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教会的责任不应限于教会之内,这是基于惠及普世的基督之爱。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背景下,中国教会的社会服务事工迎来了新的机遇。这些年来,伴随着中国教会的成长,教会已经从过去只关注个人得救转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三月十九日是中国主保大圣若瑟瞻礼,圣教会特定三月为圣若瑟月。我们中国教友特别热爱和喜欢恭敬大圣若瑟,因为圣若瑟的圣德、权能和地位除圣母玛利亚之外,远远超越天朝众圣人之上。圣若瑟以其为救主耶稣之鞠父,而为圣教会(基督妙体)之主保,堪与圣母玛利亚为圣教会之母相媲美。大圣若瑟生平之沧桑,比殉道之士,更为壮烈,较英雄俊杰,尤为伟大。福音中有关圣若瑟的记载虽然不多,可是就从这些凤毛麟角的记述中,也不难窥见圣人地位之崇高,圣德之完美,人格之高尚,以及他在极平凡的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伟  相似文献   

3.
要把教会变成一个"同心圆"型的教会,在这个"圆"型教会模式中,以基督为中心,神职人员和教友虽然职份不同,却以和谐合作的关系,共同肩负起教会的责任和使命。一、平信徒的身份地位平信徒"指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信友。平信徒藉洗礼与基督结为一体,成为天主子民。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君王的职务。他们也肩负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及世界上的使命"。这是梵二文献《教会宪章》对平信徒的描述,强调了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4.
孙红忠 《天风》2014,(2):8-9
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但我们有没有真正把教会当作基督的身体去爱护、去建立、去见证?教会信徒流失,谁之过?对于这样的问题,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回答。笔者仅从自己的侍奉经历,来谈一谈造成信徒大量流失的几点主要原因。一、教会的问题1.传道人的问题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想传道人都明白这一点,不但自己明白,而且经常讲给信徒听。  相似文献   

5.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只有基督是这个身体的头,我们大家都是肢体。各个肢体作用虽有不同,其本身却并无高下贵贱之分,而应当以兄弟姊妹相待,以民主的精神相互合作,共同为我们的教会服务(格前12,27-31)。梵二会议也强调指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既然每个人都有灵性,而且都是按天主的肖像所造,既然都拥有同一本性和出自同一本原,既然都是基督所救赎,并且都拥有同一超性使命和命运,就越发要承认,人人根本上一律平等。”(教会牧职宪章29)我们承认在社会上人人平等,在教会内更应当人人平等。教会是一个服务的共融体。她是为传…  相似文献   

6.
经文:西1:17—20 “教会”一词在四本福音书中仅出现过两次,新约其它23卷中却有100多次,而有关教会的信息和论述,较集中在保罗书信中。刚才我们读的几节经文,着重论述了教会与父神、与基督、与万有的关系,并突出说明了基督为教会全体之首。对于在建设中的中  相似文献   

7.
孙红忠 《天风》2014,(2):8-9
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但我们有没有真正把教会当作基督的身体去爱护、去建立、去见证?教会信徒流失,谁之过?对于这样的问题,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回答。笔者仅从自己的侍奉经历,来谈一谈造成信徒大量流失的几点主要原因。一、教会的问题1.传道人的问题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想传道人都明白这一点,不但自己明白,而且经常讲给信徒听。  相似文献   

8.
1、导论:新教教制,起源与创制路德改教肇始的基督新教教会经过五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演化已被证明为人类精神史上的一种伟大的创制和成就。我们知道,自从使徒们在教会初期召开的耶路撒冷会议(徒15:1-19)上确立了教会之普世大公性方向以降,基督信仰以教会制度化(institutional)形式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9.
教会是谁的?     
教会是指蒙神呼召,靠着耶稣的宝血成为圣洁,以及在各处求告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一帮人(参林前1:2)。经上还记着说,教会是神的家(提前3:15),圣灵的殿(林前3:16—17),基督的身体(弗1:23),基督的新妇(林后11:2)。由此看来,真正的教会一  相似文献   

10.
<正>基督的教会是一:基督在中国的教会是一。无论表面上看起来有多么充分的理由,任何造成教会分裂的行为都不过是人出自私心的借口以及人的罪性和软弱的记号,不符合上帝的心意,是对基督身体的撕裂。主耶稣基督在离开世界前,曾特地为教会的合一祈求,这个祈求显明了父上帝和基督对教会的心意。主耶稣这样祷告说:"我  相似文献   

