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书予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谚云:“医易相通”。《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多种学科的渊该。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藏气学说,气化学说,即递植于《易经》。与《易经卜样,中医学也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而仍然生机勃勃的活化石,因此中医学在文化人类学家眼中,即是一种古…  相似文献   

2.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施炎平从《易经》的卦象结构到《易传》的理念体系,已明显地体现了思维方式上的系统论特征,《周易》的这种系统论思维,很难说是《易经》卦象本身所具有的,更多的是通过阴阳观念的引进、诠释、阐发而形成的。本文试图证明:正是阴阳观念和《...  相似文献   

3.
黄毓任 《学海》2005,(6):34-3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认为“阴阳”是《易经》和阴阳家的主题。其实真正“道阴阳”的不是《易经》作者,也不是“阴阳家”,而是道家庄子。庄子宇宙观的最高范畴“道”与阴阳直接关联,“阴阳”在庄子宇宙图式中是与“道”二而一的概念。但庄子的阴阳观念从何而来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从道家和南方原始宗教的关系考察,庄子阴阳(或阴阳之气)观念主要起源于南方的“”(枚卜),同时,与当时具有严重巫术意味的天文观测“望气”有关,其最终形成可能是和望气两种原始宗教活动相糅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易经》虽是“卜筮之书”,但它所表现的思维方式,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有深远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从现有的《易经》文字来看,它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抽象能力,并且运用了某些逻辑和心理学的方法,孕育着某些科学思维的萌芽,无论从那方面来看,它都体现着某种哲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从结构形式而言,《易经》是一个以象、数为特征的符号系统,具有某种形式化的  相似文献   

5.
传承与融通--《老子》与《周易》中民族精神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与<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部经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结晶.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性格与情操,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思维特质.<老子>上承<易经>之风,下启<易传>之理,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与其"道"哲学相符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易传>中得到传承与融通,两者互补互进,共同缔造了中国民族精神的灵魂,推动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和积淀.这些民族精神则表现为"刚柔同构"的进取精神、"宽厚相得"的道德情怀、"中和为用"的和谐观念以及"重生利物并重"的人文理想,其中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贯穿始终,突出了中国民族精神最一般的特质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易经》的宇宙观与阴阳五行家思想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依据“神话-原型批评”对早期神仙传记作品进行文本阅读和阐释,可以看出早期神仙传记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类型皆以不同的方式折射出中国古代的神话和巫术-仪式等文化传统。早期神仙传记这种特殊体裁反映出来的宗教-文学观念和特征不仅受到神仙观念和早期道教教理教义的明显影响,而且也应该被溯源至古代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和神话思维中的特定“原型”。  相似文献   

9.
荣格对《易经》哲学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易》象之象征功能来形象解释“力比多”的象征和受阻问题;二是吸收阴阳消息对待理论来有效阐释心理现象;三是吸收《易经》占筮的实操方法来增强撬动西方人思维的“阿基米德点”。其创造性转化主要表现为通过内化《易经》中的阴阳理论、旁通理论、天人合一理论、占筮理论、宇宙生成论和心性本体论来支持和扩充其已有的原型理论、共时性原则和自性化原则。其融通《易经》的未尽之处在于不明《易经》背后的圣人之意以致其理论缺失德化教育功用,知识吸收不彻底故难以实现本体自修与超越。了解荣格思想别开生面的建构,有助于在中国文化与西方心理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促进中西文化的互补融通。  相似文献   

10.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申荷永  高岚 《心理学报》2000,32(3):348-352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对此,作者以《易经》为基础,通过易经中所使用的“心”字,易传中所发挥的“心”的意义,和《易经》卦象中所表达的心理的象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以及这种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于当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与道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也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完美的体现。它以“太极”名拳,本身也充满了浓厚的哲学味道,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哲理拳”。“太极”一词,最早见之于《周易》的“彖传”。“彖传”云:“易有太极”。但后世围绕着对于“太极”一词的不同理解,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产生了儒家易与道家易的分殊。毋庸讳言,这样的分殊对于以“太极”得名的太极拳来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道两家的哲理共同塑造了太极拳的丰富内涵。众所周知,道家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即是它在思维方式上以追求“全道”为归趋,在对待关系的互…  相似文献   

