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四八年春,我党我军在彻底粉碎胡宗南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猖狂进攻取得了西北战场的决定性胜利后,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了更好地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于三月二十三日率领中央机关离开陕北,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进入晋察冀解放区,于五月二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路居五台山春荣一九四八年西北大捷后,全国解放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党中央决定离开陕北,到河北阜平,和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会合。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任弼时在吴堡县的川口东渡黄河,同行的有陆定一、胡乔木和汪东兴等中...  相似文献   

3.
一、飞雪迎春 毛主席路居馆在塔院寺方丈院内。1948年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离开陕北,东渡黄河,经过山西,奔赴河北西柏坡途中,于4月9日路居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方丈院一进三院,毛主席住里院北屋东阁,周恩来同志住同院东屋北阁,任弼时同志住同院西屋北阁。4月10日上午,参观五台山中心区的寺庙。下午,毛主席一行绕石咀镇,登长城岭,下龙泉关,经陈南庄,前往西柏坡。  相似文献   

4.
杨曾文 《法音》2003,(11):29-34
1250年前,即公元763年的年底,唐代著名律僧鉴真大和尚在经历艰难曲折的连续5次东渡失败之后,终于第6次东渡成功,开始了长达10年的传法授戒的生涯,为佛教戒律在日本的传播,为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章。今年既是鉴真大和尚成功东渡1250周年,又是鉴真大和尚圆寂1240周年,并且还是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可谓因缘殊胜,千载一时。在此时刻,重新回顾鉴真大和尚不惜身命毅然东渡传法的感人事迹,从中汲取为了实现理想而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一、鉴真东渡前的日本佛教:“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日本自古…  相似文献   

5.
徐福(又称徐市)东渡扶桑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历史佳话了,然而徐福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完成东渡的?这是学术界迄今还未曾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徐福的东渡是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阴阳五行家邹衍的思想尤其是在其大九州说的指导下完成的。邹衍(约公元前340年——前260年),战国时齐国人。他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等方  相似文献   

6.
思讬是追随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的唐代僧人,东渡以前先是住沂州开元寺,后入浙江天台山,734年至753年在扬州追随鉴真修行佛法。历经12年艰辛,于753年到达日本,积极弘扬佛法,受到日本各界的热烈欢迎,最后和鉴真一样埋骨他乡。作为鉴真大师的高足,思讬与鉴真不仅是一般的师徒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与鉴真寸步不离,二人关系非同寻常。真人元开与思讬都是鉴真的受戒弟子,思讬又是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的得意门生,二者交往自然密切。思讬一行东渡扶桑,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事迹理应得到表彰。  相似文献   

7.
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鉴真东渡和"五月花"号就是这样的故事.鉴真出于佛教目的,历尽艰险,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教;而乘坐五月花号的英国清教徒们也是出于宗教迫害原因,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在大洋彼岸信守他们的宗教信条.  相似文献   

8.
徐福,又名徐市,字君房,秦代著名方士。早在2200年前,他以入海求仙为名,率船带数千童男女及五谷百工东渡日本,开创了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成为日本古代文明的开拓者。徐福东渡不但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而且还成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徐福为齐人,他出生、成长及主要活动于齐地,必然深受齐文化的影响。而徐福东渡又反过来给齐文化以巨大影响。本文试对徐福与齐文化的关系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9.
一读过《唐大和上东征传》(简称《东征传》)等鉴真传记的人都知道,日本国使者、学问僧荣睿是促成鉴真东渡的大功臣。唯其如此,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日两国纪念鉴真灭度1200周年的时候,赵朴老特别提议在荣睿迁化的古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修建荣睿纪念碑,纪念这位为迎请鉴真东渡不惜身命,历尽艰险,为法舍身的先德。  相似文献   

10.
在去年隐元禅师诞生400周年的时候,中日两国佛教界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我国唐代,先有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传戒,后有日本空海、最澄入唐求法。继之,荣西、道元入宋,又弘禅扶桑。明末清初,隐元禅师振一代禅风,植黄檗文化于东瀛。隐元禅师的东渡和黄檗宗开宗,对日本近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日本禅宗史和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盛事。  相似文献   

11.
鉴真盲目犹东渡,两岸深情似海。新年回首二千年,珍重黄金纽带。迎一九九九年赋赠日本中外日报诸位编辑先生并向广大读者致贺@赵朴初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黄檗宗高僧隐元隆琦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东渡日本,在日本政治文化中心京都创建"黄檗山万福寺",开创日本佛教界的一大宗派——黄檗宗派,其影响遍及日本的禅学、文学、艺术、印刷、建筑乃至茶道和生活品味等各个方面,并成为17、18世纪当时日本文化的主流。1657年隐元禅师付即非源流及信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是研究隐元东渡初期活动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宋元之际,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异常复杂。应日本幕府盛邀,南宋高僧无学祖元东渡日本,支持镰仓幕府的抗元斗争,同时祖元结合日本禅林的特点,用反复叮  相似文献   

