟大成果恰恰是哲学的具体历史化、哲学和历史的同一。葛兰西在狱中难能可贵地、独立地得出"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同一"的结论。葛兰西认为,要证明客观实在,需要求助于历史和人,从而客观的意味着"人类地客观的"、"普遍地主观的"。  相似文献   

10.
思辨哲学根据思辨直观、思辨理性和思辨实践等虚假的理解范式研究思维与存在。马克思主要通过直观唯物主义批判、思辨唯心主义批判和国民政治经济学批判等,阐释了虚假思维经验及其异化存在与真实思维经验及其真实存在之间的分离性原因和同一性原因,克服了思辨哲学的理解范式,确立了一种主要由实践直观、实践理性、实践机制和实践价值的理解范式组成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范式,这一范式对于当代哲学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仅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且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创举.马克思在通向科学理论殿堂的征程中,不仅通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冲破以往旧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樊篱,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马克思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把理论创新与时代课题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把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作为理论研究的最终指向,因而创立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高度统一并以"改变世界"为旨归的现代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不仅终结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而且从实践的高度揭示了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但问题是: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哲学界近30余年来时有争论且分歧很大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角度,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2.
青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批判了鲍威尔及其伙伴的思辨神学,通过对鲍威尔批判的法国启蒙思想的批判,超越了法国革命政治学和法国唯物主义。马克思以萌芽的唯物史观解蔽自我意识哲学的精神幻觉,以新启蒙的笔触书写"使用实践力量的"群众的历史,进而彰显群众事业的世界历史意义。让符合新时代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群众利益的思想来启蒙群众做出合宜的政治选择,是马克思基于现实政治且影响未来政治走向的政治哲学创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既不能归结为在旧唯物主义的“纯粹”的自然现上注入辩证法,也不能归结为把一般唯物主义的原则延伸到不包括自然的“纯粹”的社会历史领域,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哲学把自然和社会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以科学的实践为立脚点,既从自然考察历史,也从历史考察自然,建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的“社会-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实践唯物主义首先考察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思维方式上的这一根本变革,使哲学扬弃了传统的心、物两极对立模式,哲学的出发点也从抽象的物质或精神而转变为现实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主体哲学。另一方面,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它高扬了革命实践在改变现存世界和克服异化现象中的积极意义。就此而言,它又是一种革命批判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展现为一个探索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包含四个阶段:一是"实践意识"的觉醒;二是"体系意识"的重构;三是"问题意识"的凸显;四是"形态意识"的呼唤。从"实践意识"的觉醒到"体系意识"的重构,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重在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束缚,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形态,为改革开放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提供理论支撑。从"问题意识"的凸显到"形态意识"的呼唤,重在突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对我国以往学术思想遗产有深刻的研究。我国“易学”和“老学”系统中的思想资料,是王夫之进行批判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子衍》是王夫之三十七岁(公元1655年)时写成的,在这同时,王夫之也开始写作《周易外传》哲学巨著,系统地阐述他的哲学观点,建立起完整的哲学体系,可以说,王夫之的哲学工作就是以批判老子哲学思想开始的,这自然是一个艰巨的摸索和清算的过程,王夫之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是在和各种唯心主义流派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基因编辑技术为人类疾病的科学研究和预防治疗带来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问题,需要及时加以反思。从机体哲学角度看,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恰当应用,可能给生命机体个体带来未知风险,侵犯其自然生存的权益,也给人类的基因库带来潜在危害。作为社会机体的成员,经过不恰当基因修饰的个人或群体会带来先天劣势和优势的差别,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冲击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不恰当的基因编辑也可能带来人类精神机能的变异,造成自我认同、人格同一性和认知能力方面的障碍,影响精神机体的健康。从机体哲学的视域对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的伦理反思,能够不断拓宽视域,发现各类机体之间更丰富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影响,提高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成效,使得基因编辑技术在伦理规约的合理范围内得到恰当的利用。对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伦理反思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顺应自然"原则和"大我"原则。  相似文献   

18.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最初基础,理性的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当代,技术的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的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的实现形式的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标志马克思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的那些思想,在此之前,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出现。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是一个过程,在一个时期,曾经存在对费尔巴哈的误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仅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也批判了唯心主义。它强调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结合,是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斗争的扬弃。只强调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刘科 《伦理学研究》2017,(2):105-110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首先是一个自然编辑的过程。技术产生以后,生命的演化就逐渐进入到一个自然与技术共同编辑的时代,技术编辑的程度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直至进入基因编辑的范畴。通过比较自然编辑与基因编辑的关系,分析了这种历史转变所蕴含的革命意义与社会挑战,进而指出对待技术编辑的理性态度。我们不要随意按照"有罪推定"的思维去否定技术、恐惧技术,而是要在理解、包容和规范的框架下去完善技术,为它创设适宜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