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生与差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优生与差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进行了对比,力图从这一角度探讨差生学习不良的原因.被试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差生37名,优生44名),考察其目标定向、认知加工方式及失败应对策略.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上存在一定差异,差生在学习活动中倾向于进行回避定向,对学习材料多进行表层加工或产生自我阻碍,遭遇失败时多采用情绪发泄的策略进行应对;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最主要表现为成绩定向对优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差生的学习则有破坏作用.此外,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上也表现出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优生、差生与其父母围绕数学问题解决而展开的沟通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量表法测量其感受到的认知和情绪压力,以考察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及优、差生在两者得分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优生无论在沟通行为次数上,还是在沟通行为类型上都表现出一些积极特征;(2)优生的二级认知压力显著高于差生,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显著低于差生;(3)督促、指责等消极沟通行为都与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存在正相关,而积极沟通行为,如方法指导等则与一级认知压力、情绪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一级认知压力与正确提议比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关于材料特征的元认知知识与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伟健 《心理科学》2004,27(3):664-668
本研究以62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优差生的阅读元认知知识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优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而差生不存在显著差异;(2)九年级学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优生进行时间分配的人数显著多于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的联系显著弱于优生。  相似文献   

4.
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隋光远  李晶 《心理科学》2004,27(3):643-646
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初中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进行测查比较,结果表明:初中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优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差生之间的学习适应性也各自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的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者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健  李锋盈 《心理科学》2003,26(6):1086-1090
本研究以24名优生和24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标定向和反馈对优生的写作成绩影响不显著;(2)在成绩目标定向时,接受进步反馈的差生其作文成绩显著优于无进步反馈的差生;在掌握目标定向时,进步反馈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3)在无进步反馈时,掌握目标定向的差生其写作成绩显著优于成绩目标定向的差生;在给予进步反馈时,目标定向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本友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1):177-180
从时间管理倾向和目标设置的有关理论出发,设计了两个实验任务,考察了中学优、差生目标设置的效果。结果发现,中学优、差生在目标设置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简单任务上,中学优差生在完成任务的时间和准确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复杂任务上,二者都存在显著差异,优生好于差生。研究还发现,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目标设置对中学优生和差生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复杂任务明确目标的成绩明显好于不明确目标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采用由7道真实性算术应用题构成的测试材料研究了207名六年级小学生。首先要求被试解答这些题目,然后对给出的不同解答作出评定。结果表明:(1)我国六年级小学生在无提示条件下真实性思考的人数比例是36.6%,显著地高于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27.3%。(2)在解题真实性思考上,优生显著地高于中等生,中等生显著地高于差生;在对不确定真实性解答的评分上,优生显著地高于中等生与差生,在对常规性解答的评分上,优生显著地低于中等生与差生。(3)提示条件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真实性思考水平,并且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提示条件不影响学生对不确定真实性解答与常规性解答的评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使用RJR研究范式,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优生和差生的FOK判断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优生的FOK判断发展水平高于差生的。优生和差生的FOK判断发展均存在关键期,且优生的关键期早于差生的。优生FOK判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小学五年级与初一之间;差生FOK判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之间。  相似文献   

9.
优、差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小学、初中至高中阶段优生、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趋势 ,并探讨智力、非智力因素与优生、差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 :(1)优生、差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不同 ,但发展顺序一致 ,初二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转折期 ;(2 )非智力因素在优生中普遍高于同年级差生 ;并对优生、差生学习成绩影响差异显著 ;(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 ,它们共同影响学习成绩。就被试总体而言 :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为 2 2 % ,非智力因素的贡献率为 59%。  相似文献   

10.
沃建中  李峰  张宏 《心理科学》2004,27(1):26-30
本研究选取5~10岁的儿童被试144名,使用不同的加法问题测查策略的优越性以及儿童策略选择的个体差异。结果发现:1、在解决加法问题中,各种策略使用率存在显著差异。五岁到七岁儿童计算简单加法问题时使用提取策略,从大数开始数策略和凑十策略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优于其它策略。2、五岁到六岁儿童使用策略的反应时个体差异不显著,但优生和中等生使用的策略种类明显比差生多;七岁到十岁儿童的策略选择个体差异也不显著,但优生使用提取策略和凑十策略的反应时明显要低于差生。  相似文献   

