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当下,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数字绘画大有取代传统绘画之势。同时,数字化图像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它为绘画艺术提供的信息资源相当丰富,令数字绘画能够逐渐稳步走入市场,弥补传统绘画在艺术创作上的不足。对比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分析二者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绘画的发展优势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薇亦 《美与时代》2016,(10):120-12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包括网络、数字电视、移动设备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新型媒体和艺术产生了奇妙的融合,推动传统绘画作品慢慢跳出了传统传播媒体的范围,开始走向绘画艺术多角度、深层次的变革之路。从新媒体传播载体类型与传播方式出发,分析新媒体对绘画艺术传播的影响以及新媒体传播载体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薄雯 《美与时代》2023,(5):94-96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其技法精妙,能如镜般再现世俗生活场景,并且在秉承北方艺术以物寓意传统的基础上,使画中各物象几乎都笼罩上隐喻的面纱,成为待解之谜。《绘画艺术》是维米尔最为珍视的作品之一,其凝聚着画家对绘画作品本质的思考与自身艺术信仰的注解,因此,可以通过探究《绘画艺术》的观看问题,对艺术品展开细致描述、分析与阐释,进一步揭示维米尔绘画的别具一格之处与其令人心醉神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的身世背景以及绘画生涯进行叙述,从而对其作品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从莫迪里阿尼的绘画中寻找艺术美学,从他的绘画手法找寻生命真谛,借助他人的赏析评论对其绘画艺术进行概括,为今后的绘画艺术作品赏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保罗·克利(Paul Klee)于1924年在德国耶拿展览馆的一个展览开幕式上的讲话,以他准备的一篇关于现代艺术的专题论文为基础.主要谈自然与绘画创作的关系,从自然世界里到绘画创作中再到欣赏作品,找出隐藏在自然中的法则去欣赏绘画作品和创作绘画作品,来回与反复再反复,涉及到线条、色调值和颜色的元素,通过视觉的平衡和用隐藏在自然之中的法则来绘画,艺术家通过创作再给出一个更深远的空间和一个新的视觉来审视物体的空间,最后直至绘画作品拥有自己的生命力为止.  相似文献   

6.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语言是绘画创作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绘画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造型、构图、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等等。作为绘画的学习者和艺术家来说,对绘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与观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到作品创作中,使传统的绘画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传统绘画作为我国典型的视觉艺术形式,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有效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从现实层面来看,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数字化的表现手段介入到传统绘画的创作中能让传统绘画表现出全新的特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新媒体艺术的出现是新兴技术与艺术互相影响的典型范例,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文章以数字绘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纳对其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其中主要涉及到数字绘画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领域研究,从目前成果来看,研究者不再局限于数字绘画本身和外在形式进行探讨,而是转变思维寻找更广泛的视野、更具体的主题、更深入的层面和更独特的角度。但是在数字绘画研究中仍然存在空白点与短板,如艺术市场的不规范化,商业版权未得到有效保障,创作主体的知名度及被关注度不足,作品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失衡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研究视野、主题、内容、方法等方面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以期为数字绘画的研究尽一份微薄之力,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图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艺术形式当中,其中,尤以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最为显著。构图既决定着作品内部的结构,又决定着作品与周围环境以及观众之间的关系。绘画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都有一定的主题,也都有各自的中心。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它的构图中心。构图中心是构图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这是由构图中心在绘画作品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绘画艺术治疗将绘画创作应用到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它回避了人类的言语机制,将潜意识心理意象投射在绘画作品中.近年来,计算机评价系统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绘画艺术治疗方法的生理、心理机制认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潜意识心理的客观化.通过绘画艺术创作的形式,挖掘深层次的心理内容并实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造型艺术是一种通过构图、明暗、造型等艺术手段,运用线条、颜色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能在平面空间中表达创作者艺术追求的形式。保拉·莫德松-贝克尔(Paula Modersohn-Becker,1876—1907年)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幅油画和素描作品,但生前只卖出过3幅作品,并且她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为了方便理解,将贝克尔的艺术创作分为4个时期,即艺术风格的萌芽期、转折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并从造型艺术美学的角度对这4个时期的作品进行论述,以更好地明晰贝克尔的绘画作品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向欢 《美与时代》2023,(1):27-29
综合材料绘画的出现是破界的探索,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二维画面的局限性,其多样化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打破了传统绘画与立体艺术之间的界限。多元媒介的介入为综合材料绘画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同时能够增强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艺术情感,丰富作品的内涵。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技术推动着各行各业更新迭代,也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因此,从综合材料绘画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数字媒体时代下艺术创作在媒介材料与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性变化,并分析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近十年来综合材料绘画案例,将其发展特点进行归纳解析,以此对数字媒体时代下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与思考,探索综合绘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法国的狄德罗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家,他的《沙龙随笔》是艺术批评的范例,他把对具体绘画作品的艺术评价与艺术家的个性以及美学理论结合起来。此外,狄德罗的绘画理论著作还有《画论》和附在《1767年沙龙随笔》后面的《论手法和造作》。他的艺术批评思想建立在"真实、自然、简洁"这三条艺术美的标准上。  相似文献   

14.
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创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图形图像软件的发展不仅为电脑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数字化得以介入传统绘画的创作。如今,艺术家们已能通过数字手段生动逼真地实现各种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尽管数字化的传统绘画创作与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绘画作品有着相似的视觉效果,但作为数字模拟的产物,它们仍在绘画的创意思维方式、创作手法以及传播形式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后现代艺术家,里希特无论是在创作形式还是有关绘画的思辨性理解在当今艺术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独到之处。然而他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他创作了哪些作品,创作了怎样的作品,而在于他的创作动机,他是以何种意识观念介入艺术创作的,以及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又是用何种方式来置换自身观念的。在当代,对于他的艺术核心  相似文献   

16.
<正>抗战时期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极少,而研究价值甚大。这一时期的徐悲鸿油画作品真正做到了中西融合,将严格的造型与印象主义的光、色及传统的平面、写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徐悲鸿绘画的意义在于,他用实践告诉我们绘画艺术不应停滞,不照搬照抄固有模式与风格,坚持油画艺术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长河中,女,陛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魅力闪烁着光辉.她们有着和男性艺术家同样的艺术热情和艺术追求,但由于她们自身的女性特征又使她们与男性艺术家之间存在着绘画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的相互交织和冲撞磨擦,才使艺术之花常开.这一点,在当今的女画家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三个部分对克里斯托弗·内文森与奥托·迪克斯的绘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第一部分立足二者艺术背景,研究其艺术历程;第二部分对二者绘画中的战后生活作品内容进行剖析,着重阐释其艺术特色并试图探索绘画技艺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第三部分通过二者作品的比较,更深入了解在战后生活题材上两者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通过对二者及其绘画作品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对战后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的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艺术发生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变革。中国当代绘画渐渐脱离了传统的学院派绘画模式,内容上追求自然情感表达,作品平民化、大众化;材料技法上还原以物质本身为突破口,以材料来彰显画面视觉冲击力;表现形式从架上绘画发展到装置、数字媒体等的架下艺术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自由独特,以综合材料的运用拓宽了作品感染力、表现力,这种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和综合材料运用成为了中国当代绘画形式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趋势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领域应用到了数字技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也日益转型,从开始的传统型、平面型的静态绘画作品逐步转向了新颖的数字型和动画型作品。中国工笔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刷,它早已深深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至今日,数字媒体艺术盛行,中国工笔画的数字表现也伴随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中国工笔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互交融,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