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因诊疗形成的关系空间内,医患沟通的本质是来自患方的社会认知与来自医方的知识认知之间的交流。基于知识图景的医方话语传递成为医疗空间内医患沟通的主要方式,这容易导致专断权威、忽略患者经验和情感。欲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有赖于患方基于生活世界的认识能否为医方所洞察和理解,进而使医学专业知识能够被生活世界建构的经验所理解、信任和遵从。目前主观上的医方情感沟通的动力不足,客观上的沟通时间匮乏,导致了医患沟通的障碍。应当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促进沟通从疾病转向体验、尊重和促成患者的自主决策等方面着手,实现知识图景与生活世界的交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切身感悟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底线、娴熟的沟通技巧是保障、精湛的医疗技术是根本.必须重视诊疗过程中的沟通,知道患者想要得到什么,我们是否能够按照对方的心理需求去满足对方;沟通时对事不对人,如实告知患者医疗风险,平静应对患者告知后的知情不同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增进了理解、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媒体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新型在线媒体,它从社会交往形式、信息获取方式、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对人们的行为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微博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社会化媒体形式,在许多年轻医生中已经成为一种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医务人员进行科普教育,同时具有表达自我、舒解情绪的功能,社会化媒体也让医患双方具有平等的话语权,这种医患交流的平台有及时有效反馈信息的功能,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现场感,但也面临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发挥社交网络中医患沟通的优势,改善医患关系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医患沟通是新时代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然而目前我国住院医师由于专业知识及技术的局限性,对医患沟通的认识存在着偏倚,以及我国医学教育缺乏沟通能力的培养,导致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缺乏,需要提高改善。本文基于当前医患关系以及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探讨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敬,创建和谐医疗关系,积极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身为住院医师的我们应做些什么,做到什么。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医患沟通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技术沟通是指基础性的沟通内容及方式方法,用"心"沟通是指带着热忱、设身处地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沟通,"忘记"沟通是指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沟通,才能达到高水平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医患沟通中患者的信息认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医患沟通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沟通中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主要目标是达到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论述影响医患沟通中信息认知的几个因素,其中包括信息的形式,情绪因素,沟通行为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提高患者对信息的认知能力将使医患沟通更加有效,从而有利于合作式的医患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儿科医患沟通具有其特殊性,其面对的是病患儿及众多的家长,因此,在临床学习中强化医患沟通意识、掌握沟通技巧对儿科研究生尤显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儿科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儿科医患沟通具有其特殊性,其面对的是病患儿及众多的家长,因此,在临床学习中强化医患沟通意识、掌握沟通技巧对儿科研究生尤显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儿科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群体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整合医患关系的结构表征与动态建构过程, 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综合模型, 主张和谐医患关系的结构可以医疗满意度、医患信任以及医疗方案服从性作为基本的观测指标; 和谐医患关系的动态建构过程经由就医前零接触的群际医患关系和医患互动过程中即时性的人际医患关系两大递进性成分相互作用后逐步形成。其中, 群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舆情传播、医疗制度信任以及医患群际关系因素(如群际认知偏差、群体认同等)的影响, 人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人际信任水平和医患沟通模式(包括信息互动模式与沟通交往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验证并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互联网对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对患者、医生和医患关系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时称,相较于医生,互联网对患者的影响更大,信息赋权带来了角色改变,给医生带来了挑战,并对现有的医患关系产生影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医患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应当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解决当前道德教育弊病的一种共识。但是如何回归,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从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共在同构的基础上,我们可把生活世界划分为日常生活世界与非日常生活世界,因此,针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弊端,我们认为道德教育应当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的张力结构中博弈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医患沟通模式是对医患沟通过程的总体性、概括性描述,对于指导医患沟通实践及医患沟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尚未提出被广泛接受的医患沟通模式。在总结、评述国外现有主要医患沟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医患沟通发展趋势的梳理,提出了“6S延伸医患沟通模式”,即将医患沟通分为预备、融入、互动、教育、商定、维系6个阶段。研究结果拓展了现有医患沟通的范围与渠道,对于缓解当前紧张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形象、获得患者忠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派生出许多新生事物,对医学与医疗影响深远。其中,医患沟通作为当今中国医学界高度重视的新概念与新行为,与现代医学模式相吻合,引发出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健康生存,进而推导出现代医学内涵及定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医患沟通视野下的医学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派生出许多新生事物,对医学与医疗影响深远。其中,医患沟通作为当今中国医学界高度重视的新概念与新行为,与现代医学模式相吻合,引发出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健康生存,进而推导出现代医学内涵及定义。  相似文献   

15.
阐释学语境下的医患沟通——探寻理解之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信息不对称、医疗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医疗纠纷是由于缺乏充分的沟通导致不信任和误解造成的。加强医患沟通是增进理解、减少误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结合阐释学提出的理解之“主体间性”、“视阈融合”、“效果历史”的观点,探寻医患沟通的理解之路并指出医患沟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当今中国死亡价值日渐消解所致苦难,指明死亡价值建构的重要性,挖掘中华传统生死观的底蕴,探讨死亡价值建构的可行性;将关系生命理念引入安宁疗护领域,将其与中华传统生死观对话,总结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临终者关系生命向度,并分析关系生命对于临终者死亡价值建构的意义;基于此,聚焦安宁疗护领域,探讨如何通过维护临终者关系生命来帮助其建构死亡价值,以期为构筑和发展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安宁疗护照护体系贡献理论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外医患关系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对1992年~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2 331篇中文核心以上的文献、1983年~2019年web of science 8 656篇外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国外医患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和荷兰,刊发相关论文超过50篇的国外期刊共计16种;我国相关论文发文量、核心期刊数量和基金资助排名均不高;中外医患研究均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我国医患研究热点为民事纠纷、医患关系、患者,国外为医患关系、患医关系、全科医学。国外的热点研究成果,为我国医患关系改进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characterised by unpredictable bowel symptoms. These can be difficult to manage, consequently impacting quality of life (QoL). In addition, a straine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independently reported in the qualitative literature. Given the doctor is often the first port of call for people with IBS, a difficult relationship may influence subsequent IBS management. Research suggests illness perceptions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IBS outcomes in therapy; however, their association with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QoL is yet to be investigated. This exploratory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constructs in IBS, as well as potential mediation by illness perceptions. Online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llness perceptions, acceptance and QoL, were completed by 167 participants who reported an IBS diagnosis (144 female, mean age = 44.22 years, SD = 15.91 years). Bootstrapped pathway analysis was used to model the relationship and mediation effec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tient–doctor relationship and QoL, r = .258, n = 167, p = .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direct effect betwee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QoL through illness coherence and acceptance (bootstrapped estimate = .058, 95%CI Lower-Upper = .02, .095, p = .002). No other indirect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combination with good fit indices for the other illness perceptions. Findings suggest a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hich fosters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helps patients make sense of symptoms, increases their ability to manage their IBS in a psychologically flexible manner, subsequently helping them maintain their QoL.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民视野中的医患关系——500份问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现实的医患关系,不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对城市居民的500份问卷调查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发现了当前医患关系上中值得重视和思考的三个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接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三观形成过程是与接受对象和接受环境互动的过程。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意志品格决定着其三观接受倾向及信念内化的过程。三观信息反映现实的深度 ,与接受者内在认知结构和观念的契合程度 ,影响着其被接受的程度。而接受环境具有验证、巩固或修正、改变原有的三观观念的作用。应赋予三观以更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内涵 ,增强其理论创新和与现实的贯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