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由是哲学的永恒主题 ,但英国自由主义者所追求的主要是法治的自由 ,启蒙时代的法国思想家追求的主要是政治自由 ,而谢林前后的德国哲学家主要是从思想或精神方面来理解自由。谢林认为 ,这些理解都有其部分的合理性 ,但只把握住了自由的现象 ,而没有把握住自由的根本。谢林认为 ,自由的根本只有从本原存在的行为中才可理解 ,就是说 ,只有本原的存在本身 ,才是自由本身。自由的哲学 ,必须通过对本原存在的建构来把握自由本身。本文试图通过追溯谢林通往存在本身的思想之路 ,来展示他对于自由问题的视野 ,并以此来回答谢林研究中一直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2.
1809年之后的谢林转向深入思考上帝的神圣自由,以为人的自由奠基。他认为,上帝作为实存,在自身之内拥有与其不可分离、但确有区别的实存的根据,它们不可分离地统一在一起。上帝的神圣自由在于创世的自由决断完全是善的,但人作为内在于神的有限物,出于上帝现实地实现自身的必然性,却撕毁了实存与其根据之间的永恒纽带,自由地选择为善或者为恶。海德格尔和齐泽克对谢林作出了不同诠释,一方面证明了谢林后期哲学的重大意义及其现实性,另一方面也例示着谢林思辨的自由阐释可能隐含的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3.
有种观点认为,存在概念与物质概念涵义不同,存在高于物质,它是最普遍的最高哲学范畴。存在“标志宇宙中一切事事物物的唯一的最后的共同点”,它既包括物质,“还包括物质的属性和关系,如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和谢林继承了卢梭和康德的思想,即人类主观的自由意志与生活的客观形式之间内在相通;又突破了单纯主体性的视角,并以体系的形式展示了自由意志依从事物本身的要求或动力而得以实现的情形。尽管黑格尔偏重于展示自由意志合乎事情本身之逻辑的实现过程,而谢林更强调根据与实存者的相与相成在自由意志发生时的重要意义,但在自由具有确定的形式且以真理为旨归这一点上,他们的总方向是一致的,都可以启发我们重新思考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40年代,冯契就从政治学的角度,将自由主义视为中间阶层的意识形态,并强调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对立。1949以后,冯契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学说,认为人的自由在于对必然的认识。80年代末期以后,冯契将自由理论与智慧说相融合,建立起了富有哲学个性的自由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此,悲哀之幕,那全部人生的深沉而不可平息的忧郁,笼罩了整个自然”。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的这段论述,其难以捉摸,恰似任何涉及上帝、“黑暗的根源”及恶之存在的讨论一般。有些人发幽古之深情并且对这样的哲学家颇感兴趣,他们乐于思考神和人的生活之“奥秘”,乐于思考与爱和创造性须臾不离的恶和浑沌之力量,上述问题是否专属这些人呢?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谢林就成了那些喜好在爱之辩证法的“深层”、在神秘反思中默想恶之积极性质的人们所偶然涉猎的话题。然而,  相似文献   

7.
谢林晚期哲学和海德格尔后期思想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两人都对克服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努力,并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新的思想可能性的尝试。谢林通过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的区分,建立了一种不同于柏拉图传统的历史性存在概念,为一种新的存在意义和存在谱系学铺平了道路。海德格尔则更为明确地通过现象学的解释学跳出了传统的存在概念,并在作为存有的本有概念中以另一种方式补充了由谢林提出的新的存在理解方案;这一点同时也构成了两人间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集中探讨谢林的《自由论》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作者在指出这部著作不足的同时,充分肯定谢林对自由及与之相关问题的发问,并认为这是近现代西方哲学对人类自身命运的一次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独特而丰富的领域。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仅仅限于要求知道或确定历史事实,而且还要求从历史事实中总结概括出一种理论观点,即把编年史的纪录提升到思想理论的高度,寻求历史的某种规律,从历史事实中紬绎出意义,从而把历史事实归纳为一种理论体系,这就是历史哲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和谢林都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和谢林的思想联系是不容忽视的。黑格尔起初还是一个谢林的追随者。黑格尔用自己的名字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为谢林辩护的,这篇作品题为《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在这篇著作中,黑格尔完全站在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上,批判了主观唯心主义。不过,黑格尔很快就超出了谢林哲学,创立了自己的唯心辩证法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同谢林哲学的彻底  相似文献   

