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人在重视子女教育的时候,过去注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强调责罚的重要性;现代家庭大多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中,又时兴一种完全反对责罚,提倡"赏识教育"的观念来.  相似文献   

2.
<正>当下,亲子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小别离》《小舍得》《小欢喜》等电视剧,更是将“原生家庭”“鸡娃”“隔代教育”等关键词引爆。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不仅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父母的共同焦虑。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老师,我在咨询室里见过了太多亲子冲突,也看到过许多家长因为亲子教育长吁短叹、束手无策。根据工作观察与实践经验,我认为,如果家长可以在亲子相处过程中做到“无条件”但“有边界”地爱孩子,就能有效规避许多雷区。  相似文献   

3.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丹阳市第三中学虽是一所百年老校,但历久弥新。“抬头、挺胸、望远,做阳光的中国人”是丹阳三中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阳光教育”这一办学主张。阳光教育的内涵特质“阳光”给人以光明、温暖、公平和力量。我们提倡的“阳光教育”就是借助阳光温暖万物、朝气蓬勃、光明磊落的自然属性,探索一条回归生命本源,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教育之路,使他们成为活泼健康、乐观开朗、自立自强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以“道化教育”为教育思想的实施。从道教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说明“道化教育”包括内涵、方法、及在道教社会的体现。这样,客观地为道教各宗派的“道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内在价值评价系统,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融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父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影响孩子,助力孩子的成长。可是当下教育孩子却变成了全民的焦虑:“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等等,“教育焦虑”变成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在中小学的教育界掀起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改革的浪潮中,怎样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这无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六年级开展了“生本教育”体系下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重心也慢慢从“唯分数教育”转移至“综合素质教育”。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推行“双减”政策的2015年,我国综合素质教育行业规模就接近3000亿元,而在2021年时业已突破5000亿大关。即使受疫情影响,也只在2020当年产生了数据下滑,次年立即反弹增长。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家长从希望让孩子“具有更强的应试能力”慢慢转变为希望孩子“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同样,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谁?如何认识儿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天真可爱,好动,好奇,具有丰富的现象力、模仿力和创造力。在人类繁衍的进程中,儿童仍保存了动物的某种野性,因此需要教育。然而,成人意欲促成“理想儿童”,“理想儿童”促成教育中当下现实儿童的“缺场”。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成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而在中职学校实施生本教育,正好符合中专生好动的性格特征。因此,研究生本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福建宗教》2000,(3):29-29
近日,厦门市宗教局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市宗教界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作为在宗教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知要求各宗教团体要充分认识开展“两思”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制定教育活动方案,并成立“两思”教育指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同时要求各相关单位可拨出专项活动经费,做到组织到  相似文献   

11.
<正>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其中“爱”是基石,“童”是立场,“真”是旨归,“做”是精髓。探寻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教育前行之路在混沌中愈发清晰明朗,行知教育思想正是我们苦苦探寻的指路明灯。笔者曾经任职的八士中学创办于1939年,从“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育人智慧,提出“力学力行”之校训,  相似文献   

12.
“哲学教育”讨论会综述程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于1996年4月19日召开“哲学教育”问题学术讨论会。校内外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共同分析了哲学教育的功能价值,探讨了哲学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哲学教育危机的设...  相似文献   

13.
“辞世教育”也可称为“死亡教育”,两词基本通用,但前者没有后者那么直白,主要作为书面语言,委婉且有更多的内涵——“辞”作为动词,含有“主动告别”之意,较后者更有情感色彩,更符合本次圆桌会议的主题。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告别蛮荒走向文明,从小型血缘群体逐渐发展到大型社会群体,如今已形成了一个超大的“地球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改的步步深入开展,“大语文教学”的说法日益深入人心了,“语言文学”的概念扩大到了“语言文化”,大家纷纷寻求语文学科与各类知识的横向关联,并在教学中极力加以体现。另一方面,大家也在努力探宄“大语文”的内涵,试图在语文教学中求证并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5.
赏识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当代教师如果能够把赏识教育很好地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么对于现在日益增多的“问题学生”的转化,又可以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听说,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单词是“try”、它的意思是“试”。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关于“try”的教育,不仅挂在嘴上,更要表现在手上。这个“try”本来就是一个极普通的词语,可是在中国的学校里,怎么就不那么流行呢?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常常对孩子说一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之间在价值观上存在内在统一性,对促进大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嚼密衔接,达到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为指导,结合新时期时代特点以及“90后”大学生的具体实际,就“中国梦”贯穿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考,五近提出了集古今中外的哲学、社去科学和自社科学之大成的“大成智慧学”,为科学界打开了一条新路。著名系统学家于景元说,学习了“大成智慧学”,可对各种学科触类旁通,既可大大提高人们的认拉能力,又可大大节省人们的学习精力.接钱学在提出的“大成智总学教育”设想,从《岁至12岁为’\年一贯制教育(相当于高中毕业),l:岁至18岁为高等教育(毕、2一般相当于当今的硕士生),19岁选择一门专业实习一年,而后开始为社会做贡献。专家们认为,“大成智慧学教育”将为21世纪培养出大智大信、…  相似文献   

19.
从2010年起,“90后”大学生开始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的主体。因此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鉴于“90后”大学生种种特征,将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对接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本文从“高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对接研究的内涵、现状、内容、策略及成效”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20.
陈立胜 《现代哲学》2023,(2):114-127
“内”“外”分类具有丰富多彩的象征意义。在先秦儒家,“内”不仅是德性生活的策源地,也是天植灵根之域;在《庄子》中,“道德”“天道”“本真”“物之祖”“天地精神”“太初”等形而上的终极实在与“内”联系在一起,“内之域”即是恬淡寂漠之域、自然而无为之境。惟有深入其“内”,方能做“方外之游”。“入其内”即是一不断超越各种“外”的工夫、一不断“向内而在”的过程。佛教传入中国,其明心见性之学一度“垄断”了这一“内”之领域,其学被称为“内学”,其经典被称为“内典”,儒学及其经典遂沦为“外学”与“外典”。宋明理学转向“内”,实则可归结为两个面向,即将天道性命一贯之学落实于人之心性世界中,而心性生活又必须在人世间、人伦社会(“方内”)之中实现。于是,与天道沟通的心性世界(“内圣”)与日用伦常的关切(“外王”)之关系遂成为“内外本末,始终后先,显微无间,体用一源”之关系。“内圣外王”一词因此最终成为宋明理学乃至整个儒学之道的关键词。在现代新儒家建构第三期儒学格局中,“内圣外王”一词实兼有“定性”“定向”“综合”三义于一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