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维空间中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对Simon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君  张明 《心理科学》2015,(4):792-800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三维场景,采用视觉空间返回抑制范式与Simon任务的变式相结合,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空间一致性三个变量,考察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如何影响任务无关的反应表征(Simon效应)。结果发现,(1)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存在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效应,且空间返回抑制效应会削减Simon效应;(2)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时,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显著大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3)目标出现在近处空间时,线索化条件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空间返回抑制并不是"深度盲",且目标的空间位置会对空间返回抑制与Simon效应的交互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类比数量表征的线索:离散量还是连续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Stroop研究范式,对30名成人被试的类比数量表征线索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类比数量的小数和大数段上,不存在表征线索的分化;在个数任务中不出现Stroop效应,但被试在强不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高于强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在累积面积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且在弱不一致、强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错误率都显著高于强一致、弱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错误率。以上结果表明被试在进行类比数量表征时,可以同时提取离散量线索和连续量线索,但是对离散量线索的抑制要难于对连续量线索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现在采用返回抑制范式所进行的空间非信息线索作用的研究,大多以非线索化位置反应时为参照,发现线索化位置的反应先易化后抑制。后者即返回抑制。本研究采用在返回抑制范式上增设中性线索化条件的方法,发现当靶子可以出现的位置为四个时,相对于中性线索化条件,非线索化位置反应快。这种非线索化位置的易化作用是独立存在的,它能使生物体尽快地对出现在多个非线索化位置的靶子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4.
李晓轩  王Shu 《心理科学》1998,21(5):394-397
现在采用返回抑制范式所进行的空间非信息线索作用的研究,大多以非线索化位置反应时为参照,发现线索化位置的反应先易化后抑制。后者即返回抑制。本研究采用在返回抑制范式上增设中性线索化条件的方法,发现当靶子可以出现的位置为四个时,相对于中性线索化条件,非线索化位置反应快。这种非线索化位置的易化作用是独立存在的,它能使生物体尽快地付出现在多个非线索化位置的靶子有出反应。  相似文献   

5.
注意中的返回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返回抑制是指在空间某一位置呈现一线索,一定时间之后(一般为自线索呈现后约300毫秒),对再次出现在该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慢,这与线索在出现初期(约100毫秒以内)引起的易化作用正好相反。该文介绍了有关返回抑制的稳定性、容量与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在客体返回抑制与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研究。存在的争论,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被试内重复测量设计和经典的线索—靶子实验范式,考查了外框数目(4和8)、线索数目(1和3)、不同线索类型(on-off线索(即线索出现后消失)、onset线索(即线索持续呈现))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发现靶子潜在位置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返回抑制量越小;线索数目越少反应时越长,返回抑制量越大;onset线索反应时长于on-off线索,onset线索产生的返回抑制量大于on-off线索。这表明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和记忆痕迹会影响返回抑制。  相似文献   

7.
王爱君  李毕琴  张明 《心理学报》2015,47(7):859-868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Posner经典二维平面中的线索化范式应用到三维空间,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注意沿着不同方向进行直线转移的方式,考察了注意在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进行定向/重定向而产生的晚期抑制效应(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结果发现:(1)无论注意沿着何种直线转移方式转移都在深度位置上发现了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2)无效提示线索条件下,目标出现在三维空间近处空间时的反应显著快于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时的反应,导致了近远空间的返回抑制量存在差异。研究说明了返回抑制效应并不是“深度盲”。  相似文献   

8.
返回抑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建中 《心理科学》2003,26(2):326-329
Posner和Cohen( 1984 )发现对空间某一位置进行线索化 ,在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 (SOA)约等于或大于 30 0毫秒时 ,被试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子的反应时长于非线索化位置 ,出现抑制效应。他们称之为返回抑制 (inhibitionofreturn ,简称IOR)。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是在外周位置线索化后 ,间隔一段时间 (在此间隔时间内可插入也可不插入中央注视点线索化 ) ,然后靶子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或者非线索化位置上。早期返回抑制的研究涉及其特性和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近期则倾向于将返回抑制和其它实验范…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及指数高斯分布拟合技术,观测自我面孔对返回抑制的调节作用。平均反应时结果显示,与他人面孔相比,自我面孔作为线索也出现了返回抑制,但抑制量明显下降。表明自我面孔对返回抑制有一定调节作用。指数高斯分布拟合结果显示,返回抑制的线索化效应体现在高斯参数上,自我面孔的调节效应体现在指数参数上。提示返回抑制在知觉层面会比较稳定地发生;自我面孔可能主要通过影响个体对靶子的反应决策阈限实现调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虚拟现实构建虚拟三维场景,将二维平面视觉空间返回抑制范式应用到三维空间,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视野位置三个变量,考察注意在三维空间不同视野深度位置上进行定向/重定向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发现,(1)二次线索化位于固定的中央视野时,不论目标出现在近处空间还是出现在远处空间,外周视野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大于中央视野条件下的返回抑制;(2)二次线索化位于非固定的中央视野时,近处空间和远处空间的返回抑制存在分离,表现为当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时,外周视野条件下的返回抑制效应减小。研究表明,三维空间中外周视野深度位置上的返回抑制与中央视野深度位置上的返回抑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是考察拖延个体对拖延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及特点。实验1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要求被试忽略刺激的语义,仅判断刺激的颜色。实验2采用修改后的点探测范式,以拖延词和中性词为线索,并操作线索和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目标刺激的位置。结果发现:高拖延的被试难以抵制拖延词的注意,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拖延词的反应时间更长; 当拖延词和目标刺激的位置一致时,在短的线索—目标时间间隔(SOA)内,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更长,但当时间间隔长时,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该研究表明,高拖延行为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抵制拖延信息的注意,对拖延刺激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2.
来自双语的研究表明,双语者在抑制、转换、注意力维持等执行控制功能方面较之于单语者具有显著的认知优势效应。该效应是双语者对诸多语言亚成分协同控制的结果,还是对不同语音体系控制的结果,目前依然存在争论。本研究以单语单言儿童(仅会说汉语普通话)和单语双言儿童(同时会使用汉语普通话和泰州方言)为被试,通过线索-切换任务和语音Stroop任务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线索-切换任务上,两组儿童作业表现差异不显著;(2)在语音Stroop任务上,单语双言儿童具有显著的认知优势。据此,本研究认为双语认知优势的获得是个体对诸如句法、语义、正字法、语音、词素等多种语言亚成分协同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Abstrac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rachidonic acid (AA) on age-related cognitive deficits, Fischer 344 rats were given an AA-supplemented powder diet for 12 weeks from 18.6 months old as part of the old AA (OA) group. Other age-matched rats were fed a non-AA-supplemented powder diet as part of the old control (OC) group, and young rats were fed lab pellets as part of the young control (YC) group. When the aged rats reached 20.0 months old, all animals were tested for spontaneous activity in an open field, followed by the Morris water maze place and cue tasks. Escape latencies for the place task showed that the YC rats were fastest,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A and OC groups. However, the probe test and the first block of the cue task indicated that the OA rats remembered the location of an invisible platform better than the OC rats. Although the amount of hippocampal AA was larger in the OA rats than in the OC rat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A administration to aged animals may alleviate age-related deficits in spatial cognition.  相似文献   