11.
主张存在与物质是同义语和反对把存在概念与物质概念简单等同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点,都是只看到了存在概念的一种含义,而没有看到,无论是在西欧哲学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存在概念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党性原则都发生过一些争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格斯提出来的,哲学党性原则是列宁提出来的,过去对于他们的论断只有背诵,缺乏研究,因而也就没有争论,实际上各有各的理解和看法。现在,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这些重要哲学问题开展讨论,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这些原理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都有其思想渊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加以考察,也许对于这些讨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odern materialism established by Marx and Engels,is to answer the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problem of philosoph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nking and be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n of action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Therefore,the true connotation of modern materialism 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and onl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worldview of no longer philosophy said by Engels.The worldview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cludes:the interpretation principle is history,the core idea is life determines con...  相似文献   

14.
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基本范畴。近来有些同志著文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主客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以下简称赖文)一文中,着重阐述了认识的客体方面,并论及了哲学基本问题与认识的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对此,我想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以求教于赖金良和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5.
王丁 《哲学动态》2020,(3):75-84
在1936年的弗莱堡"谢林讲座"中,海德格尔通过"躲藏"在谢林身后,对自己关于存在的追问进行了一种姿态转换,转而以一种"去主体性"的方式,在与存在的源初关系中重新理解人。这同时也是谢林哲学中的一个主导问题,并在1821年的"埃尔朗根讲座"中得到了专题讨论。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的谢林阐释其实是与谢林在思想上的一种"会合",他们共有的论题都在于:对作为自由或者存在的本原之诠释,只能基于本原的"自身实行",而这需要一种"泰然任之"和"绽出"的姿态转变。  相似文献   

16.
待建的哲学坐标——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演变的争论蔡英田(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130012)一变化观念进入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原理体系中类似于数学中的“坐标”或自然科学中的“范式”,具有硬性的规范作用。它影响哲学其他问题解决的方向,划分哲学基本派...  相似文献   

17.
哲学基本问题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学术界早有争论。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作出不同的回答。不过,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更容易找到正确的答案。本文就按这个路子作些初步探讨。 哲学基本问题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各个时期唯物论对它是怎样认识与解决的呢?  相似文献   

18.
高超 《现代哲学》2020,(4):25-31
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但其中很多观点并未充分考虑到恩格斯的本来用意。恩格斯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最终被自然科学(实验)和工业所解决,哲学在自然界和历史中都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恩格斯这一论断能够得到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支持,也能得到马克思文本的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术语可以指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元理论。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构成了现代科学哲学实质上的思想先导,规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发展方向,对当前学界的一些研究热潮具有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问题有关,整个人类文明史,可以归结为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或者问题的演变史。然而,尽管人们天天与问题打交道,知道需要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但却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更加遗憾的是,那些专门研究认识论的哲学家们似乎也没有把“问题”当问题,更不曾有人试图建立一门专门研究“问题”的理论——问题论。  相似文献   

20.
<正>尼采在《历史的用途和滥用》中指出,历史若成为一个收支平衡表,就会使人精神麻痹和意志瘫痪。由于过量的历史,生活会残损退化,而且历史也会紧随其后同样退化。(尼采,第10页)其实,历史知识可以使人麻痹,也可以使人觉醒,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历史。布莱希特有句名言对我们很有启发:不要从久远的美好东西出发,要从新近的坏东西着手。~①墨西哥哲学家杜塞尔也认为,批判必须从受害者的否定性出发。(Dussel,p.xv)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如果历史不依赖于某种形而上学的超验前提或宗教的目的论预设,它就必须忠实于历史本身的经验。历史不应该只是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