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吴晓波是现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财经作家,他有"中国第一财经作家"的美誉。吴晓波的人生,堪称成功规划的典范。在大学时,吴晓波读了《李普曼传》,于是决心要成为李普曼这样的作家,他便做了一个规划:第一步,做记者,跑条线;第二步,写专栏;第三步,写书。吴晓波还在复旦大学读大三时,就想圆自己的记者梦,于是想去看看改革中的中国南方,于是组成了一支"上海大学生南疆考察队"。他们拿着复旦大学的介绍信,骑着自行车到处筹资,却只筹得一台照相机、几件衣服和几百元钱。经费还差一大截!他便找到报社求助,后来湖南娄底一位企  相似文献   

2.
贺麟先生是黑格尔哲学在我国传播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贺先生非常坚信精神价值的恒常与持存。一九三0年在德国时,曾与他的外国朋友在暮色苍茫、落日夕阳的景致下谈论过哲学、诗与人生。这种生活激起了他思想的灵感,进一步体验了哲学的内在意义。一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奠基人。其文化思想,照逻辑顺序着,集中反映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ig22)、《人心与人生》(1984)、《中国文化要义》(1949)、《乡村建设理论》(1935)等几部著作中。《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仅确立了他的文化哲学思想,而且还奠定了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基础。但该书出版后不久,他就感觉到里面有些问题,需要进行纠正,因此他曾停版该书(参看该书第三、第八版自序以及《人’J与人生》序等)。《人心与人生》即是他为纠正错误而作的。25年他写了《人心与人生》的序,但是由于他一直奔忙于种种事务,…  相似文献   

4.
高扬信念     
有两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后者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们抱持什么样的信念。积极和消极的信念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4分钟跑完1英里(约1609米)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在1954年,罗杰·班纳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他之所以能创造这项佳绩,一得益于体能上的苦练,二归功于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我疑惑地问:"另一个自己?"他说:"也就是说,我今天战胜了自己!"原来,朋友与一个同事发生矛盾,心里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很"阴暗"地打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举了同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想把匿名信偷偷给单位领导。朋友这招数是跟电视剧里学的,他常说职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有人欺负你,一定不能放过他。朋友的手段很小儿科,他的目的就是泄愤。  相似文献   

6.
美化     
没见我之前,老公的朋友就知道我比他小好几岁,嚷嚷羡慕他找了个小妹妹;日后,他的朋友看了登有我文章、照片的杂志,于是他们说:你老婆真是美女加才女啊。后来,他的朋友来做客,品尝了我做的菜,  相似文献   

7.
正朋友从青岛来到我生活的城市出差,办完公事之后约我出来小聚。想到平时和他"臭味相投"且两年未见,我便欣然前往。推杯换盏之间,他给我讲述了此次之行的经历和印象,还五味杂陈地分享了一件小事——为了了解所谓的风土人情,他特意踏上一辆公交车,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慢悠悠地在大街小巷穿行。车子走走停停经过八站路,在第九站,他看到从上车门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于是他急忙站起来让座,自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一位朋友愤慨地对林肯诉说另一位朋友的无理。林肯听后不平地说:“你马上写信去痛骂他,往后再不要与他往来。”于是,这位朋友立即动笔写信,将那人痛骂一顿。然而,信写好后却被林肯拿  相似文献   

9.
一山昙花     
"你们来晚了!"我老是听到这句话。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  相似文献   

