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以人类的思想史为基础建构了思想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从而实现了对辩证法作为内涵逻辑的理论自觉。黑格尔辩证法留给《资本论》辩证法的直接理论资源在于,提供了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历史原则,启示马克思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追问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吸收了此一原则,通过经济范畴的辩证运动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根基和内容,实现了《资本论》的历史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称辩证法为"我的方法"和"我的阐述方法",认为辩证法是主体实践活动的思想积淀。黑格尔作为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把辩证法归结为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但是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被神秘化了,被认为是绝对精神的自我演化。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性,恢复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认为主体性、批判性、革命性是辩证法的本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辩证法的科学本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事关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及其主体向度理解的重要理论问题。为反叛第二国际理论家将辩证法庸俗化为缺乏内容奠基的形式方法,青年卢卡奇开辟出"近黑格尔阐释"路径,立足于"总体"范畴确证深入社会历史现实的辩证法。但其与马克思返回黑格尔诉诸于历史辩证法仍有根本区别。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并不缺乏关怀人类生存境遇的主体向度,为此他在《资本论》中洞察到资本的自我活动与"绝对理念"辩证运动的内在相似性,揭示了资本作为"同一的主体-客体"对人之主体性地位与作用的消解。青年卢卡奇则基于劳动本体论指认社会历史的总体由劳动建构,强调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中"同一的主体-客体"通过自我认识能够打破资本主义物化现实,但这一主体解放策略因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备受批评。  相似文献   

4.
在黑格尔那里,辩证与思辨分属逻辑学的两个不同环节,辩证自身并不包括思辨的统一性,因此将辩证法视为包含正题、反题与合题的完整的封闭过程是一种误读。马克思关于辩证法的讨论蕴含了辩证法与思辨统一性的区分。这一讨论可分为两个层面:"认识论视域中的辩证法界定"与"存在论视域中的辩证法界定"。前者规定了辩证法的客观性原则,后者揭示了辩证法的客观运动本性,即一种自身包含矛盾与对立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由此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双重颠倒:观念与现实事物之关系的颠倒;辩证运动的暂时性与思辨统一的永恒性之关系的颠倒。第一重颠倒确立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出发点,第二重颠倒揭示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的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长期以来被当作形式方法来理解,致使其基本性质、特征和意义陷入晦暗之中。摆脱这种境况,需要从根本上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开展出本体论基础的研讨。本文试图就此阐明以下要点:(1)辩证法不是任何一种形式方法;形式方法只能滞留于"外部反思"的运用及其主观主义的实质之中,从而表明其自身乃是形式主义的和反辩证法的。(2)黑格尔哲学立足于绝对者主体的自我活动,这一本体论立场在复活希腊辩证法的同时,决定性地重构了方法概念,并使方法成为实体性内容的自我展开过程。(3)在彻底摧毁"思辨神学"的本体论立场时,马克思把辩证法重新建立在"实在主体"之自我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实在主体乃是既定的、具有实体性内容的社会,从而将其方法论揭示为"辩证法-唯物史观-历史科学"。只有通过本体论基础的阐明,辩证法的实质和意义才突出地显示出来,并由此形成对我们学术总体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明确断言:“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黑格尔把思维过程变成独立的主体,并使之成为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相反,马克思却把观念的东西理解为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因此,黑格尔对辩证法的理解和马克思对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尹健 《哲学动态》2023,(4):14-22
关于辩证法的“本体论承诺”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囿于谓词逻辑而不是现实存在去探求其“是什么”,从而将日常生活世界与抽象理念世界割裂开来。这不可避免地滋生出形式化或诡辩论风险,削弱了辩证法对于生活世界的具体意义的解释力。马克思辩证法始终关注现实存在的本质及其演变,因而也将遭遇外在的“本体论承诺”的难题。然而,能否规避“本体论承诺”的风险,根本上取决于辩证法是否直指存在本身并展示本体论的构建性维度。马克思辩证法立足于现实世界和人类实践,内蕴了本体论的构建性意义,在人类实践的发生学视野中将辩证法的本体论探索转换到追问其“是否真实存在”这一深层问题,促使外在形式化的“本体论承诺”转向内在构建性的本体论意义,有效转化并规避了“本体论承诺”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法国新黑格尔主义者L.朗特格莱勃(Ludwig Landgrebe)教授、博士的“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的第四节。该文共分五节,第一节主要论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三节进而谈到黑格尔原来想要表述的辩证法和他在自己体系中所体现的辩证法之间的不一致。第四节论述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五节论述恩格斯的辩证法。在第四节里,作者联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作者一方面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现实的辩证法”,有别于黑格尔的“观念的辩证法”,并以为“马克思首先是把他的思想看作为一种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者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既与唯心主义又与唯物主义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作者还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人的族类的自我生产的原则,它不是思维运动的规律,而是真正的生产活动的规律,是作为一个劳动着的并通过劳动来推行自我维持和自我生产的人的活动规律”,并说,“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一种无意识的变化的规律性的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谈到生产关系的时候,作者认为:马克思依照哲学传统所赋与他的非此即彼的概念不能对生产关系的实质作出最后的答复,作者以为:“生产关系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精神,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还讨论了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认为:“对马克思来说,自在的自然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可以根本不问的问题。”并认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观点不仅与唯心主义有血缘关系,而且甚至在结构上相同”。最后作者在谈到人的问题时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人是自然整体,这个整体的本质核心不是精神,但也不是物质,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竟瞎说;“在这一点上显然可见:马克思的观点是多么深刻地植根于形而上学思维的整个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本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它的最高形态,同时暴露出严重问题。