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实践唯物主义辩护——评《走出自我中心困境》刘福森(吉林大学哲学系130012)何锋(齐齐哈尔师范学院马列部161006)1、《走出自我中心困境》(见《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困境》)一文对实践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批判。它把实践唯物主义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实践唯物主义”之说,用以代替以往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说法。什么叫“实践唯物主义”?各人的解释不一样。有人将它称之为“实践本体论”,但加以限制说,它只是就人类社会而言,不包括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见解。有人将它称之为“实践—元论”,认为实践之元,不具有“万物本  相似文献   

3.
1 近年来,尽管人们纷纷运用“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但却不可回避地面临许多尚未解决或难以克服的难题。这里仅提及一二。困境之一:队伍的混杂检阅一下业已集合于“实践唯物主义”旗帜之下的队伍,就会发现,这里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哲学立场,其中至少包括三种相去甚远的哲学构想。一些人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义语”,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它的根本理论前提仍是“物质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第16、13、26页)。而在另一端,有些(并非所有)“实践本体论”的倡导者把“实践本体论”归结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上第35页)。介乎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或许是典型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一方面保留“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强调劳动实践的基础地位;一方面肯定物质(自然)的本体地位,另一方面又把“劳动实  相似文献   

4.
“自我中心论”评析李勇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必须抵制错误的价值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别要深刻剖析和反对“自我中心论”的价值观。“自我中心论”的基本内容是:人的价值就是人本身,“自我”最有价值,个人是目的、他人是手段,要实现...  相似文献   

5.
实践:摆脱“自我中心困境”的唯一出路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系)美国现代新实在论哲学家R·B·培里提出的所谓“自我中心困境”,表达的不过是一个“唯我论”难题,即“主体的观念能否包含来自外界的客观规定?”它有点类似于古希腊的“美诺悖论”,即“研究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6.
走出自我中心困境——关于当前认识论研究的一点意见王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编者按〕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对一些人主张的“实践本体论”、“实践超越论”等提法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这里发表的王德的文章,借用西方哲学界批...  相似文献   

7.
“进化唯物主义”,是我们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主要表现形态的一种概括。近读袁伟时、黎红雷《“进化唯物主义”献疑》一文(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2期,以下简称《献疑》),感到还有商榷的必要,现再将我的观点作如下说明,敬请广大读者和袁、黎二位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8.
M.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一开始就承认哲学唯物主义似乎是虚弱无力和早已过时的了。邦格告诉读者,哲学唯物主义对生活、思想以及人类思想的创造物,如价值观、文化和数学,给予似乎合理解释的企图,已经起了窒息的作用。邦格的目的,是使哲学唯物主义按照当代的逻辑学、数学和科学的要求,重新获得新生并跟上现时代。邦格确信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因为他认为,唯物主义是唯一的科学和技术的本体论,而且对他来说,只有科学才能产生真正实在经验的知识。邦格希望,他的著作的价值是为当代科学提供一个适当的概念框架,能引导读者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研究领域,而不是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僵化的信仰体系。在构造他的科学和技术本体论过程中,邦格不仅注意到避免唯心主义者所犯的把时空概念具体化的错误,而且由于这些唯心主义者是他的“亲兄弟”(可以这么说),他也注意到避免诸如物理主义者排  相似文献   

9.
从旧的、一般的唯物主义到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观念的变革。而我们传统的哲学体系则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比如对于对象的“感性确定性”、“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一般唯物主义的“唯客体主义”的水平上。因此,我们的哲学必须重新审视作为我们基础的唯物主义,彻底走出它的旧形态,登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论争,是一场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有效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讨论。最近读了黄枬森同志的《评对实践唯物主义的一种理解》(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1期。以下简称《评》文)和其他一些文章,受到很大启发。这些文章在一定意义上总结了前—段的讨论,澄清了一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研究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也感到,《评》文对实践唯物主义本身的理解似乎有偏,而  相似文献   

