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韩国民间社会人士发起了孝道文化推广运动,2007年7月世界上第一部<孝行奖励资助法>在韩国国会获得通过.韩国孝道推广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大力推动孝文化的学术研究;成立孝行推广基金会(财团)奖励家庭孝子孝女的活动;以学校为媒介推广孝文化;志愿者服务运动.孝道推广运动的主要特征是组织性、实践性、宗教参与性.韩国的孝道立法经历了一个民间人士呼吁酝酿、讨论准备、强力推动,最后经过国会议员提案,通过相关法律程序最终立法的过程.韩国孝立法的主要内客是:立法目的与孝之界定;孝行鼓励与资助措施;设立孝文化振兴院以及设定孝之月.韩国孝立法是一部奖励法、行政法、推动法.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表明其时现代社会的孝道问题有较早的自觉;德法并举是弘扬孝文化的有效途径;弘扬孝道需要动员民间力量的参与,这些都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人格特质与双元孝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特质移情、权威主义人格与双元孝道之间的关系,426名大学生完成了心理传统性与现代性量表、特质移情量表、权威主义人格量表、孝道信念量表。结果显示:1)心理现代性、特质移情对互惠性孝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显著,特质移情在心理现代性与互惠性孝道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2)心理传统性、权威主义人格对权威性孝道直接的效应及间接效应显著,权威主义人格在心理传统性与权威性孝道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取双元孝道量表、祖孙关系量表和老人刻板印象量表调查了15到38岁的1610名被试,探讨双元孝道与老人刻板印象的关系及祖孙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与情感性团结、关联性团结、老人能力刻板印象和老人热情刻板印象之间显著正相关;(2)权威性孝道主要直接预测老人能力刻板印象,而互惠性孝道主要直接预测老人热情刻板印象,以及祖孙关系在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与老人的热情和能力刻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权威性孝道主要以关联性团结为中介变量间接预测老人刻板印象,互惠性孝道则能以情感性团结和关联性团结为中介变量间接预测老人刻板印象;(4)性别在双元孝道对祖孙关系和老人刻板印象之间起显著调节作用,但年龄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配对调查了591户家庭的亲子被试,考察了文化刻板印象、父母孝道相似性对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1)假定父子女和假定母子女两种孝道的皮尔逊相关(r)和轮廓相似性(q)都不显著,真实父子女和母子女之间都显著正相关,假定亲子两种孝道绝对差异分数(d)处于中等水平,但假定亲子的绝对差异分数显著高于真实亲子;(2)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亲和母亲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能分别正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3)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仅能正向预测子女互惠性孝道,但父母权威性孝道相似性对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预测都不显著。据此研究结果,文化刻板印象对亲子孝道相似性的影响效应较小,但亲子真实的孝道代际传递效应较高,以及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有利于子女互惠性孝道形成。  相似文献   

5.
配对调查了591户家庭的亲子被试,考察了亲子女性别、子女年龄对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分别在父亲、母子与子女之间具有相似传递模式,但母亲互惠性孝道还能够预测子女权威性孝道;(2)子女性别能显著调节整个模型,母亲互惠性孝道能预测男性子女权威性孝道,但不能预测女性子女的权威性孝道,且母子之间互惠性孝道传递效应显著高于母女,并显著高于父子之间的同一路径系数;(3)子女年龄对模型的部分路径系数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母亲互惠性孝道仅能预测成年子女权威性孝道,母亲对成年子女的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于父亲对成年子女,而父亲对青少年子女的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于其对成年子女。据此研究结果,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是影响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重要“传递带”。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穆斯林的孝道程法勒《古兰经》说:"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3:19)。伊斯兰教是真主赐福给世人的宗教。它提倡天道与人道并举,以天道治本,以人道治表,主张两世并重双修。天道方面特别强调的是敬主拜主,人道方面王要是孝道,重点是孝敬父母。《指导讲...  相似文献   