12.
“熟仁”观念,源于孔子。孔子的“熟仁”观念,充分突显熟仁之实践境界,一种对于成人之道的独特理解;并且孔子的“熟仁”观念在透过《诗经》的照观里,令我们看到孔子的“熟仁”辨识(包括后儒的阐释发微)无疑深化了“熟”作为中国文化一个极富意蕴的概念在孔子的这种“熟仁”观念中对于中国人“成人之道”的特定理解和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易经》中卦辞和爻辞所运用的象征或比喻与无意识所表达的原始认知是相通的,《易经》中的心理学思想具有改变思维方式和心灵暗示功能。道家的“无为”和“自然”思想对于矫正人的认知方式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禅宗有关人心本体和现象的认识对于人类心灵的净化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根据。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可在现代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易传》基于社会实践基础,对“易道”作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形上概括,指出乾坤是易之门户和根本,“一阴一阳”是万物产生存在的本原和根据。由此展开了其易道本体论哲学体系。这种借助《易经》八卦象数和取象比拟思维的探究型理解和创造性诠释,使古老的《易经》完成了由占筮之用到形上学的革命性变革,开启了人文主义的诠释路径,深深影响了之后中国哲学的致思取向。  相似文献   

15.
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要是儒、道、佛三教,然而儒、道、佛三教这种格局,又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秦统一中国后,天子衰微、诸侯力政的局面改变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于此相适应,中国的思想文化亦出现百家归一统之势.首先是自商鞅变法以来“为秦开帝业”的法家学说当令,“言无二贵,法不两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始皇实践法家的文化专制思想,焚《诗》、《书》,明法令,将统一的秦政和“言无二贵”的法家学说  相似文献   

16.
《易》是巫用以占筮的,道家出于史官,亦即出于巫。老子以“无”为基本范畴,得益于对神无方易无体精神的把握。易之“不易”即规律,亦即道。老子继承发展了《易》的变易观念以及阴阳对立统一、依存和转化的思想,继承发展了《易》的观物取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并同样具有思维的模糊性。老子摒弃了筮法中的神秘主义,但继承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生生观念,形成了以“道之生”为特色的道论体系。老子继承了《易》以无为求得无不为的主体追求  相似文献   

17.
刘鹤丹 《周易研究》2007,4(2):80-88
有学者依据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理论,认为《易经》属于原始思维。但事实上,《易经》无论从创作时代还是思维内容上都与原始思维有着本质上不同,《易经》包含着原始思维所不具备的理性思维。之所以误解《易经》为原始思维,主要是投有真正理解《易经》的“立象以尽意”的思维表达方式。《易经》以其意象表达了辩证、整体的宇宙观,并以此指导现实的人世生活,开创了中国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的诉讼制度,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它被誉为“东方经验”。然而制度终究是存在弊端的,因为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正如被誉为我国“群经之首的”《易经》所讲,世界是“阴阳的统一体”,我们可以理解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易经》是我国最早的“辩证法”,实际上的《易经》不同于人们常讲的“算卦”,它对儒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几千年来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我国的立法理念有着重大的指引作用。现令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着从这本既古老却不落后的经典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 英译本的Word、 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含义就是语词,是更加符号化与抽象化的;中译本的"道"却具有某种母性文化和阴阳和合型特质,是实践化倾向的.古犹太与古希腊文化的融合就在《圣经》的翻译和阐释中实现并生长出整体性的西方语词中心论的文化传统,这使其区别于较为独立的以《易经》等多文本为源头的行动中心论的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英译本的Word、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含义就是语词,是更加符号化与抽象化的;中译本的"道"却具有某种母性文化和阴阳和合型特质,是实践化倾向的。古犹太与古希腊文化的融合就在《圣经》的翻译和阐释中实现并生长出整体性的西方语词中心论的文化传统,这使其区别于较为独立的以《易经》等多文本为源头的行动中心论的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