15.
张明  陈骐 《心理学报》2002,34(5):20-27
在 3个实验中探讨了任务需求对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和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的影响。实验 1选取2 3名本科生被试 ,在把所有刺激都呈现在中央视觉上的颜色辨别任务中 ,发现颜色重复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长于非重复条件下的反应时 ,出现了显著的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 ,而且它的量显著大于简单检测任务中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量。实验 2和 3在实验 1的基础上加入空间不确定性 ,分别选取 2 2名和 2 3名本科生被试 ,并要求他们分别完成颜色辨别任务和简单检测任务。结果发现 ,在颜色辨别任务中 ,既获得了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 ,又获得了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 ,而且二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即它们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 ;而在简单检测任务中 ,只获得了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 3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在一种实验情境下出现基于何种刺激特性的重复劣势效应 ,以及其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实验中的任务需求。在文章最后还将本研究结果与一种选择性注意领域内普遍抑制模型相结合 ,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迟毓凯  莫雷  管延华 《心理学报》2004,36(3):290-297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不同研究范式下空间信息更新的特点。结果表明,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信息的非线索实时更新是存在的,但要实现这种更新则需要一定的条件。相对于自动呈现材料,在更为自由的手动阅读条件下,先前阅读的空间信息,尤其是外显的位置信息(如“广场”)能够进行非线索的实时更新(实验一、实验二);此外,实验三的结果表明,不同的探测位置对空间信息的通达也产生了影响。在更为敏感的探测位置上,内隐的空间实体信息(如,“雕像”)也表现出了非线索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采用空间词不对称判断与Simon任务混合范式考察平衡蒙汉双语者词汇与物理位置空间信息的语义表征特点。实验一以平衡蒙汉双语者为被试,发现Simon效应所受影响在蒙汉语言间无差异。实验二以蒙-汉-英三语者为被试,发现Simon效应所受影响在汉语英语间、蒙语英语间有差异。本研究表明,平衡双语者词汇空间信息与物理位置空间信息存在共享语义表征,语言熟练程度影响一语和二语与共享表征的联结强度,验证了修正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18.
What is the role of continuously focused attention on an object in change detection? To ensure focused attention on one object, we conducted a single object change detection task, manipulating an object’s location between pre-change and post-change displays (same or different location), and also manipulating a blank duration (the FOD task) and a pre-change object presentation duration (the FBD task). If attention is continuously focused at the spatial location of the pre-change object, a location shift of the post-change object should interrupt change detection due to a cognitive cost of attentional shift. Results suggest attention is focused continuously for a brief blank duration, and attention can facilitate the detection of change occurring at the location of attentional focus. Additionally, although attention is focused continuously for a long time if a target is visible, the effect of attention declines with time. The results clarify the new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ocused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9.
Experiment 1 showed that the Hick-Hyman law (W. E. Hick, 1952; R. Hyman, 1953) described the effects of anticipated reinforcement, a form of incentive, on pigeons' (Columba livia) reaction time to respond to a target spatial location. Reaction time was an approximately linear function of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terpreted as probability of reinforcement, implying that pigeons processed incentive at a constant rate. Experiment 2 showed that the Hick-Hyman law described effects of incentive even when it varied from moment to moment in a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 similar to that of M. J. Nissen and P. Bullemer (1987),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bout target spatial location modulated absolute reaction time and not rate of processing incentive. The results support mental continuity and provide comparative support for the idea of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n economic theory about the incentive value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Levinson开创的旋转观察者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被试是南方和北方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在非语言的空间操作任务上所使用的参考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前、后、左、右),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太阳升落和地球磁场为参照的绝对参考框架(东、西、南、北)。这种参考框架使用上的差异与他们习惯的空间术语一致。上述结果表明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