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部主任克劳斯最近发表了《控制论与社会》(柏林1964年)一书,把他过去在《从哲学观点来看控制论》一书中所发挥的“唯控制论”观点进一步推广到社会科学问题上。这里译出的是他这部近著的第一章第一节。作者讨论了用数学方法、系统理论、模型理论和方框开关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控制论可以“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和方法,说什么“系统地和自觉地应用控制论方法为历史唯物主义服务,这将会加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并为列宁从根本上进一步发展了的方法,并有助于更进一步详细地发展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这个专号(1962年第29期)中选登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控制论专家的十篇文章,题目如下: (1)A.别尔格:《机械·自动控制·控制论》。本文是苏联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莫斯科自动化和遥控力学研究所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的讲稿,曾收集在苏联的《控制论哲学问题》一书中,原来俄文题目是《控制问题和控制论》,这篇文章对控制论作了全面阐述。作者是苏联科学院控制论问题学宋咨询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本文译自法国《思想》杂志1964年10月号。这是作者(Jacques Guil-laumaud)的一本同名的书的内容的概括。作者说,他的目的是要把控制论的科学理论引进哲学领域内,而使辩证唯物主义得到新的血液——新的科学素材和新的理论根据。因此,居尧谟在他的这篇论文里,对于控制论中一些带有关键性的概念,如自动调节系统的反馈作用、伺服机构、信息传递和负熵的转换关系,都从科学上和哲学上进行了分析。另外,他又别出心裁地从代数学中的群论,从理论物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概念,去探讨生物的进化以至于国家类型的发展。并且,宣称控制论经过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处理,就会像古典力学加进了一个时间度而转变成为相对论性的力学一样,有可能使今天的控制论成为“辩证的力学”。作者在各个不同的科学概念所反映的自然现象中,指出矛盾的因素和统一的法则,进而说明“控制论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反过来又去帮助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并给自然辩证法的探究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作者根据控制论的理论,认为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应该特别强调“时间”范畴、“度量”范畴,以便进一步阐明“运动”和“结构”的问题。作者在论文的最后部分,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三个方面是未完成的,有待于现在的人们继续去完成。“物质作为物质是确定的,而且必然有一个形态,而形态则总是物质的,总是以具体的状况存在着的。” (黑格尔:《逻辑学》,Ⅱ,86)  相似文献   

4.
除了苏联的《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A.伊林等编,莫斯科,1961年)、《机器和思维》(C.劳汶斯基等著,莫斯科,1960年)等书籍之外,这本书是提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系统地分析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的任务的基本著作之一。这样的研究作品是迫切需要的,因为一方面控制论自始就提出许多方法论和世界观方面的难题,围绕着这些难题立刻引起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绪言在《历史主义的贫困》这篇论文中,我试图表明历史主义是一种贫困的方法,一种毫无成就的方法。但在这篇论文中,我并没有真正驳斥历史主义。从四十年代论文发表后,我才成功地驳斥了历史主义,因为我已经表明:从严格的逻辑意义上说,我们不可能预见未来的历史进程。我在1950年发表的题为《古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中的非决定论》的论文包含了这一论点。然而,现在看起来这篇论文并不令人满意。在我为我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所写的《跋——二十年后》中,可以看到论历史主义的那一章对这一论点作了更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日本唯物论研究会机关刊物《唯物论研究》季刊近两年来陆续刊登了不少有关控制论的文章,在一九六四年的夏季号中还刊出了“控制论和逻辑”特辑。自一九六四年起刊登的这方面文章有: 一九六四年春季号: 花崎皋本:“关于克劳斯论控制论的哲学问题的近著”。一九六四年夏季号: 岩崎允胤:“符号逻辑、控制论、符号学”。杉四元宜:“从生物学来看控制论”。东京唯物论研究会第一小组:“控制论和认识论”。平林康之:“思维和控制论——关于格卢什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控制论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写了不少有关控制论的著作。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论述了控制论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问题。作者认为,技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控制论对这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作者为了证实自己的论点,歪曲列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文章过份夸大了技术的作用,以控制技术代替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般问题控制论为谁服务(唯物主义者) 苏《哲学问题》1953年第5期什么是控制论(柯尔曼) 苏《哲学问题》1955年第4期控制论的若干基本特征(索波列夫等)苏《哲学问题》1955年第四期控制论和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从佛洛伊德创立他的个性理论算起,有关个性的研究距今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些年中,心理学对个性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十年前,人们对个性的研究还几乎是个空白,仅从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个性理论界便一跃形成如此众多的理论,其发展速度之快,理论分支之多使人难以置信。自佛洛伊德1923年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后,他的完整的个性理论基本确立。佛洛伊德第一个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人们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此后的个性理论可以说都是针对精神分析而来的,他们因不能接  相似文献   