11.
基督徒信仰最显著的特色,不仅仅建基于教义和教理上,而是建立在这位使人类生命彻底改变的历史人物基督耶稣身上。礻也不单在历史中生活过,就是今天仍生活在我们中间,而教会即是因着耶稣的复活,而对礻也产生独特的信仰。通过基督的复活,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天主的确临在人间,倘若基督没有复活,那礻也在世的宣讲及行动就没有意义。而我们所信仰的教会与其他人手所建立的宗教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再看看在基督当时被钉死时,门徒那种沮丧的心情;与其目睹基督复活,在他们面前出现,他们那种兴奋,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以及他们相互报道基督复活讯息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基督宗教将向何处去,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基督宗教将走向衰落,另有人认为基督宗教将得到复兴。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 基督宗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的确有衰落的趋势。这与社会的世俗化有直接关系。所谓世俗化就是非神圣化,也就是指社会愈来愈理性化,宗教对它的影响日益缩小,宗教成为个人的私事。从20世纪的基督宗教的发展来看,尤其是二战以来,西方基督宗教的世俗化似乎大有势不可挡的趋势。一是表现在人们对基督宗教态度冷漠。二是反映在信徒人数的流失,主要表现在西方的主流基督教会,…  相似文献   

13.
牧耕 《天风》2011,(8):12-14
从圣经启示和教会传统来看,宣讲十字架真理(Kerygma)与效法基督躬身侍奉(Diakonia),始终是历代教会在属世社会做出美好见证的两大圣工。从理解的层面来看,教会的所有的事工只要可以彰显出基督之爱,都是应该倡导的,因此,不存在孰重孰轻,或孰先孰后。讲道诉诸言说,服侍见证心灵。中国教会蒙受圣灵的眷顾和引领,亦是孜孜以求于教会的各项事工。  相似文献   

14.
司铎是教会的公开代表,并且有时更是基督,这个教会主人的代表。“代表”这一专有名词需要进一步的澄清。因为通常情况下,它仅仅只被用来指代代替别人的人。然而从神学上来讲,代表不是法律上的概念,而是一个机体上的概念。司铎被设定肖似基督,这样基督能把他当作工具,在他内工作。作为基督的奥体教会不是让她的司铎们在不同的地方祈祷或是敬礼,而是使其成为这一奥体的各个器官机体,  相似文献   

15.
韩文藻 《天风》2006,(5):16-17
教会既是神的选召组成的基督的身体,他就不同于一般社会性的团体,而是有基督生命之所在,是基督道成肉身的延续,是圣灵的团契,是从基督救赎使命和工作中产生出来的,是因着耶稣基督托付给他的使徒们广传福音的大使命中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朱贵金 《天风》2008,(9):24-26
基督教的崇拜礼仪如同一个坐标,坐标的横线如同教会的礼仪年,其中以基督事件为横线中的不同刻记.坐标的竖线象征教会崇拜的方向,焦点始终指向教会所崇拜的神.崇拜的方向永远不会改变,但崇拜的内容,会随着礼仪年的推移而在不断地进行,指向不同的基督事件.在此"崇拜坐标"中,基督徒的生命会随着教会礼仪年的进行,而不断成长与更新.  相似文献   

17.
仝平安 《天风》2001,(7):6-7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在众多的人群中间,对用自己宝血所救赎出来的教会所显出的,是他格外的关怀。 《启示录》中所提及的亚西亚的七个教会,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虽然在当时七个教会所处的地埋环境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复活的基督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同。但复活的基督对七个教会所显的关切却是相同的,并没  相似文献   

18.
圣母升天     
各位教友,今天是圣母蒙召升天的庆节。虽然圣经没有明确记载圣母的死亡。圣母的升天,但教会内教父们和神学家们依然肯定圣经是圣母蒙召升天这端信理的最后根据。教会是在反省基督信徒与基督救恩的关系上,以及圣母与基督间圆满关系后,确定了这端信德道理,并于1950年11月 1日,教宗庇护十二世以隆重的礼仪宣布了圣母身灵同升大国为教会当信的道理。 圣母玛利亚身灵同升天国,可以说始于她是无染原罪、天主之母、卒世童贞的恩宠上,而成就于她所选择的是天主的意旨,并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地寻求且实行天主的旨意。我们知道:升天始于…  相似文献   

19.
王艾明 《天风》2009,(3):27-28
教会是一个信徒的团契,因此,团契中的信众就构成了牧者信用的见证和衡定之基础.如何解读教会牧者的威信,联系着我们对圣经的领悟,对教会传统的承继,对蒙召身份的明确.牧者的威信主要是针对教会各类负责人而言,牧者威信之释义是特殊祭司权之责任和义务的界定,也是作为基督身体和圣徒团契的教会是否真正获得符合远象中的信仰方向的教义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亚非拉美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基督教会,为使基督教教义、教规、礼仪和神学等与本国的文化和传统相结合的运动,称为本色教会运动。 教会是天主的基督奥迹在每个地方教会中的历史性体现,普世教会不过是各地方教会的共融体。新约中的教会是多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