14.
东渡     
陈晶 《佛教文化》1994,(1):52-52
“东渡”这一作品,是从鉴真东渡日本弘法的壮举得到灵感而创作的。鉴真是我国唐代律宗高僧,受日本朝野敦请,不畏艰辛五次航海,出生入死,第六次终于到达日本。踏上扶桑列岛时,他已因磨难坎坷而失明,但他的操行与智慧却如日月经天,照亮了日本佛教徒的心田。他在日本的弘法事业,体现了佛教普度众生的宏愿,也体现了中日人发自古以来一衣带水的兄弟情谊。鉴真的事迹不断被文学家、艺术家所表现,是佛教文学艺术中的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15.
李湖江 《法音》2022,(10):68-71
<正>2014年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寺文华殿整理影印出版了《高泉全集》,该集中收录了《山堂清话》及著者高泉性潡(1633-1695)法像。高泉性潡是黄檗宗的开山祖师隐元禅师的法孙,系明清之交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人,俗姓林,别号昙华道人。他东渡日本之后曾担任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第五代住持,撰写了《扶桑禅林僧宝传》《东渡诸祖传》《东国高僧传》等著作,在日本文化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李湖江 《法音》2023,(12):66-71
<正>千呆性安(1636-1705)系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人,俗姓陈,号昙瑞,嗣法即非如一禅师,临济宗第34世。据山本悦心《黄檗东渡僧宝传》介绍:千呆性安于1652年17岁时投福州雪峰山崇圣禅寺,拜即非如一禅师座下落发出家;1657年跟随即非禅师东渡长崎,入圣寿山崇福寺担任当家之职、主持寺务,1658年接替即非和尚之位;1665年即非禅师付法于千呆性安。[1]千呆性安除担任长崎圣寿山崇福寺住持之外,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春,经赵朴初会长批准,得到中国佛教协会和佛教文化研究所支持,我东渡扶桑,以“日本佛教媒体现状调查和研究”作为专题,到日本佛教大学作短期访问研究……大地春如海男孩儿国是家为人为文,养气第一。这是我这个湖南人铭心刻骨的一个信念。乡贤王船山乃至曾文正、已故毛泽东主席,都曾一再垂训。最简洁的,是苏东坡词曰:一点浩然气,快哉千里风!可以有一百个理由说明此番东渡的动机,比如说对于中国佛刊前途命运杞人忧天,比如说相信日本佛教报刊,有百年经验教训可以借鉴……但这些理由都还不够,这些理由背后还存在着一个不是理由的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18.
张军 《中国宗教》2006,(10):52-53
兰州是千里母亲河——黄河上的第一座城市,凡到过兰州的人,无不为这里连绵十数里的黄河风情线而震撼、感动。兰州白云观位于黄河风情线上,并以其特有的道教文化底蕴丰富着黄河岸边的风情。  相似文献   

19.
我合十,我祝愿,我祈盼……君临三亚湾,肃然见南山。南山是吉祥的山,自古与我佛有缘。南海历来是传说中观音出巡之地,南山之侧望之东瑁、西瑁岛,相传即观音挑土之遗迹。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受阻,登陆南山弘法,得观音菩萨护持,第六次东渡成功。《崖州志》载南山经年祥云笼罩,光绪六年,南山东南忽自产莲花,叶甚茂,由此可见南山与佛门之特殊因缘。为了促进海南的进一步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超常发展,满足广大佛教信众的需求,促进民族团结,祈祷世界和平,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同意,三亚市人…  相似文献   

20.
圣辉 《法音》2003,(11):26-28
今年是中国佛教协会的知命之年,也是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非典”的一年。同时,今年也是唐代鉴真大和尚东渡125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的纪念之年。所以今年对于中国佛教界来说特别具有纪念意义。纪念鉴真和尚,宣传鉴真的非凡事迹,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是传播佛教文化的伟人,是东渡日本传播友谊与和平的杰出使者,是属于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之一。鉴真和尚于公元688年生于扬州,14岁出家,18岁受菩萨戒,20岁受具足戒,游学洛阳、长安,师从高僧大德。他天赋高迈,勇猛精进,40余岁便已成为当时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