对此,马克思没有采取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如叔本华、尼采等)仅仅改变“本体论哲学”的某种理论形态的做法,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基本思想原则和思维方式,使哲学找回了具有双重生命本性的现实的人和由人参与开拓的现实生活世界。即使如此,也不宜把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辩证法的特殊维度。辩证法的发展与主体性观念的变革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在黑格尔之前,辩证法主要在形式方法的意义上被确立,其特有的主体性演变为主观性和消极性,从而陷入了理论危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原则不仅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使辩证法神秘化了。主体性观念的变革构成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重要根据和维度。马克思通过重新设定辩证法的“主体”,将“实体即主体”变革为“人即社会”,以实践主体的现实性和解放性指向消解了以往辩证法的主观性和消极性,实现了对辩证法的理论变革,确立起作为“社会历史前提批判”的辩证法。在此意义上,辩证法成为捍卫社会生活的丰富总体和自由个性的自觉意识,展现出彻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理论研究中,从逻辑上看有两个教条:一个是把黑格尔辩证法作为唯一的合法的研究基础而形成了"黑格尔教条",另外一个认为辩证法是本体论性的而形成的"本体论教条".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研究在最近30年有很大的进展,对于突破这两个教条是有意义的.但是能够真正突破既有研究的局限的,应该是重视辩证法原初之义的对话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发现,抽象概念在现代社会成为直接的现实存在,这是黑格尔"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得以可能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资本运动,发现资本逻辑与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相似性,因而黑格尔辩证法是叙述资本运动的恰当理论形式。在《资本论》的透视下,黑格尔辩证法是资本主义的无意识表达。然而,资本逻辑与黑格尔辩证法存在原则性区别。这种原则性区别的彰显,源于马克思深入到了资本运动的实体性内容,而非以辩证法为先行的抽象形式对资本运动加以知性理解。在资本自我运动的实在主体基础上,《资本论》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重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主义中理性与现实同一的原则,相信哲学是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的思想力量。但与此同时,他又明确反对哲学仅仅满足于思想内部的"现实感",而主张哲学在尊重现实权威、充分向现实世界开放的前提下,真正地"改变世界"。据此,我们便可以将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基本原则概括如下:其一,哲学以社会历史现实为基础;其二,哲学必须关注现实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其三,哲学的功能体现为改造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先导;其四,哲学家应当成为现实变革运动的参与者和反思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 :“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论的辩证法”和“生存论的辩证法”。我们要追问的是 :生存论转向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趋向 ,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在其中倾向于拒斥甚至否认辩证法 ,而我们却能够对马克思哲学作出生存论的辩证法解释 ?何以言说马克思哲学区别并超越于现代西方哲学 ?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确认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 ,辨析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视域中的生活世界的区别 ,澄清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 ,追寻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6.
当马克思从哲学角度阐明了要从主体方面把对象、现实、感性理解成人的实践,人的劳动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的时候,作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就已经超出认识论、历史观领域而进入本体论范围了。但是,将这种主客体双向作用的活动视为世界的本原,是以重释传统哲学中的某些概念,并界定这些概念的意义域限为前提的。具体地说,实践本体论的存在必须以承认以下三点为前提: 第一,对本体的寻找不能在纵向维度上依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寻根问底,而只能在现实世界中思维与存在的两极关系中去追寻本原。物质本体论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它不是在现实世界内部,而是在时间维度上按照  相似文献   

17.
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是安瑟尔谟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理论根据,对其证明的哲学批判及变革是在对于形式逻辑的超越之中不断地推向深入的。康德的先验逻辑拒斥作为理性概念的上帝,理念中包含的现实性并不等同于现实存在中的现实性;黑格尔认为上帝本体论证明只有基于辩证逻辑,且在"正、反、合"的推理法则中才是可理解的,其合理性在于它以宗教的方式表达了"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不仅是该证明的理性完成,而且也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批判方式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哲学意义的存在论、本体论和世界观,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于"存在"、"本体"和"世界"的实证知识,而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实质内容的反思性的哲学理论。作为历史性的思想和思想性的历史,哲学的世界观是以理论形态所表征的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它既是反思存在的存在论,又是追问存在的根据的本体论,由此构成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否定性统一的辩证法。辩证法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基本问题"的存在论、本体论和世界观"三者一致"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非直接接续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而是发端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和批判。经由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突破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视域,批判地划清了同黑格尔辩证法的界限。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为基础的、具有"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外观的"思辨辩证法,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原则为基础的、"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1 在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中,有无本体论,如果有本体论的话,又是什么本体论,目前尚有争议。我们认为,任何哲学体系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都有其本体论的前提和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在马克思看来,即使“人的感觉、激情等等不仅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人类学的规定,而且是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0页)。更不用说他的哲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有其本体论的前提和本质了。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或者把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本体视为某种超自然的、非物质的和能动的“精神实体“(唯心主义),或者视为一种与主体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