8.
李启明  陈志霞 《心理科学》2013,36(1):128-133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双元孝道及普遍尊老的关系。结果显示:(1)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对互惠性孝道及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对权威性孝道具有正向显著预测作用,(2)权威性孝道在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和普遍尊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对互惠性孝道和普遍尊老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父亲的情感温暖对普遍尊老具有直接作用,母亲的情感温暖通过互惠性孝道间接影响普遍尊老。父母关爱性和控制性教养方式对双元孝道和普遍尊老遵从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是各领域积极探索的问题,孝道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人们的幸福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其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怎样积极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孝道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孝道能否为提高行孝者的幸福感做出贡献等问题尚存在疑问,积极心理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这些问题的澄清为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促进行孝者自觉自愿地行孝,解决老龄化问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韩国人崇尚孝道历史久远,加之韩国政府对"孝"的大力弘扬,使得韩国社会形成了"不孝者无以立足"的良好风气。韩国国会于2007年7月高票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孝"的法律——《孝行奖励资助法》,这是"孝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另外,韩国政府在"社会习俗"、"学校教育"、"法律制度"等方面亦做了很多传承弘扬孝道文化的工作。正是对以"孝"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尊崇与宣扬,使得韩国成为东亚儒学文化圈中最忠实于儒家文化的国家,亦成为当今世界上公认的"践行儒家文化最好的国度"。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儒家经典文献和开放式凋查问卷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全国2458名被斌的调查,探索了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之后又对这个结构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包括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祭念和顺亲延亲四个因素.其中,养亲尊亲居于孝道认知的核心地位.尽管与传统孝道结构一脉相承,但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显示了变迁的迹象;与中国台湾的孝道认知结构相比,同宗同源,但中国大陆的孝道认知结构表现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郭武 《中国道教》2005,(3):29-31
所谓“孝道”,是晋以来人们因共同尊崇孝或许逊而凝聚成的一个宗教性群体,以推崇孝行为主要特征,乃“净明忠孝道”之前身。学术界关于净明忠孝道形成时间的看法颇有分歧,如日本学者秋月观认为应在元代刘玉教团出现时,而中国大陆学者则多主张应为南宋何真公教团出现时;但无论如何,大家对南宋以后有崇拜许逊之“教团”存在,却有着一致的认识。那么,南宋以前是否有崇拜许逊之“教团”存在呢?笔者所说的“教团”,实指具有宗教性质的团体。在这种团体中,人们不仅追求共同的信仰、崇拜共同的神灵,而且拥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场所,甚至还造作用以…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孝道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马仲兰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尊敬长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又因时代不同,社会性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两千多年,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封建的等级制度及统治地位,强调"百行孝为先",对...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孝道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马仲兰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尊敬长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又因时代不同,社会性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两千多年,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封建的等级制度及统治地位,强调"百行孝为先",对...  相似文献   

15.
高僧的孝行     
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出现了许多奉行孝道的高僧大德。他们的孝亲事迹感人至深,成为后世奉行孝道的典范。在莲池大师的《缁门崇行录》中收录了许多古代高僧的孝亲之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孝行有《荷担听学》、《母必亲供》、《居丧不食》、《织蒲供母》、《诚感父骨》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控制圈量表(SOC)对1287名地震波及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佳,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方面。(2)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控制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心理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更高。结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这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竹菁 《心理科学》1999,22(4):362-364
1引言在西方演绎推理心理学领域中,目前最为著名和流行的理论模型莫过于由Johnson-Laird提出的“心理模型”(mentalmodel)。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人类在进行推理活动时,整个过程可分为理解、描述和有效性检验三个不同的阶段;(2)推理者在理解前提的内容后,在心中会对前提所描述的事物状态建构起内部心理模型;推理者在进行推理时其结果的正确性如何依赖于由推理前提所能建构的心理模型的数量:能建构的心理模型越多,推理者越难得出正确结论。在对人类进行演绎推理的心理加工活动进行研究时,本文…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代际传递视角,亲子配对调查了439户家庭,考察了父母性别和教养方式对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心理机制。结果:(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都存在直接显著的代际传递效应;(2)父母权威性孝道正向预测父母心理控制,父母心理控制在亲子权威性孝道代际传递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3)父母互惠性孝道正向预测父母心理自主,父母心理自主主要在亲子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4)父母性别在父母双元孝道、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双元孝道之间起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982名大学生的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元情绪及心理弹性进行测查,考察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依恋、情绪调节与元情绪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2)依恋焦虑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依恋回避不但直接负向预测心理弹性,还会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情绪调节策略和元情绪能够解释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况志华 《心理科学》2012,35(2):430-435
基于日常经验取向,运用理论建构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责任的心理结构以及责任情境的认知特征。对207名被试访谈研究的结果表明:(1)责任是人们频繁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2)人们体察到的责任情境,在职业活动和个人生活领域存在类型上的差异;(3)在职业活动中,人们更倾向于将责任归因于他人,而在个人生活中更倾向于归因于自己;(4)人们对责任情境性质的判定与责任事件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关;(5)责任心理结构共由情境起因、自我效能、成就感、内外动机等20个核心要素构成;(6)责任心理结构是一个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者构成的一元单向决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