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Wesen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tologie是关于Sein的理论,但是,由于对Sein的追问,一定要追问到Sein的本质(Wesen)或根据(Grund),因此Ontologie也就成了一种有关Wesen的理论了。国内哲学界在讨论马克思的Ontologie时,未注意到Wesen概念的极端重要性。本文探讨马克思的Wesen概念,阐明马克思对Sein、Existenz同Wesen关系的理解,并展现马克思对此概念的使用以及同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在康德和海德格尔哲学中,Sein一词在一般的意义上被称为Seinüberhaupt,它既可以作逻辑的(logisch)运用,充当逻辑系词Kopula,也可以作康德所说的"绝对的断定",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上的"(ontisch)运用,此时的Sein在断定一个对象的客观存在,因而与Existenz(实存)的含义相同.Sein überhaupt和作为逻辑系词Kopula的Sein都应该翻译为"是",但作绝对断定或表示存在的Sein,翻译为"存在"或"实存"都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3.
一、东、西德哲学界对“存在”和“存在主义”的理解目前我国哲学界多数人所说的存在主义,德文叫做 Existentialismus。存在主义在德国也被称之为存在哲学,德文写作Existenzphilosophie。Existenz(存在)一词,按照德国人的解释有这样几种意思:Dasein(亲在、定在、此在)、Leben(生命、生活)、Vorhandensein(在、存在)、Wirklichkeit(现实)。东德哲学界和西德哲学界在对存在主义的看法上虽然有共同点(例如对它的历史渊源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但对其本质以及它所起的作用上则存在着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4.
京都学派哲学家田边元乃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在日本的接受与转化之肇始者。田边元经由消化黑格尔的辩证法及批判西田几多郎的场所论,来建构出自己以"种的逻辑"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的哲学扮演着推进者的角色。相对于道元的时间性存在具有宗教体证的现实论向度,田边元的时间性存在明显停留在哲学信仰的层面,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存在则充满了解释学现象学或此在生存论的观念论维度。道元与田边元的宗教哲学在超越论的辩证性格上,和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有一线之隔,但田边元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在观念论的分析性格上,和道元的现实哲学(真实哲学)之间则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5.
非理性主义思潮(四)——西方现代哲学认识论问题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存在主义(续)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本世纪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中承先启后、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在存在主义哲学中,Existenz(=Dasein)这个词特指“人的现实存在”。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用sein(存在)表示一种本原,但又无从规定的存在,用Dasein 表示此处已有某物存在,译为“定在”。首先用“存在”一词表示“人的现实存在”,籍以强调人的个体性、主体性和超越性的是克尔凯郭尔,但他对此词未加以明确的界说。在雅斯贝斯那里,存在“关系自己,同时也关系超越者。”而亲在(D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彻底经验主义、人本主义、唯生主义这三个特征的分析入手,揭示了作为当代西方人文科学哲学基石的现象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基本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夫道,天下之公道也”这一闪烁着解释学思想光辉的人文理想,并从道的辩证性格出发预测了中西文化运动今后各自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一从现象学到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在谈到由他所建立的本体论解释学的思想来源时,着重指出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秋尔泰的历史哲学以及海德格尔对这两者的综合。事实上,在解释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折中,现象学的确起了关键的作用。对于伽达默尔来说,现象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在‘面向事物本身’的口号下,通过一种精致严格的思想技巧的形态,开辟了一条通往经典哲学问题的新路径,这就是坚持对现象的描述。”①这也就是排除一切存在设定,对经验只在其所与方式中作为现象加以研究。这种方法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以往的认识论研究始终…  相似文献   

8.
段世磊 《哲学动态》2022,(10):77-86
和辻哲郎关于“事”的哲学思考,既有西田几多郎思想的影响,亦有以西田思想为媒介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批判性接受过程。具言之,和辻关于“物-事”关系的思考,起初只有作为“事”之“事”性的“行”,即只有“事”的一极。在受到海德格尔用具理论影响后,和辻尝试恢复之前被“事”所压抑的“物”,创造出“物”与“事”的两极构造。最后,“空”作为一切现实性的主体性根源,通过否定的辩证运动使“主体”再生,“物-事”的两极构造被转化为“物-事-者”的三极构造。总之,和辻通过借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方法,打破了实体性的自我同一的“物”的基始性,确立了“事”之“空”性,构建了有别于海德格尔“此在”伦理的关系伦理。  相似文献   

9.
萨特、梅洛 -庞蒂、马塞尔、列维纳斯和利科等著名哲学家构成为法国现象学学派。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出发 ,但他们接受了胡塞尔不同作品或不同阶段的思想 ;他们也都在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启发 ,但他们心目中的海德格尔也多有差异。这样 ,他们在现象学的大旗下开始哲学研究 ,但最终走向却各不相同。国外学者往往在考虑他们的现象学背景的同时探讨他们各自思想的独特性。国内较少从现象学角度考虑这些哲学家 :通常在存在主义名义下 (有时则冠以现象学存在主义之名 )讨论萨特、梅洛 -庞蒂和马塞尔 ,在解释学名义下讨论利科 ,列维纳…  相似文献   

10.
与上一世纪德国哲学家们出版庞大体例的哲学史不同,联邦德国哲学家R.布普纳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主要哲学思潮的介绍简明而又扼要。他主要着力于现象学、解释学、语言学和科学理论,并且也着力于辩证法和实践哲学。在概述了胡塞尔现象学纲领和强调海德格尔对实存进行解释学研究(以及适当地突出了60年代“对海德格尔的盲目崇拜”)之后,作者根据生活世  相似文献   