10.
刀与鞘     
我有一个喜欢收藏的朋友,很多年前我感情不顺,愁肠百结,这位朋友约我喝酒聊天,给我讲收藏的经验。他说他很小的时候得到过一柄非常漂亮的刀,不但刀漂亮,而且刀鞘也很漂亮。于是他专门制作了一个木架,像博物馆陈列展品一样,将刀和刀鞘分别置放。这么过了几年,有一天当他想把刀试着插回刀鞘的时候,发现刀鞘已经变形,刀与鞘根本不配套了。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朋友,假期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往风景热闹的地方跑,偏偏跑到当年他插队的地方。那是一个叫做西尔根的地方,很动听也很陌生的名字。走之前,全家没有一个人同意他走。是啊,都离开那里26年了,没有任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一位朋友,他在大学毕业之后,跟几位同学创办了一家小型电子商品销售公司。可是因为初涉商场,缺乏经验,他们的公司在一年之后,便被迫宣布了破产。因此,朋友背负了几万元的债务。无奈,他只好暂时进入一家船舶公司,做了一名线路检修员。可是,工作了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右脚就被船甲板上的铆钉扎伤了。他只有一瘸一拐地离开那家公司,待在家里疗伤。那个时候,他的情绪消沉极了。我每次去探望他,总会见到他床头的烟灰缸里塞满了烟蒂。在此之前,他从来不吸烟。我与其他一些去探望他的朋友,鼓励他应该振作起来,从头开始。然而,听了之后,他只是苦涩…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他揣着120元钱领着弟弟背着几件木工工具和村里许多青年一起去北京寻梦,到了北京他只剩下40元。接下来他们四处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记不清跑了多少单位,说了多少好话,遭了多少白眼。但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受这名无户口、无住所、无担保的"三无"人员。尽管他们把生活费控制在每天一元钱,但口袋里已所剩无几。于是他做了一块写有"会木工"的牌子来到北京火车站,希望能找点零活维持生计。但偌大一个北京城就是没有人来找他们干活,  相似文献   

14.
宗喀巴大师,原名罗卜藏智华,出生在青海省湟中县的一个牧主家庭,他父亲叫达鲁赤本,母亲叫西毛阿旦,原居住在离塔尔寺不远的上庄新村。有一年,他家生下一头很好看的小黄牛犊,小黄牛生下后不久,便常独自跑失,而每次去找,都发现在莲花山一带的山坳里吃草。于是,全家便搬到那里居住下来。达鲁赤本和西毛阿旦原来已有三个孩子,就在他们搬来后第二年,又生下了第四个孩子,起名为罗卜藏智华。时年为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即公元1357年。据说宗喀巴诞生时,父亲不在家,母亲将他生下后,将他的胞衣埋在帐蓬旁边的一块平地  相似文献   

15.
背后的眼睛     
这个故事是朋友峰告诉我的。峰说,这事发生在他们毕业实习的时候,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个朋友在纽约一所医学研究生院读书。一次,他得到一份学生订书单,订价只有市价的40%,每期为56美分,价廉物美,于是我们挑了《时代》周刊,一订就是一年。  相似文献   

17.
可惜一杯茶     
朋友,您会饮茶吗? 嘿!谁不会?无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传统文化,或"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哪一样离得了它? 您可知有一则发生在唐代的佳话:著名的投子禅师门下有一侍者名阿章,非常勤快,一天,阿章做完当天的劳动工作,投子禅师为了犒劳,于是赐给他一杯茶,禅师一边替他倒茶,一边自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位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个人实力并不如你。结果,这个运动员轻松跑了个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另外一个10人小组的比赛,教练把其他人平时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地跑了个第一名。  相似文献   

19.
他是我所有朋友中最为贫穷最为倔强的一个。幼时,我和他的感情甚好,几乎是无话不谈。后来,我进省城念书,他随家种地,于是,自此两两相隔,逐渐淡漠了这份真挚的情感。后来,我从省城回到乡下,再与他联系上,竟有些恍若隔世的怅惘。  相似文献   

20.
心中之羊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空虚贫穷的日 子变得充实而富有。 有一个人经常向人们抱怨自己居住条件 太差。朋友劝他去向一位智者请教。 "你为什么不养一头羊呢?"智者听完他 的诉苦,这样建议道。 "什么?养羊?在哪里养?就这样我们已拥 挤不堪了!"他叫道。 "如果你想要生活得好,就按我说的试 一试吧!" "嗯,那好吧,让我试试看。" 于是他照智者说的去做了。没过几天, 他与朋友相遇了。 他一见朋友就开始嚷:"这位智者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