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的的创作离不开写生,故写生一向为历代画家所重视.当代山水画写生画派的开创者李可染先生提倡山水画写生要"走进"自然,而不是"走近"自然.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李可染先生所说的"走进"自然,就是要求画家要得山水之神气,传自然之韵致,要具备把握"造化",创造"造化"之境界并将其升华为艺术创造力.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山水画家的创意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意思维素质是山水画写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发展中,如今大部分的创作中画家过度依赖照片,渐渐地背离了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写生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蕴含了多种情感因素,为更加贴切地表达山水画的审美意象,需要将写生与创作深度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感和意蕴美。基于此,就中国山水画写生对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山水写生的重要性和山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合二为一的有效路径,旨在更好理解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4.
张少如 《美与时代》2013,(12):97-97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不竭源泉。画者要做到先对“写生”释名解意,进而证明写生的源远流长。写生之意义于作画者影响很大,写生是创作的素材储备;笔墨语言的探索;感知外物,养胸中之气。故而,山水画写生于今亦有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艺术来源于生活。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是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直接地亲近自然,体会自然,并为自身山水画创作准备素材。山水画写生不仅是对山水画基本技法及基本功力的训练,而且是对艺术修养、艺术技巧的不断积累。所以说创作不是凭空而来的,写生是创作的基础,而创作是写生的艺术体现,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然而二者之间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胡佩衡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近现代社会的变革时期。他在与友人的交往中,相互切磋画艺,交换作品,并倡导以传统功力及技法运用于写生之中,在对景写生中寻求山水画的创新。提出"用古法写生,由写生而创作"的艺术主张,且一生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修养,否则画家一生只是一个画匠而已。由此他的山水画作品时时有新意,并受到当时齐白石等人的赞赏。  相似文献   

7.
从山水画的写生到山水画的创作,需要做好的前提准备就是写生,写生能更好地为创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山水写生为创作积累经验与素材。我们从写生开始,感受自然,在大自然中搜寻美的形象,从而进行再创造,我们用我们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去表达我们对自然山水的敬畏,创作是对写生的一个综合的整理。本篇文章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山水画从临摹开始的认识一直到写生,最后用创作的方式表达对山水的理解,循序渐进地将学到的和感受到的中国山水画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家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过程十分重视,作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泉,自然生活能够与画家心灵相互融合,使得"与山川神遇而际化"的境界能够得到实现。因此,我国的山水写生,并不是将景物的再现作为目的,对于自然、作者之间的互相深化十分强调。从实际出发,结合创作经验,就山水写生对创作的影响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创作是建立在临摹和写生上的。而写生通常是指深入大自然进行写生。山水画创作的特点就是在原有的生活感受基础上,根据大自然的元素来创作一幅作品。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作品一方面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另一方面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对象,是自己对大自然进行新的组合,有更多主观的因素。同时,山水画的创作对自我也进行着审美教育。山水画创作的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两宋之交专业画家与文人士大夫画家并存的局面,成就了这一时期艺术形态的多样化,不同的艺术主张也改变了作画的程式及形式语言.宋代山水画是在唐五代的雄厚基础上的惯性上升,它以写生为手段,以造景为旨归.因此这一阶段的山水画技法多样,格法森严,是一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下的产物,追求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1.
巫剑 《美与时代》2005,(12):57-59
要学好中国的山水画,既应懂得古人之理法,又要懂得自然之理法.在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临摹可以掌握古人之理法,写生能够掌握自然之理法,而临摹和写生不仅是山水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还是山水画家培养艺术创造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画家张尔闻对贺兰山水情有独钟,其山水画在情感表达、地域表现、绘画语言方面独具特点。张先生创作注重写生的作用,其笔墨运用、情感表达重视发扬写意精神。从传统与现代、意趣、表现视角等方面对张尔闻的山水画风格进行探析,对其形成独特的贺兰山山水表现风格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陆俨少先生与桂林山水的缘起谈及先生的艺术生涯与写生情怀。从中国山水绘画写生发展的脉络入手,探讨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山水画在写生演进中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的演变。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中国山水画如何发展,直至50年代左右,写生热潮的簇拥下,其写生的缘由以及发展的历史背景需要,从而衍生出陆俨少先生绘画生涯中这一阶段对于他在山水画写生方面的突破、探讨与同时代的画家相较有何异同,有何发展与更新。对于陆俨少先生在自我绘画修养和作品带给山水画坛的新意流方向、对他整个流淌着的艺术思源的启发,以及对后来的绘画者的影响以及对桂林山水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1]。李可染主张山水画写生、创作得意境才可得其魂魄。这一美学主张正和一千多年前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美学命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荆浩的《笔法记》中所倡导的"六要"更是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意境营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朱晴晴 《美与时代》2014,(7):112-112
以古今中外的画家对写生的态度来论述写生与创作的内在联系以及写生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亲自体会阐述写生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奇妙旅程。  相似文献   

16.
石涛是清代画坛的一位非常伟大的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直在自然中思自然,对近代的影响深远,推动了山水画创作的发展,并且石涛在山水画构图中有许多新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画面构图方式的不同去精心布景,构建一种诗意空间,营造不同氛围。对石涛山水画构图理论进行分析,有利于在将来的山水画绘画创作中更好地通过构图彰显创作意图,因此分析和研究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写生是中国山水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全方位地使自我得到提升。通过写生一方面可以对应古人、对应自然、对应自我,从而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笔墨,并用独特的笔墨语言描绘时间和空间交汇下的心境,对自然进行重新建构和纾解,营造和谐的画面境界;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素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历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能魅力永驻,成为历史名作,大多得益于师法造化。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说明画家用心感悟世界,也是用心、用眼、用手写生自然的理论依据。一代宗师龚贤之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我师造物,安知董黄等,也表明了中国山水画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写生的重要性。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笔墨第五中精辟论道: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受蒙养之灵,是有笔而无墨也。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写生并不是单纯地用相机将景物拍摄下来带回画室,而是需要用心去体验。我觉得写生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方法,更需要升华为一种崭新的绘画观念来对绘画实践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传统绘画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西画的传入给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创作形式和和绘画材料,使中国画家有了新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但与此同时,很多画家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写生对中国花鸟画创作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就中国花鸟画写生独特性以及写生与创作的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瑶 《美与时代》2023,(1):60-62
唐允明是一位具有极强思辨能力和敏锐知觉的画家,他特立独行,对事物大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野山》开始,其就显现出非凡的创造能力,在笔墨语言和图式构成、创作思路和实践方法上,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使作品具有超前的时代气息。研究其山水画创作的审美特色,厘清其创作思路和审美追求,对当今正在山水画创作中摸索的新生画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