10.
读了李福金同志《“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命题驳议》(《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一文(以下简称《驳议》),颇受启发。《驳议》的第一部分从共性和个性的规定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上看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来说明不能单讲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而否认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我赞成这一观点。但是,《驳议》在第二部分笔锋一转却又不承认共性存在个性之中了,并且提出了两点理由。  相似文献   

11.
从“非命”到“天志”——论墨子神学观念产生的必然性沈顺福“非命”与“天志”作为《墨子》一书中的两个标题,显然代表了墨学理论的一些主要论点。这两个论点,从其直接的含义看,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相互矛盾的观点共同存在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典籍中,只能有三种解释。其...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George·A·Kelly的《个性结构心理》一书,1955年2月在英国出版,创立了他的个性结构理论体系。他用不同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其它各理论流派的方式,对个性理论进行解释,并从另一角度,独创性地阐明个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奠定了个性结构心理学形成的基础。这种理论曾一度存国际上发生影响,但  相似文献   

13.
客观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是我在《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黑标本》(载《哲学研究》1978年第8期)一文中所坚持的观点。方昕同志发表了《“两重反映论”这种论点能成立吗?》(载《哲学研究》1978年第10期)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对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向题并未明确表态,只对我所说的“两重反映”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我感到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一文中,笔者对近年来我国心理学领域中出现的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倾向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例证,作了些概括性的分析和评论。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有许多重大原则性的论点根本没有提到,还有些问题分析得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有必要再作些补充和述评。在这篇论文中要分析和评论的,是关于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理论系统中提出的两个基本论点:关于认知心理学分类的论点和认识是旧译的论点。有些心理学者不考虑客观历史事实的存…  相似文献   

15.
捷克斯洛伐克《哲学杂志》去年第2期发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柯尔曼的《反对我们哲学中的教条主义》一文(译文见本刊去年第8期)。柯尔曼攻击斯大林关于一切事物都可认识的论点,认为这是哲学中的“教条主义”,并提出“自然界中存在着原则上不可认识的事物”的论点。捷克斯洛伐克《新思想》去年第9期发表这里译出的这篇文章,作者也主张反对所谓教条主义,但不同意柯尔曼的论点,并对它作了详细的反驳。作者认为,承认世界的可知性,绝不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关于“一切事物在原则上可以认识”的论点并不是斯大林提出,而是从恩格斯和列宁那里继承来的。  相似文献   

16.
读了方克立同志的文章,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方克立同志有一些基本论点跟我并不对立,而且很接近。在过去几个月中,我研究了许多同志对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关于孔子论仁那一节所提的意见,作了一些解释,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理论问题的,题目是《关于一个理论问题的质疑与请教》,发表在《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三期。一篇是关于历史问题的,题目是,《关于孔子仁的思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以来《管子》研究简介李霞一、中国《管子》研究回顾本世纪以来.从宏观纵向的视角来看,《管子》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情形的论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00~1949年。这一时期共出版、发表有关《管子》研究的专著与论文60多篇.其中...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以往的研究中,我曾提到可以用"可持续性"来解释"恒道"。这样解释旨在表明,根据《道德经》文本,"可持续性"保留在人们的内心理念中。这一观点与《道德经》中所阐述的"恒道"的不可见性是相一致的,除此之外,它还对道教中的一个著名论点"无为而无不为"提供了一个论据。究竟什么样的可持续性是《道德经》中要表述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弹性"。"弹性"不仅是个人的技能和个性,也是保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上升为社会的普遍问题。探讨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实施教育这一课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国外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本世纪初就已开始,近十多年来更是一个热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他们从医学和个性心理学角度出发得出独生子女在性格方面必然比非独生子女差的结论。二是认为独生子女并非“问题儿童”;他们同广泛的家庭环境联系起来认为独生子女并非“天生”、“必然”具备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前一论点停留在独生子女本身的研究,后一论点注意用联系、发  相似文献   

20.
继两年以来关于认识源泉问题的讨论之后,李伯钿同志最近又著文(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7期《认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阐述他的观点,这对于进一步弄清问题,统一认识是有益的。李文的主要论点是: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实践也是认识的源泉;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最终源泉或叫源泉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派生源泉。由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