11.
与“实践的唯物主义”论者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实践的唯物主义”论者认为,“马克思及其哲学所关注”、所研究的只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存感性世界”,不研究“人之外的世界”。“实践本体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提法本身就意味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实践的唯物主义”即“社会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他们自己也承认: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见《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以下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行体系的批判反思和新体系的探寻建构中,"实践唯物主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或本性。有人认为它是现时代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向。他们的共同意向是要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行体系并建构新体系。那么,他们的基本论点能否成立,是否合理?本文试图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一段时间,陪孩子观看了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狮子王》。剧中小狮子辛巴成长的故事,令人非常感动。小狮子辛巴出生以后,狮子王努力培养它成为接班人。没想到狮子王的弟弟刀疤一直觊觎国王的宝座,害死了狮子王,还让辛巴以为是自己导致父亲意外身亡,被迫远走他乡。辛巴深感内疚绝望时,偶遇了小伙伴狐獴丁满和疣猪彭彭。  相似文献   

14.
实践的唯物主义既承认现存感性世界的现实的客观存在和它作为人的活动的前提的优先地位,同时,它又不把现存的感性世界看作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一个有人的感性活动,有人的实践参与其间的辩证的、历史的运动过程的结果。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人们对现存世界的辩证运动的合理理解和如实掌握,不但必须在人们的实践充分展开的基础上,并通过高度发达的哲学理性思维才能得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人们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实践活动作为必要的因  相似文献   

15.
1、规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对象。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实践唯物主义是以“改变世界”并“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为己任的“新唯物主义”;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的科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葛力教授的专著《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一书最近问世了。这是我国学术界研究外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果。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及其自然观、认识论、无神论、社会政治观、伦理学说和历史作用。该书记载了法国唯物主义的光辉业绩。 下面谈谈对该书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17.
“道论”为戴震哲学核心。前期 ,他所说的“道”更多的偏重于伦理学 ,中后期 ,他所说的“道”遍赅天人 ,具有指示“实体实事”和人伦的“仁义礼”等价值内容在其中。成熟时期的戴震哲学 ,以“道”为核心概念 ,以气、理 (分理 )、性、诚、才、仁义礼、善、权、自然与必然等概念、范畴为具体内容 ,构筑了一个自然法则与人伦规则为一体 ,同时又十分重视人类有别于自然特性一面的新哲学体系。因此 ,日本学者村濑浴也将戴震哲学后期“道论”看作是纯粹论述实体实事 ,而与价值无关的观点 ,是缺乏文本根据的。  相似文献   

18.
早在准备和写作《博士论文》期间,马克思就已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解释了"思维和存在关系",这一解释的起源可追溯到德国唯心主义:即在模态理论框架内,将"思维与存在统一"区分为"存在统一于思维"与"思维统一于存在",并凸显"思维统一于存在"中"存在"与他者、社会的关联。但德国唯心主义主张"必然性",即"思维统一于存在"是无条件的:他者、社会的存在最终还是由个体自我的思维规定的,而思维是无条件的。与之相反,马克思则坚持"偶然性",即"思维统一于存在"是有条件的:他者、社会的存在与自我的存在相关,而与思维不同,存在始终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9.
邢飞在《明代贵州道教简论》中指出贵州道教的中心从以前靠近川渝和湖南地区的播州和思州等地转移到了贵阳,并且认为作为道教中心的贵阳对贵州各地的辐射作用也明显强于从前。本文以明初贵州建省的历史背景入手,分别从播州历史隶属的沿革、道纪司性质辨析及贵阳道纪司对《道藏》的管理、贵州永宁卫道纪司、普定卫道纪司、黎平府道纪司考证及田野调查等方面论述邢文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并探讨明代贵州道教发展的特点及研究时需要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哲学名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称《唯批》)出版80多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几乎所有研究《唯批》的论著都认为,《唯批》的主题是认识论,《唯批》是一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作。本文试图对研究和评价《唯批》提出一个新视角,即《唯批》的主题不是认识论,而应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