11.
<正>一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导论"部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段落中说:"存在论和现象学不是和其他属于哲学的学科并列的两门不同的哲学学科。这两个名称从对象与处理方式方面描述哲学本身。哲学是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它从此在的解释学出发,而此在的解释学作为生存的分析工作则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种发问所从之出而且向之回返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级现象学会主席A.T蒂米尼亚(Tymienckn)教授对以胡塞尔为代表的古典现象学提出了挑战,欲以彻底推翻传统的观点。她的长篇巨著《逻各斯与生活》第一卷(Logos and Life》(1988)在美国哲学界引起强烈震动,被认为是第三代现象学家的代表作。胡塞尔以纯粹意识为内容,现象学方法为构架,建立了先验唯心主义的古典现象学体系。象康德一样,胡塞尔也提出“理性批判”的口号,寻求新的不可怀疑和动摇的哲学出发点。尽管如此,胡塞尔的理论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康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作为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它所阐明的精神运动的各个环节都饱含着对于生命的深度关切,毋宁说,<精神现象学>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精神表征,由此这种生命向度在其构筑的精神体系之中成为内在的伦理价值旨趣.在生命哲学与生命伦理学的语境下阐释<精神现象学>的生命向度,指明生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辩证运动过程,可为当下生命伦理精神的构建提供一种可能的哲学基础和精神质料.  相似文献   

14.
四、分析哲学的批评尽管海德格尔思想源于解释学和现象学 ,但是当它试图更本源地思考解释学和现象学的时候 ,它就和一般的解释学和现象学开始分离 ,继而疏远 ,最终放弃。于是一般的解释学和现象学的视角不能通达海德格尔的思想核心问题。至于分析哲学则放弃了这种通达的试图 ,它的目的是要借助语言分析来揭露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形而上学的语言表达式 ,即语言的误用。赖尔、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图根哈特和罗蒂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海德格尔。赖尔发现理解“存在与时间”是困难的〔1〕。因为海德格尔和分析哲学所使用的语言是两种根本…  相似文献   

15.
魏琴 《哲学研究》2023,(11):108-117
马里翁认为,谈论解释学必须从“给予性”这一现象学的最终权威开始。现象学对“给予性”的强调不仅没有像很多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取消解释学,反而从现象学的维度赋予了解释学一种根本的“现象化”功能,即试图弥合现象之“给予”与“显现”之间的间隔。具体来说,解释学至少从四个方面“介入”了给予性现象学,使得不同的现象性模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给予性的“溢出”最终要求一门“不可穷尽的解释学”,充分说明“给予越多,解释越多”。  相似文献   

16.
廖钦彬 《现代哲学》2017,(4):106-114
京都学派创始人西田几多郎(Nishida Kitaro,1870-1945)批判欧洲哲学的心物、主客二元论,提出心物、主客未分的"纯粹经验"与"绝对无的场所"论述,为该学派哲学建基。而批判式继承西田哲学的田边元(Tanabe Hajime,1885-1962)于1922-1924年留德期间,从学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对两者哲学的批判,成为田边哲学体系形成与转变(从战前的"种的逻辑"到战后的"忏悔道哲学"、"死的哲学")的其中一个参考点。田边在批判胡塞尔的纯粹意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现象学(即存在哲学)后,提出异于两者的新哲学形态,即"绝对无即爱"的实践哲学。此种欧洲哲学与日本哲学,特别是现象学与京都学派哲学的交渉史,是审视近现代东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轴。从这种交渉史的视野来阐明田边哲学的形成及发展,不仅能够对目前的田边哲学研究或日本哲学研究提供一种新方向,而且能为当代现象学研究或对现象学的批判性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和比较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存有与时间》是对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的继承和批判。《存有与时间》中虽然出现了很多新的哲学词汇,但熟悉胡塞尔的学者会发现它们在胡塞尔那里有相对应的用语,如:"此在"(Dasein)与"先验自我"(transzendentale Ego),"此在的结构"与"意向性的结构","我操劳"(sorgen)与"我思"(cogito)。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把这种关系揭示出来,以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的《存有与时间》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8.
如果生命哲学和实证主义所代表的是这样一些哲学基本流派:它们作为资产阶级内部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对立物,决定着所有其他的流派,那么,解释学(Die Hermeneutik)从它的根源上来讲,可视为生命哲学的一个因素。尽管解释学的正确性一再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怀疑,但是,解释学的认识已经开始流行。然而,〔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这种怀疑表明,随着发展的延续,〔解释学〕同〔其他哲学〕流派的平等关系成了问题。尽管人们在解释学的名义下所否定的是启蒙的理性,但是,正象生命哲学的思想和实证主义的思想在晚期资产阶级的哲学思维中不断地构成一个统一体那样,解释学也时常同“科学的东西”构成一个共  相似文献   

19.
准确理解狄尔泰"体验"概念意味着站在其生命哲学的立场思考哲学问题。"体验"概念表现了狄尔泰生命哲学的丰富性。在近现代德国哲学的框架内,通过考察体验分别与"内知觉"及"意识事实"二者之间的关联,辨析此二者本身的特定含义,澄清狄尔泰提出的"现象性原理",体验概念与现象学的关系将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20.
狄尔泰与现代解释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地坤 《哲学动态》2006,5(3):16-23
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狄尔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充分认识到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且把解释学由单纯的文本研究扩展到对现实世界中的人(Mensch)的研究,创造了所谓“生命解释学”(d ie Hermeneutik des Lebens)。狄尔泰因此不仅赋予了解释学以方法论的意义,而且还承认解释学就是哲学的过程,从而使解释学具有了认识论的意义。正是在狄尔泰的努力下,解释学才由传统解释学进展到当代的伽达默尔的所谓哲学解释学。一作为施莱尔马赫的再传弟子,狄尔泰的哲学生涯开始于施莱尔马赫研究。还是在读书期间,他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