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伊斯兰教一瞥马劲新疆,聚居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对新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过很深的影响。特选其一二,略作介绍。喀拉汗王朝与伊斯兰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初,在我国天山南部和中亚一带,以西迁回鹘人和当地...  相似文献   

2.
本土化是历史上宗教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普遍现象,伊斯兰教成为全球性宗教的过程,就是在各个地区本土化的过程。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初期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后,伴随着向全球各个地区的传播,完成了对当地文化的被动接受与主动吸纳,在不改变伊斯兰教基本信仰、宗教经典与核心教义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丰富地方特征的伊斯兰教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3.
公元9世纪末叶,新疆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萨图克·布格拉汗在喀喇汗统治集团内率先接受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得到发展,故萨图克·布格拉汗成为新疆历史上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首领。而其儿子穆萨时代(公元960年),伊斯兰教已被喀喇汗朝的绝大多数居民所接受,并成为喀喇汗朝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正是在这一年,穆萨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王朝历史。其发展是以喀什为中心,并在公元14—16世纪的200多年间使新疆穆斯林人数一跃而居于多数地位。在东察合台汗国时期,伊斯兰教传播发展到库车,然后先后…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的问世,既催生了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也为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文化进步和学术繁荣做出了贡献;既改变了7世纪转型期的阿拉伯社会并促成了阿拉伯伊斯兰王朝的建立,也一如既往地影响着穆斯林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各穆斯林民族的现状与未来、社会与经济、文化与教育、思想与行为等.鉴于《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社会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和具有的深远影响,历代经注学家根据他们对它有关段落的理解和注释,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并力求通过经注彰显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与时代导向.  相似文献   

5.
刘智思想对西道堂影响浅析马德良,丁谦伊斯兰教传人中国,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生根、开花、结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和艰难发展的道路,终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明清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诠释伊斯兰教经典著作,阐扬伊斯兰教的基本精...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自唐朝时期传人中国以来,经过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传播和发展,逐步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相适应,在中国广袤的地域和众多民族中扎根、成长和发展,进而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和一种民族性积淀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自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一千多年与中国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共融与整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我国不仅有10个少数民族共同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贵州不仅有穆斯林而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清真寺。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伊斯兰教何时传入贵州、贵州穆斯林的人口、分布与发展现状等方面的情况知之甚少。蒙真主襄助,现笔者把所知情况作简要的介绍。伊斯兰教传入贵州的历史(一)、宋元时期。研究贵州回族伊斯兰…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妇女权益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7世纪初,先知穆罕默德经过23年的努力,终于使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成功传播。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民族来说,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意义:首先,从信仰上成功实现了从多神崇拜向独一信仰的转变;其次,以阿拉伯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古兰经》的语言,迅速上升为统一的阿拉伯民族语言;再次,各自分散的部落社会首次被伊斯兰教联合起来,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迅速凝聚为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并进而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最后,以《古兰经》、“圣训”为基础的伊斯兰道德,成为阿拉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总之,伊斯兰教的成功传播,使得阿拉伯人由分散、孤立、…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到现在,各族穆斯林人口已达两千万。在伊斯兰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穆斯林人才济济,对世界伊斯兰文化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古兰经》诵读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一个分支,向来受到各国穆斯林的重视。在许多伊斯兰国家,都经常举办...  相似文献   

10.
临夏在中国伊斯兰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度曾是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中心之一,随着临夏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堂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不足和缺陷,如何对临夏的经堂教育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革,使其既发挥传统优势,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相适应,这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关键所在,这正是本文思考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伊斯兰教最早于公元十世纪末、十一世纪初随阿拉伯和印度穆斯林商人进入东南亚地区,大规模传播则发生在十三世纪后①。其中又以苏门答腊岛开传教先河,传播路径大致呈现由西自东、由南向北、从海岛到大陆的特点。至今,东南亚已成为伊斯兰教东传后逐步发展起来的重要区域之一,亦是世界范围内穆斯林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因区域原有文化受婆罗门教、上座部佛教等影响较早和域内岛屿广布、族裔众多的缘故,东南亚伊斯兰教外显特征表现出相当丰富的多元进路,这些现象引起了诸多学人源自不同学科角度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区保存的伊斯兰教遗迹和建筑都很丰富。根据建筑物的实际作用、造型和装饰特点,可以分为清真寺、教经堂和陵墓等三大类建筑。我们重点论述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点。一、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立于公元6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逐步传人东方的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各国,西边传入非洲大陆的中部地区。喀拉汗王朝奥古尔恰克统治时期(约892-glo),伊斯兰教徒以及清真寺在阿图什相继出现,说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信奉了伊斯兰教的苏吐克布格拉汗,大约公元932年登上王…  相似文献   

13.
<正>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始终没有中断过。伊斯兰文化从历史上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我国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并存着,共同成长和发展着。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很好的研究。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沉淀样式的变化造成伊斯兰文化与主流文化的隔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23,(4):34-35
<正>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伊斯兰教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必然选择,是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新时代伊斯兰教工作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注重充分发挥伊斯兰教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探索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不断总结和丰富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与做法,着重提高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谱写了伊斯兰教中国化浙江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伊斯兰文化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伊斯兰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伊斯兰文化,是一种传播文明的文化。公元7世纪,伊斯兰文化的诞生,将阿拉伯世界从奴隶社会带入了文明社会。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推动文明的文化。中世纪,伊斯兰文  相似文献   

16.
陈进惠,于1938年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1960年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馆长。陈进惠受伊斯兰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其学生时代已与阿拉伯文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在伊历一、二世纪,阿文书法在伊斯兰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艺术。中国,作为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阿文书法的传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不少清真寺建筑都饰有阿拉伯文雕刻。其中,始建于公元1009年的泉州清净寺门楣上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历史上的三个转折点马肇椿伊斯兰教已于教历1401年(公元1980年)进入它的第15世纪,开始了新的里程。十多年来,世界各地穆斯林不断举行学术讨论会,检讨过去,策励未来。讨论的问题,大都围绕着先知穆罕默德的事迹和伊斯兰教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伊斯兰...  相似文献   

18.
正伊斯兰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结缘由来已久。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在磨合中找到了可以互相借鉴的切入点。在伊斯兰教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包含了许多与儒家文化可以互相融合的内容。如儒家学说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与伊斯兰教的"人道五典"都是相通的。再比如在修身方面,儒家讲"慎独";在帮助老幼上,儒家提倡"老吾老以及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在中国回族及其先民的传播中经历了侨民时代、普遍传播时代、本土化时代、艰难时代及爱国意识的觉醒和文化自觉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最终形成伊斯兰教在回族穆斯林社会的本土化,并通过与中国社会的相融共存,共同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而促进了回族穆斯林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思想的增强.同时,也印证了宗教文化在移植它国时,必须与当地的主流文化和平共处、交流、交融,才能使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贾庆林说,实践证明,解经工作是伊斯兰教工作中抓根本、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是团结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法宝,是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斗争的利器,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创举。贾庆林希望中国伊斯兰教界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巩固和深化解经工作成果,着力加强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自觉抵御三股势力分裂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开创中国伊斯兰教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