11.
池丽萍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12,35(5):1091-1095
以往研究表明亲子沟通可能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本研究基于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比较了学业成绩优秀、中等和较差儿童的亲子沟通状况。结果发现:(1)优生的表达主动性、清晰性、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差生,其父母的清晰性、开放性得分也高于差生父母;(2)差生父子和母子沟通质量均显著低于优生;(3)优生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作用相对均衡,且两种沟通较一致,而差生母子沟通的地位显著高于父子沟通,且两种沟通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文本信息的激活与整合:阅读优生与差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先友  林日团  莫雷 《心理学报》2005,37(2):151-158
探讨阅读优生与差生文本阅读过程中文本信息的激活与整合模式,包括3个实验。实验一通过运用不一致实验范式(inconsistent paradigm)考察阅读优生与阅读差生能否形成整体连贯性与局部连贯性。结果发现,阅读差生难以形成整体连贯性。实验二运用探测-核证范式(probe-verification paradigm)通过比较在三个位置后(人物特征描述、填充段落、目标句)的探测句的反应时间,探讨阅读差生不能形成整体连贯性的原因是由于不能激活先前的信息,还是整合信息时出现了问题。结果发现阅读差生与优生一样都可以激活先前的信息,说明阅读差生不能形成整体连贯性的原因可能是整合的问题。实验三进一步验证了阅读差生不能形成整体连贯性的原因是由于不能把已经激活的信息很好地加以整合所致。  相似文献   

13.
考察解题反思对数学学业优生和差生解题结果及所用策略的不同影响。选取初一至初三年级的数学学业优生和差生为被试,以一套连加数问题为实验材料,进行一对一的测试,前后进行两次测试。对反思组优差生(优生12人,差生10人)和无反思组优差生(优生14人,差生14人)解题过程的比较,发现:1)解题后立即进行反思能够提高差生的解题正确率,但是延长解题时间;2)先前的解题反思对优生和差生后续解题时的正确率和解题时间均不产生明显影响;3)解题后立即进行反思能够促进优生和差生使用高效策略,放弃低效策略;4)先前的解题反思在后续解题中仍然促进学生使用高效策略,对优生的促进作用比对差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背景信息导航帮助和认知风格对超文本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荣刚  张侃  李怀龙 《心理科学》2003,26(4):642-645
本文考察了背景信息导航帮助(结构背景信息导航帮助、时间背景导航信息帮助和综合背景信息导航帮助)和认知风格(场独立倾向和场依存倾向)对超文本使用过程中导航绩效和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认知风格是研究超文本系统的一个敏感指标:在超文本阅读过程中,场依存倾向的人比场独立倾向的人容易迷失,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效果要低于场独立倾向的人;(2)最优路径偏离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超文本网络空间中使用者的迷失程度;(3)主观迷失感与导航绩效相比,更能有效地预测超文本环境下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文前构思时间分配及其对写作成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3个分实验考察了优差生的作文前构思时间分配及其不同的构思时间分配策略对作文成绩的影响。实验1发现“优生”和“差生”在无时限写作情况下,前者花在构思上的时间更多,并运用了较好的构思策略;实验2发现“优生”和“差生在限时写作情况下,在构思时间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他们在构思策略上仍表现出差异;实验3发现长时限构思比短时限构思能够带来更好的文本质量。作者对写作前构思的计划和管理,可能是提高作文质量的自我调控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6.
周林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8,31(6):1353-1356,1295
以上海市6所高校的56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文理科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偏好.结果表明,在信息获得偏好得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男、女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存在显著的年级与学科交互作用,随年级增加信息获得偏好得分呈递增趋势;在游戏偏好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显著高于文科生,随年级增加游戏偏好得分呈递减趋势,性别与学科,年级与学科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交往偏好得分的性别、专业、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性别与学科有非常显著的交瓦效应.  相似文献   

17.
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比较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一致和不一致应用题上看,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差生较多地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除学差女生的解题正确率低于学差男生的正确率,学差女生自我报告中直接转换策略的使用多于学差男生外,在其它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显著;(3)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优生在使用问题模型策略上越来越成熟,学差生并没有学会使用更加有效的问题模型表征策略,仍然停留在直接转换策略上,但他们在关于策略使用的认识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编问卷对493名不同背景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内隐学习策略显著低于外显策略,表明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以外显为主;外显策略中,社会/情感策略水平最高,而元认知策略水平最低;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在性别、英语学习难易程度的主观判断以及学业成就水平等因素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点,女生的策略使用率总体高于男生,英语学习成就越高以及英语学习认知越积极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率越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发展呈V型趋势,在大三低至谷底,男生的策略波动幅度显著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19.
陈英和  仲宁宁  赵宏  张小龙 《心理科学》2005,28(6):1314-1317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不规则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这些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上看,学优生的成绩要好于学差生,口头报告分析显示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而学差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在三年级时,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的解题正确率有所提高,但到四年级时,正确率却有所下降;(3)在解决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中,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以1488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神经质人格、手机网络服务使用偏好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服务的偏好依次是:信息服务、娱乐服务、社交服务和交易服务;(2)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手机网络服务偏好和手机网络过度使用有显著正相关,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有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对手机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4)神经质人格通过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网络过度使用,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在二者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积极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有效抑制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过度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